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女科临证精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临证特点】

一、重视后天脾胃气血,用药甘温

历代吴门女科诸多医家在诊治女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妇人以血为本,学术思想的共性之一是女科病机重脾胃、冲任、气血。气血为脏腑经络活动的物质基础,若脾胃素弱,后天之源生化乏力;或饮食劳倦、忧思过度,损伤心脾,营血不足;或大病久病,或吐血、下血、堕胎、小产等数脱于血,或哺乳过长过久,以致气血、冲任大虚,脏腑经络失养,功能失常。治疗应强调治病求本,重视后天脾土。遣方用药以甘温补虚为主,惯用四君、四物、六君、补中益气、六味、八味等,切不可轻用通经破血或苦寒攻克之剂,伤其中气,变本加厉。

二、兼顾痰湿,每加健脾利湿化痰之品

吴中地带,水湿偏盛,且调补气血、脏腑、奇经之品均为滋腻生痰碍胃之剂,故处方时当须顾及健脾和胃、利湿化痰,有助于改善吴地女子多湿多痰的体质,也有利于对药物的消化吸收。诸家女科临证时常用的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之品有苍术、半夏、白术、茯苓、砂仁、薏米、石菖蒲、枳壳、木香、陈皮等。如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调经方中,十有八九佐以茯苓、半夏、陈皮。

三、处方“轻、清、灵、巧”,避免大寒、大热、逐瘀、峻下之品

吴中历史悠久,风物清嘉,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吴人的气质、习俗、风情、观念以及审美情趣显示出了秀慧、柔和与素雅的特性,故而形成了吴门医派善用轻剂的特色。吴中女子身材小巧玲珑,秉性清静平淡,处方用药更是讲究“轻、清、灵、巧”,避免大寒、大热、逐瘀、峻下之品。如叶桂所著《临证指南医案》、徐大椿著《女科指要》及昆山郑氏女科《女科万金方》中,一方药味均在5~8味之间,活血化瘀常用当归、五灵脂、生山楂、丹参、泽兰、柏子仁等,鲜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逐瘀破血之品。钱氏女科调治月经病,以通调气机、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柔肝。用药轻清,不过用辛香燥烈之品,以免劫津伤阴,耗损肝血;健脾益气不过用辛温或滋腻之品,以免耗伤脾阴或困阻脾阳;行气活血不用破气峻药攻伐,善用理气行滞之品,如当归、川芎、香附、延胡索、丹参等,于“平淡之中见真情”。

四、强调奇经八脉,倡导运用血肉有情之品

清代名医叶桂,不仅为温病学泰斗,也为杂病大家,对其他各科亦造诣深邃。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卷九中收集女科病例200余例。他认为,奇经八脉为妇人经脉之根本,如其论及月经生理时云:“思经水必诸路之血,贮于血海而下。其不致崩决淋漓者,任脉为之担任,带脉为之约束,维 脉之拥护,督脉以总督其统摄”;论及不孕及崩漏病机时云:“不孕经不调,冲脉病也”,“肝肾内损,延及冲任奇脉,遂至经漏淋漓”;治疗奇经八脉从脏腑论治,尤其是肝肾脾胃。叶桂遵循“女子以肝为先天”,奇脉阴虚,从足厥阴肝经论治,且谓“肝血阴虚,木火内寄,古人温养下焦,必佐凉肝坚阴”,常用生地、枸杞子、白芍、紫河车、白薇、黄柏等;若奇脉虚寒,无有储蓄,经水一月两至或几月不行,暖益肾肝主之,常用人参、紫河车、肉桂、紫石英、艾叶、小茴香、当归、熟地、白芍等。“夫冲任血海,皆属阳明主司”,冲任虚寒,从阳明而治,扶持中土,望其加谷,四君子汤主之,加半夏、苏梗、枳壳等。叶氏医案中,按奇经八脉辨证立法、遣方用药者占1/2以上,尤重冲任,治疗倡导运用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龟板、鳖甲、鹿角、阿胶等)。昆山郑氏女科认为,冲任督是奇经八脉中的一源三歧,三脉失束,可见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甚者可见崩漏。调经治崩漏,在塞流、清源、引血归经的辨证论治前提下,注重调理冲任督,认为通补奇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往往不止血而血自止。后世诸多吴门女科医家的医案、医话中不乏对调补奇经八脉、运用肉有情之品的精辟论述。

五、轻以祛疾,善用单方验方

秉承吴门医派处方“轻、清、灵、巧”的特点,吴门女科医家善用单方验方治疗女科疾病,轻以祛疾。如钱氏女科继承家传衣钵,治疗女科疾病喜用单味中药研为细粉,另行冲服,增加疗效。紫河车粉9~30g,用于先天不足,气精两虚,冲任失调导致的崩漏、闭经、不孕、流产等症;三七研粉9~18g,用于瘀血阻络、肝气郁滞导致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腹胀等症;细辛粉(1.5~3g)辛温散寒、止痛通络,治疗气滞血瘀、寒凝血涩所导致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或以肉桂末3g、琥珀末6g配伍冲服。单方验方轻以祛疾机制在于①芳香药物其气辛窜,直通经络孔窍,若入药久煮,则伤其通经通窍之性,故在用某些芳香药物时常研末冲服。②某些贵重药物如鹿茸、鹿胎、真麝香等,如入汤剂煎煮,恐需量大而造成浪费,用小量研粉另冲,则量小而力专。③病情紧急,如果汤剂煎服恐耗时延误病情。女科有不少紧急情况如痛经剧烈、崩漏失血较多等症,用中药研为粉末,常备不懈,临床常常有救急之妙用。④许多常用药直接冲服更易被胃肠吸收。

六、强身与治病并举,善用膏方调治

苏州位列商业消费城市由来已久,城内绅士居多,城郊经济富庶,百姓人家冬令都有服用滋补膏方的习俗。膏方是在整体观念的原则指导下,兼顾复杂的体质特征和病情特点,用药药味较多,看似庞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它是以辨证为依据,理法为准则,合理配伍用药,可能是数方组合,但君臣佐使,各司其职,互相协调,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平衡,具有强身与治病并举、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作用。
膏方调治女科病主要运用于三大类疾病,一是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胃虚弱之月经后期、闭经、经水早绝、不孕、流产等病证,运用膏方补肾健脾,养血填精。二是正气亏虚,邪气乘虚而入的慢性病患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癥瘕(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肿瘤)、妇人腹痛等,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三是肝脾失调、心肾不济的亚健康患者,常好发月经前后诸证或绝经前后诸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环境及习惯、工作压力、情绪等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未能应顺四时、昼夜的变化而调节摄生,过度的消耗或调节的紊乱,失去了机体正常的气血、阴阳的平衡,导致了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正如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运用膏方调治,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及脏腑、经络、气血平衡的状态。
(许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