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外科手术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切开挂线术

【概述】
1970年张有生在总结和吸取切开挂线术治愈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经验基础上,应用于治疗肛周脓肿。即在切开引流后当即寻找原发感染肛窦内口,进行挂线手术,获得一期治愈。经过1年半认为切开挂线术切实可行,疗效可靠被选入辽宁中医药大学西学中试用教材——《中医临床讲义》(下册)的肛门直肠疾病一节,并公开讲授加以介绍,这是国内最早的文献记载。经长期随访,治愈率达95. 4%。1984年通过省级科研成果技术鉴定,198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号86医- 3- 11- 1)。
切开挂线术实际上是一种慢性“切开”和牢固、持久的对口引流术,不怕感染,也不会使炎症扩散。具有切割、引流、标记及异物刺激四种作用。
【适应证】
1.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肌间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前位脓肿。
2.高位肛瘘性脓肿、蹄铁形脓肿。
3.婴幼儿肛周脓肿。
【禁忌证】
1.非肛瘘性脓肿、后位皮下脓肿。
2.血液病晚期、糖尿病合并的脓肿。
【术前准备】
同切开引流术。
【麻醉】
简化骶管麻醉或局麻。
【体位】
截石位或侧卧位。
【手术技巧】
1.寻找内口 在切开排脓,冲洗脓腔后的主要手术技巧在于寻找原发感染肛窦内口,初学开始时不易找到,经过多次手术,逐渐熟练,熟能生巧。容易找到,这是手术成败关键技术。首先要明确肛周脓肿的内口与肛瘘内口不同,均为闭锁内口,若不闭锁,脓液自动流出则不能形成脓肿。所以不能作亚甲蓝和注射试验去寻找内口。然后在冲洗脓肿后示指伸入直肠在脓肿一侧可触到中心凹陷性炎性硬结,再插入肛镜扩张增加肛管压力,有时可见到患侧肛窦红肿隆起有少量残余脓液溢出则为内口。主要技巧在于用球头探针从切口伸入脓腔,另手示指伸入肛内引导至原发肛窦内口,探针沿脓肿壁最高处缓慢而轻柔地深入探查至针指间最薄处硬结处肛窦穿入直肠。如探针跨越组织过高,探针横行也达不到硬结处,可在硬结上方黏膜最薄处至高点穿通(图10-22),将探针头牵出肛外(图10-23)。
图10-22 寻找内口
图10-23 探针从内口穿出引至肛外
2.探针挂线 将橡皮圈挂在球头探针上退入内口再从切口牵出口外(图10-24),切开自切口至内口间皮肤,内外两端橡皮圈合拢轻柔拉紧、钳夹、钳下丝线结扎(图10-25)。
3.注射亚甲蓝 在被橡皮圈勒割的组织内注射少量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创腔内填凡士林纱布,脓腔较大可填入纱布引流即可,一般不需要再加橡皮管引流,以免刺激脓肿壁,妨碍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生长。
图10-24 引入橡皮筋挂线
图10-25 勒紧结扎
4.如为蹄铁形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后正部不宜切开,应予挂线引流,两侧开窗、留桥,对口引流(图10-18)。
【术中要点】
1.一般的两侧脓肿如坐骨直肠间隙、骨盆直肠间隙,多行弧形切口,距肛缘2. 5cm,由前向后纵行切开,避开同侧坐骨结节,避免损伤括约肌,从而使切口引流通畅。后位脓肿(如直肠后间隙)多行放射状切口,距后位肛缘2. 0cm,略偏向一侧,避免损伤肛尾韧带,造成肛门向前移位。马蹄形脓肿多行后位放射状切口,两侧弧形切口,且使三切口相通,保留皮桥不应小于2. 0cm。
2.在寻找内口时动作要稳准轻柔,挂线要与内口在同一方向或超过已溃的原发内口之黏膜穿出、在脓肿与直肠壁最高点、探针与示指间最薄处穿透,即为内口。切忌盲目用探针穿通直肠黏膜导致假内口。
3.寻找及处理内口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李春雨提出寻找内口的方法常用的有:①若患者肛内有脓液排出,则证明内口已破溃,可通过探针探查确定,即为原发内口;②若内口未溃,不能探通,应以左手示指在肛内作指引,寻找指针间的最高点之最薄弱处。此多为原发内口;③若探查确无明显内口,则左手示指探入脓腔最顶端,探针沿示指尖前方最薄处黏膜下穿出。
4.挂线原则 炎症浸润范围越大,脓腔越深,挂线宜松,反之宜紧。脓腔位置较高,距肛门较远挂线宜紧,距肛门较近挂线宜松。挂线必须在脓腔最高点、最深处、最薄处、掌握好松紧度。
【术后处理】
1.一般进半流食2~3天。
2.应用抗生素5~7天,以控制感染。
3.适当选用润肠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肠。
4.每便后硝矾洗剂熏洗坐浴,因有挂线引流勿须再填引流纱条,外敷纱布即可,每日便后换药1~2次。
5.术后10天左右挂线松弛可紧线一次,15天后脱线为宜。脱线后每便后换纱条,直至愈合。
【手术并发症】
橡皮圈断裂失去引流作用,持续感染,最终形成肛瘘。
【述评】
切开挂线的橡皮圈实际上是一种牢固而持久的对口引流和慢性“切开”。不怕持续感染也不会使炎症扩散。具有切割引流标记和异物刺激作用。边勒割,基底部边修复,不会使括约肌完全断裂,保持括约肌功能,所以也是一种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一次根治术的研制成功,缩短了疗程,减少患者第二次手术的痛苦。特别是门诊患者和婴幼儿,切开挂线是对口引流不需要每便后去医院换油纱条引流,熏洗、坐浴后消毒塞入痔疮栓局部覆盖纱布即可。定期复查是否紧线或脱线。婴幼儿便次多并不成形,又不定时、不能多次去医院换油纱条,患儿不易接受又不能配合,即使勉强嵌入创腔也常因哭闹,挣扎而滑落。结果有时引流不畅又易假性愈合,这一点比切开内口好。张有生在国内最先报道后又与三个协作单位共治疗290例,随诊3个月以上远期治疗率96. 9%,切开引流时对照组治愈仅2. 1%,97. 9%后遗肛瘘。其后在全国推广开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据《中国肛肠病杂志》和2000年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两个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不完全统计共有86篇论文,报道8026例,治愈率均为在96%以上,其中李春雨等报道用切开挂线术治疗后蹄铁形脓肿138例、高位脓肿110例,治愈率均在96. 4%以上,经随访观察无复发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张有生通过17 336例分析证明效果显著。认为一次根治术是可行的,疗效是可靠的,分期手术并不是完全需要的,辨证施术高位挂线,低位切开,操作简便,容易推广。事实胜于雄辩,回答了长期以来主张分期手术的争论。以英国马克(St. Marks)医院的Lockhart-Mmfry为代表的主张分期手术者认为急性期炎症严重,脓肿推广扩展方向及范围难以全面查清,此时手术损伤组织较大,难于保护肛门功能,内口定位较难,不易正确处理内口,不能一次手术根治。以日本高野正博为主的一些学着认为急性期行一次根治术能缩短疗程,减少痛苦。急性期寻找内口虽然困难,但内口多靠近脓肿一侧,能触到凹陷性肛窦硬结、有时能看到溢脓。仍能准确地找到和处理内口,根治性较高。又因脓肿刚扩大,器质性变化较少,术后肛门形态及功能可显著恢复。所以他不主张分期手术并研究成功保留括约肌一次根治术,效果良好。但有的专家在著述中仍主张分期手术,这是因为在普通外科认为肛周脓肿是小病小手术,无人专门研究,切开引流了事等待二次手术,都追求治大病作大手术来提高自己。墨守成规分期手术原封不动地抄写下来,担心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这种理论上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肛肠科独立后,打破了原来的观念,广泛开展研究,肛肠疾病的新理论、新疗法不断出现,况且现代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大量病例尚未发现和报道炎症蔓延,形成假道,引起肛门功能障碍的病例。所以这种担心又是不必要的。即使偶有失败病例后遗肛瘘,再行二次手术也无妨。与分期手术无异。但因寻找失败的原因:多为经验不足。寻找内口,操作粗暴,盲目穿口挂线时勒得过紧,早期脱线,创面尚未长平,下部切口形成囊袋,上部切口生长过快造成假愈合。应该吸取教训苦练技术,熟能生巧就可以避免。所以一次根治术利大于弊,在国内得到推广,后遗肛瘘逐渐减少。据2000年流行病调查4801例肛门疾病,痔3888例,肛裂241例,肛乳头肥大201例,肛瘘180例,发病率已从第二位降到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