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吴医渊源
【吴医起源】
“吴医”这个名称,固然由“吴”地域名而来。但是吴医并非是“勾吴”小国的土特产,它的鼻祖应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朱震亨(1281—1358)与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被称为“金元四大家”,是中医学养阴学派的创始人。明朝杨循吉在《苏谈》一书中记载了浙江名医戴思恭是吴医形成的引导者。戴思恭,字原礼,号复庵,生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卒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浙江浦江(今金华)人,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戴思恭家传学儒,并数世业医。据《浦阳建溪戴氏宗谱》记载,自第14世行医始,戴思恭为第18世。戴思恭从小就深受家庭环境影响,博学广纳,勤奋向上。元至正三年(1343年),戴思恭与弟思温随其父不辞劳苦,徒步到义乌,一同拜在朱震亨门下。朱震亨要求戴思恭学医从《黄帝内经》和张机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书入手,并把记载自己治学心得和临床经验的笔记借给戴思恭。当时受业于朱门的弟子有很多,由于戴思恭颖悟绝伦,刻苦好学,所以最受朱震亨的赏识,得到的传授最为精深。学成后的戴思恭从浙江来到吴地悬壶行医,名声大震。吴地有一儒生叫王宾,字仲光,号光庵,明初吴县木渎人。王仲光原来不懂医道,因钦佩戴思恭的医术而去拜见他,向他请教学医之道。戴思恭说要熟读医书《素问》,王仲光就刻苦攻读三年。一日,在戴思恭外出的时候,王仲光拿了朱震亨的笔记、医案就回家研究,从此医术大进,终以医名驰誉吴地。于是“仲光之医名吴下,吴下之医由是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