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手术技巧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是胚胎后期肠发育障碍所致的消化道畸形,属小儿外科疾病。肛肠科偶尔可见肛门膜状闭锁,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其发病率为1∶1500~1∶5000。男女大致相等,据甘伟国统计1959~1981年520例中,男女之比为1∶1. 7。这些畸形有40%~50%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食管及十二指肠闭锁、输尿管、肾脏、盆底神经、骶骨及脑脊膜膨出症等。这些多发性先天畸形,不但增加治疗上的困难,而且还影响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效果。即使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近年来手术方式虽有较大改进,挽救了不少患儿的生命,但术后并发症仍然很多,尤其是排便失控,仍是难题,是治疗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些畸形本属小儿外科的急症,肛肠科极为少见。偶见肛门半闭锁、肛门会阴瘘、直肠前庭瘘、直肠阴道瘘和肛门直肠狭窄,因为排便不畅或漏便当作肛瘘而来肛肠科就诊。但是肛肠科医师也必须了解这些知识以免误诊误治。
(一)分类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的分类方法繁多,各有优缺点。
1.四型分类法(1934年Ladd分类法)
Ⅰ型:肛门已形成,但肛门或直肠下端狭窄而无闭锁(肛门或直肠狭窄)。称为肛门直肠先天性狭窄。此型较少见,约占肛门直肠畸形的6%。
Ⅱ型:肛门闭锁,肛膜未破裂,只有一层薄膜覆盖于肛门,称为肛门膜状闭锁,此类患者较少见,约占总数的3%。
Ⅲ型:肛门闭锁、直肠闭锁,直肠盲端未完全下降,直肠盲端距肛门部皮肤有一定距离,称为肛门闭锁。此型最常见。约占总数的88%,且50%的病例合并直肠膀胱瘘、直肠尿道瘘、直肠阴道瘘、直肠会阴瘘等。
Ⅳ型:肛门及肛管均正常存在,直肠下端盲闭,但直肠盲端未完全下降,直肠盲端与肛管的距离不等,称为直肠闭锁。
2.国际分类法
1970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小儿外科会议,一致同意santulli等人提出的国际分类法:即分为高位,中间位和低位三类和27种亚型,比较合理,但因分型太复杂,不易为临床医师所记住。
1984年世界小儿外科医师会议制定了Wingspread新分类法(表8- 1),在高、中间、低位分类中减少分型,便于记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儿外科医师采用分类法。依据直肠盲端与肛提肌的相互关系来分类:高位畸形:直肠盲端在肛提肌以上。中位畸形:直肠盲端位于肛提肌中间或其稍下方者。低位畸形:直肠盲端位于肛提肌以下。按性别分男、女两组。男孩肛管直肠畸形50%为高位畸形,女孩高位畸形占20%,低位畸形男女均为40%。
表8-1 肛管直肠畸形WingsPread分类法(1984)
(二)治疗原则
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手术目的是解除肠梗阻,重建肛门直肠功能和切除瘘管。首先抢救生命使粪便排出,解除梗阻。低位畸形一般采用会阴部手术;中位较高的低位和较低的高位畸形做骶会阴手术;高位畸形先做肠造口术,待一周岁后足以支持大手术时,再做腹会阴联合肛管成形术或骶腹会阴直肠拉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