四川绿色发展报告(2018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农业农村领域绿色发展报告

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18年,全省农业农村领域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基础。

一、绿色发展推进情况

(一)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一是草原资源保护。相关部门启动实施“大美草原守护行动”,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牧区48县草原禁牧补助70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200万亩,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基本草原保护三项基本制度,向农牧民直补8.8亿元,完成超载减畜27万个羊单位。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开展草原围栏235万亩、退化草原改良30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0万亩、棚圈建设0.4万户、黑土滩治理2万亩、毒害草治理2万亩,退化草地治理与改良共1731万亩次。实施退耕还草2.6万亩。

二是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建立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7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9个,依托保护区保护长江鲟、大鲵等珍稀水生动物20余种,长吻鮠、中华倒刺鲃等特有经济水生动物近百种。连续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十年全面禁渔制度,全省率先在5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9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年禁捕。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促进水生生物修复,启动了《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以下简称“拯救行动”),年放流鱼苗、鱼种超过1亿尾,其中每年放流长江鲟、胭脂鱼等珍稀特有水生动物500万尾以上。

三是耕地质量保护。建设“基础牢固、绿色生态、循环利用、产村融合、产品安全”的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实施地力培肥227万亩,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158个,共72.5万亩。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393万亩。在全省97个县新建130个农产品产地环境与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以耕地质量监测为核心的“1+4”监测体系日趋健全。全面完成176个涉农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共在19个县(市、区)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试点,组织宜宾珙县、绵阳安州区、广元朝天区、攀枝花盐边县等省级试点项目县启动了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粮食(水稻)禁止生产区划定暨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组织巴中巴州区、达州大竹县、绵阳安州区、广元朝天区、德阳罗江县、泸州泸县、自贡富顺县7个项目县试点编制并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二)全面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一是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果菜茶大县主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粮油大县主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农业园区主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蒲江、丹棱等11个县(区)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中江、富顺等1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打造示范区30万亩以上,全省农用化肥使用量减少到240万吨左右,连续三年实现使用量负增长。

二是推动农药减量控害。相关部门持续实施到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计划,打造“一园四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以IPM绿色防控示范园为平台,成片建设蜜蜂授粉、稻鸭共作、稻鱼共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以60个现代植保示范县为重点,建立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经济作物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园区120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400余万亩,果树、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27万亩,带动大面积绿色防控2000万亩次。

三是推动兽用抗菌药物减量使用。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四川省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9年)》《四川省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四川省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工作方案(2017—2020年)》,实施抗菌药减种减量计划,组织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示范创建活动,持续开展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专项治理,已禁止8种抗菌药使用于食品动物中。

(三)深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一是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部门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以种带养,以养促种,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农牧结合生态治理模式,配套建成沼气工程7000余处,户用沼气600余万口,在18个县开展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在10个县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在16个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00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1%。

二是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方案》《四川省支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措施》,提出了深化推进秸秆综合利用7条工作措施,相关部门印发了《四川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6—2020年)》及配套实施方案,启动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和全域利用试点,全省初步形成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8%。

三是加强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相关部门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强农膜科学使用 促进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抓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的通知》,在崇州、简阳等20个市(县)探索推行押金制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难题;在60个绿色植保示范县和50个政府购买服务示范县实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理。依托项目加强农膜科学使用技术指导,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带动全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4%。

(四)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与产业振兴。

一是加快绿色农产品基础建设。相关部门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累计完成“两区”地块划定任务3000万亩。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扎实开展省级和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区创建。打响“川茶、川菜、川果、川药、川猪”等“川”字号知名农产品品牌,评选全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50个,建设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8个。全省“三品一标”数量达到5320个。“三品一标”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二是促进养殖业发展绿色转型。相关部门大力推动规模养殖场新(改、扩)建全环控、低耗能、环保型的高标准圈舍,配套建设机械化、自动化的高效生产设施和粪污收集、处理、储存、利用设施,建成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140个。以创建牛、羊、生猪调出大县和种养业循环示范基地、种养业循环示范场为抓手,坚持粮饲兼顾、农牧结合、以种定养、种养循环,建成了洪雅、梓潼等一批畜牧养殖绿色示范县,50个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上千个标准化示范场。

三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200个以上,新增农村创业创新园区80个。全省各地新建农业主题公园122个、美丽休闲乡村203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3.69亿人次,同比增长4.8%,综合经营性收入达1516亿元。认定省级示范休闲农庄200个,全省总数达到300个。

(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强化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统筹。相关部门出台了《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8—2020年)》,安排部署了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六化”工程、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六网一中心”工程、实施发展美丽经济“五变”行动、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六项重点任务。

二是突出重点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省级财政共安排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5亿元、专项债券资金30亿元用于城乡垃圾、污水治理。相关部门广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四川最美古村落”创建行动等试点示范工作。全省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14个村被评为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三是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关部门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扶贫解困,更加注重村庄改造,更加注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理念、思路和举措,着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全省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765个,新建农房17万户,保护传统村落333个,建成“1+6”公共服务活动中心8620个,评选省级“四好村”2000个。

二、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主要措施

(一)统筹谋划,加快任务落实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旧村改造与村容村貌提升、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五个方面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四川农业创新绿色发展行动方案》,制定了蔬菜(食用菌)产业、柑橘和猕猴桃产业、优质水稻和青贮饲用玉米产业、猪牛羊产业、茶产业、渔业等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优化了发展空间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全面升级。相关部门印发《全省农业四区四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把四川省建设成为全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二)突出重点,加强示范引领

相关部门大力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工程、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和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工程等农业绿色发展“七大工程”,持续开展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深入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果菜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等试点项目,加快推进荣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试点区建设,持续在南充市、绵阳市、广元市、攀枝花市、泸州市江阳区、岳池县、宜宾县、宜宾市南溪区、安岳县、红原县、汶川县11个市(县)开展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

(三)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从优化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养护修复生态系统、健全创新驱动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目标任务,落实了部门责任,明确了推进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结合农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了《四川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案》《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方案》,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农产品副产物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六个方面,提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案,从农业自然资源保护补偿、农业物种资源保护补偿和农业环境保护补偿三个方面,提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方案。

(四)明确任务,强化考核评价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年度评价按照《四川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要求,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等农业绿色发展指标纳入考核评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的通知》,将绿色发展纳入考核内容,考核重点为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计划,推广种养集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化肥农药用量持续减少,建立农业生产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奖励生产档案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

三、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四川省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策支持不够。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未完全建立,农业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财政投入以问题导向为主,对农业绿色发展奖励不足。示范项目分散,未统筹推进,综合效益不明显。二是基础设施缺乏。秸秆、粪污、残膜和农药包装物等农业废弃物收运储处体系不完善,综合利用的设施设备缺乏。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技术支撑不足。各部门实施意见、方案、行动、计划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具体如何操作的技术手册、建设导则、生产规范少,农民等农业农村主体参与度不够。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四川省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建立健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体制机制;贯彻落实省政府《四川省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养殖污染,有效预防种植污染,加强农业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二是加强荣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试点区建设,探索适合四川实际的丘区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继续做好11个市(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工作。三是加强资金整合,结合乡村振兴,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流域综合示范区、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示范县、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