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消化系疾病
一 痞证(慢性胃炎)
刘某,男,40岁,邯郸市复兴区公安局干部。1992年10月8日初诊。
主诉:脘腹痞满5个月,初病只觉右胁下憋满,1个月后整个上腹均觉憋满,食后加重,用手摸腹部柔软,亦无胀疼,伴噫气,欲矢气而不畅,得噫气或矢气则舒,食少纳差,大便日两三次,质软,上腹热而小腹觉凉,曾到我院内科做胃电图检查,诊为浅表性胃炎,服用甲氰咪呱、三九胃泰一周,疗效不著。检查:脉弦数两尺弱,舌偏红苔白黄薄腻,腹部平软,无硬痛。
辨证分析: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胃脘痞满,按之柔软而无硬痛。说明这个病属于中医的痞症。《伤寒论》云:“心下痞,按之濡”(159条)心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154条)所谓心下,系指胃脘,痞,系指胃脘痞满,按之濡软,本案符合这些论述,故为痞证。据《伤寒论》云:痞证系由柴胡汤证,或表证,误用下法,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职,寒热错杂的病证。由于痞证的病机是气不升降,寒热错杂,所以其临床表现除“心下痞,按之濡”外,尚可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162条),“干呕,心烦不安”(163条)等症状。本案噫气而矢气不畅是中气升降不力,得噫气或矢气则气滞稍缓故觉舒适;脾胃升降运化功能失常,故而食少纳差,大便不实;上腹热而小腹凉,又说明这是寒热错杂之证。脉弦说明气机郁滞,波及于肝,脉数舌红苔黄说明有热,苔腻说明运化不力,湿浊内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案病机与痞证相同,是一个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运化失职,寒热错杂的痞证。
治疗:和胃降逆,健脾升清,清上温下,和解消痞。方选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加减。处方:
方解:本方用半夏、厚朴、陈皮、枳壳、莱菔子、三仙和胃降逆,健胃消食;炒苍术、石菖蒲、柴胡、党参、炙草醒脾化湿,益气升阳;芩、连以清上热;干姜、生姜以散下寒。全方升脾和胃,理气化湿,清上温下,扶正祛邪,以使脾胃功能康复,痞满消散,病达痊愈。
治疗经过:10月12日二诊:前方服用3剂,胃脘憋满减轻,噫气减少,大便转常,脉如前,舌偏红苔黄薄。认为病已见轻,效不更方,原方又取5付,药后即愈。数月之病两诊而愈,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