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渊源——仿效日本大学的三江师范学堂(1902~1910)
中央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902年4月8日,两江总督刘坤一上《筹办江南省学堂大略情形折》(2);5月30日,刘坤一着手筹办三江师范学堂,上《筹备师范学堂折》(3),惜其不幸,在是年9月病逝(图1-2-1)。
图1-2-1 刘坤一
张之洞继任两江总督(图1-2-2),认同首办师范学堂,并就校址、经费、章程、师资等,多方磋商筹办。同年11月,委派缪荃孙等八人考察东瀛师范学校,仿日人办学(4)。
图1-2-2 张之洞
1903年2月5日,张之洞给光绪帝上《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奏折》(5),提出校名缘于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称“三江”);在总督辖境内设中心学堂,三省学人入读,上下交便;并对校址、名额、学制等一一说明,准备充分(6)。张之洞于是年,电商日本同文会会长公爵近卫,特派该会总董事根津,会同江苏候补道、三江师范学堂监督杨觐圭,江苏候补道刘世珩,江南陆师学堂俞明震等,共同制定了《三江师范学堂拟聘日本教习约章》,计八款,对各科教习的任务、要求、工资、福利、休假、探亲、奖惩等均作明确规定,总的精神是:待遇从优,要求从严(7)。张之洞任两江总督约百余日即离任,但对三江师范学堂的设立和管理做出了周详规划(8)。
1903年6月,早在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建设之初,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就专调湖北师范学堂堂长胡钧参加三江师范学堂的筹建(图1-2-3),仿照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规划三江学堂的校园,胡钧“精绘图式,详定章程”,自19日起“鸠工建造”。更有意识地利用古城极具代表意义的钟山,作为其校园格局之指引(9)。
图1-2-3 三江师范学堂开学时张之洞与相关人员合影
1903年至1904年,魏光焘任两江总督近一年半时间(图1-2-4),正是三江师范学堂建校和开办的关键期。魏光焘取“萧规曹随”的方略,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继续推动三江师范学堂建设,取得卓越的成就(10)。
图1-2-4 魏光焘
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选址于江宁府署(11)。同年,移于鼓楼之东、北极阁前。其时,学堂主要建筑有:三层西式钟楼(主楼),亦名一字房(按形状取名,图1-2-5),后称南高院(目前位于东南大学本部);二层西式教习房,为外籍教习居室,位于东南大学西校门内;二层西式方形楼,形似“口”字,亦称口字房(图1-2-6),原位于图书馆附近,后焚于火,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其附近建图书馆;此后又在图书馆对面建科学馆。四座大楼鼎立,在当时南京城内颇为壮观,故俗称此地“四牌楼”(图1-2-7)。学堂在建造的第一年,由缪荃孙(筱珊)任总稽查(总管),一面建设,一面延聘教师(时称教习,外籍教师称洋教习)。学堂建筑仿日本学堂式样建造;学堂制度及课程设置等,也按照日本学堂仿订与仿设(12)。
图1-2-5 两江师范学堂一字房
图1-2-6 两江师范学堂口字房
图1-2-7 1910年摄,两江师范学堂校舍
1904年1月,张之洞奉旨入京。清廷批准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颁行的学制。1905年9月,张之洞更奏停科举,以学校代之(13)。
1904年9月15日、16日两天,三江师范学堂举行招生考试,标志正式招生开学(14)。江苏候补道杨觐圭为首任监督(图1-2-8,暂缺)(15),之前缪荃孙(图1-2-9)、方履中(图1-2-10,暂缺)、陈三立(图1-2-11)曾先后被聘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16)。
图1-2-9 缪荃孙
图1-2-11 陈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