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清代茶叶应用于各科病症
清代医家以茶入药治疗病症可见于各科,分别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及口齿科、外科及伤科,超过90种病症。除了以茶叶入药同煎、以茶末配诸药成丸及以茶汤调服诸药的内服方法外,亦有多种外用的方法,比如以茶汤外洗、茶末成散剂或成膏剂外敷、茶与诸药同煎成膏外敷,可外敷伤口、疮疡,或以敷脐、外灸方法治病。
(一)内科病症
清代文献记载茶叶应用于20多种内科病症,包括感冒、外感发热、头痛、咳喘、反胃呕吐、痞满、胃脘痛、腹痛、腹泻、噎膈、便秘、小便不利、便血、萎黄、眩晕、中暑、嗜睡、胸痹心痛、癫狂、痫病、中风病、臌胀等内科杂病。由于清代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茶叶亦用于治疗痢疾、疟疾、痧胀、痘症、麻风、麻疹等传染病症。茶的清热解毒功能,又成为解蛊毒、虫积的用药。
头痛是茶叶用于治疗最多的一种疾病,因茶叶清凉,能降火止痛。治疗头痛的经典方剂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成里就有茶叶。到了清代,医家辨证用药,不同病机的头痛,配伍有所不同。《本草纲目拾遗》称雨前茶能治头风:“《医方集听》:升麻六钱、生地五钱、雨前茶四钱、黄芩一钱、黄连一钱,水煎服。又治头风,百发百中,赤、白首乌各一两、真川芎一两、藁本二钱、细辛一钱、苏叶一钱,此散邪方也。风寒甚者,可加川羌活、川乌服,以此散邪;不愈,便进后方,真雨前茶四钱,赤、白首乌各二钱,北细辛四分,米仁一钱五分,炒牛膝八分,大川芎一钱五分,甘草五分,煎药时令病者以鼻引药气,服后宜密室避风……”。又载王站柱的《不药良方》云:“荜茇为细末,用猪胆汁拌过,鼻中,作嚏立愈。如兼湿者,以瓜蒂、松萝茶为末,鼻中出黄水,立愈”,以通鼻窍,治疗一切头风兼热者。又载雨前茶治“气虚头痛,不药良方: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覆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烟熏之,晒干擂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绞白汤服之,立愈。”说明了茶叶用治偏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及气虚头痛的不同用法。
茶叶亦可用于治疗咳嗽,《本草纲目拾遗》称雨前茶“消痰止嗽膏,米白糖一斤,猪板油四两,雨前茶二两,水四碗。先将茶叶煎至二碗半,再将板油去膜,切碎连苦茶、米糖同下,熬化听用。白滚汤冲数匙服之”。鲍相璈的《验方新编》治咳嗽气喘,遇寒即发,以“细茶叶加红沙糖拌炒干,冷透,每服三四点,神效。”又载痰喘咳嗽方:“好茶叶末、白僵蚕各一两,共研末,临卧开水冲服”,及哮吼气急方:“核桃肉一两、细茶末五钱、入蜜三四匙,捣成丸如弹子大。不拘时含入口中,噙化咽”。
茶叶用于治疗痢疾的记载不少,其中记载李东垣姜茶饮的清代医书十分多,如程林的《圣济总录纂要》、汪昂的《医方集解》、吴仪洛的《成方切用》、张璐的《张氏医通》、雷丰的《时病论》、费伯雄《食鉴本草》及鲍相璈的《验方新编》。姜茶饮“治赤白痢,寒热疟及呕吐等症初起”,以“陈细茶叶、老生姜各三钱(赤痢留皮,白痢去皮),水煎服”,此调和阴阳之法,以茶助阴,以姜助阳,使寒热平调,解酒食毒。除了生姜及茶叶的配伍,亦有加上其他药物以治痢疾。如《验方新编》治久痢不止,以“生老姜、细茶叶、韭菜连根捣汁,三味温酒冲服。”陈杰的《回生集》载治痢疾神验方,以“陈茶叶、陈皮、生姜各二钱、食盐一钱,煎服。不拘赤白即愈”。
(二)妇儿科病症
除了内科杂病,妇科及儿科亦可见到茶叶治疗的功能。妇科如妇人头痛、头晕、月闭、血崩后身热、乳上结核、乳痈、妊妇头晕、疟疾、痢疾及产后便秘。
《女科经论》提出产后便秘忌轻用大黄,可以腊茶通便:“产后不得利,利者百无一生。去血过多,脏燥,大便秘涩,固当滑之,大黄似难轻用,唯葱涎调腊茶为丸,复以腊茶下之。”萧埙以茶治疗妇人产后便秘,因通便之药多苦寒重坠,而妇人产后气虚血虚,茶叶性凉,味苦而降,苦寒之性尤轻于大黄之品,然尤有通便之特性,能治虚人便秘。《验方新编》治老妇血崩,经血已止,“如仍发热,以六安州茶叶三钱(如无,即用别项茶叶亦可),煎服一次,身热即退”。以茶叶有清热之功,又免于虚者苦泄太过。沈金鳌的《妇科玉尺》又以茶调散治月闭,以妇人月闭,因“胞脉闭也,胞脉者属火,而络于脬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也”,以茶调散吐之。沈氏以催吐痰阻之法治痰湿阻滞月闭之证,亦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启发。
茶叶亦应用于治疗小儿牙疳、脐风、胎毒、乳病、黄疸、咳嗽、腹痛、惊风及痢疾。茶与其他的药品不同之处是:它既为药品,又为日常饮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家有之。故一些小方,以户户皆有的食材为药,对于百姓来说尤为重要。如《验方新编》记载治小儿急惊,以茶叶配龙眼壳、陈皮、姜皮、白盐为药,亦为急救的良方。又《推拿广意》治小儿惊风,乃肺经受寒证,按揉三关、肺经、脾土、肾水穴位,又以“细茶、飞盐、皂角各末五分,水一钟,黄蜡二分,锅内溶化入前,末为饼”,外敷心窝。
(三)眼科病症
茶叶应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的范围十分广泛。清代医家有以茶治疗瞳神疾病,如圆翳内障、绿风内障、惊震内障、高风内障、云雾移睛;亦有治疗黑睛及白睛疾病,如蟹睛症、凝脂翳、暴风客热、胬肉攀睛;两眦及胞睑疾病,如冷泪症、鸡冠蚬肉、疮疹入眼、烂沿风眼、胞生痰核;及突起睛高、远视、目痛、头风患眼等其他眼疾。吴谦的《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内,共有十四方以茶调或茶叶入药,如通明补肾丸方、山药丸方、绿风还睛丸方、乌风决明丸方、冰翳还睛丸方、滑翳决明丸方、浮翳坠翳丸方、横翳还睛丸方、五胆偃月坠翳丸方,都是茶调下的治内障组方。而《续名医类案》《张氏医通》《验方新编》及《王氏医案绎注》都分别记载了茶叶用治于各种眼疾。
在治疗圆翳内障记载中,治疗涩翳一症,《医宗金鉴》有涩翳歌:“还睛散内车防桔,元味知芩茶叶茺,亦用七宝丸珠珀,决脑茺参熊胆同。”治涩翳的两个药方中,涩翳还睛散方以茶叶二钱半入药,而涩翳七宝丸方以诸药作蜜丸后,以茶送下。此外,《验方新编》治眼起云翳方,以茶叶作外用方,“用茶叶梗(须青叶茶)烧灰,临睡时点入眼内,次日云翳即退”。《续名医类案》又转载清代医家孙文垣治吴小峰的凝脂翳,以“夏枯草五钱,香附四钱,甘草钱半,细茶五分,以撤其痛”,先治标,后治本。
(四)耳鼻喉科及口齿科病症
因茶清轻,治疗病位在上者,能清上之热,解上之毒,能治疗口臭、牙疳、牙痈、牙衂、鼻渊、鼻痔、白喉、喉痹、喉舌破烂等疾病。
《验方新编》记载“用薄荷水或茶漱口”,以治口舌生疮。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记载:“同薄荷叶细茶为末,蜜丸,饭后含化三五粒,能消痰,牙疳口疮。”茶因能解毒,常用以漱口,或外敷疮口。又治胃火牙痛,《惠直堂经验方》在口齿门中载清胃散:“升麻二钱,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各一钱,细辛三分,黄芩一钱,细茶一钱。”赵学敏《串雅内外编·法制门》治痰火症及口臭、口干、生疮皆验,以“芽茶二两,麝香一分,硼砂五分,儿茶末一两,诃子肉二钱五分。共研末,甘草汤为丸”,利用茶清热之功,去上蒸之热。
清代医家治疗鼻渊用药都以疏风通窍为主,如陶承熹《惠直堂经验方》的辛荑散,潘楫《医灯续熖》的芷荑散,汪昂《医方集解》、陈杰《回生集》、吴仪洛《成方切用》的苍耳散,程国彭《医学心悟》的川芎茶调散都以茶调服下,以茶清轻,载药通窍,亦能清热解毒。而《白喉条辨》为治白喉病的专书,其中载一张氏雄黄解毒丸,以“透明雄黄、郁金、巴豆霜,右药研细用米醋煎浓汁、面和为丸和绿豆大每用四分,茶汤泡送下”。在不少医案中,证见痰热壅盛,都以雄黄、巴豆等峻药以袪痰,又以茶清热解毒,调服之,以加强功效。
(五)外科病症
除了内服茶汤外,以茶叶为外洗外敷之剂,是外科的特点。《本草纲目拾遗》载以泡烂茶叶,捣烂似泥敷之,治无名肿毒、犬咬及火烧成疮,用途范围广泛。费启泰《救偏琐言》指出:治痘症以“细茶末收之”,书中在有关痘症的外治方中多次用到茶叶:如痘症“血热浸淫日久,至后气血虚耗不能收结,验其烦热退,听神情懒倦,腐烂处,肉地与浆水淡白者”,“外以细茶末,以清其肌表”;痘后患牙疳,“薄荷五分、儿茶一钱、冰片一分、人中白三钱、天花粉一钱、甘草五分、青黛水澄一钱、黄连五分、牛黄一分、珠子二分、雨前茶五分、白硼一钱……研极细”,并“先以浓茶拭净方吹”。
其他外科的疾病,如臁疮、疮疡、麻风、麻疹、痔漏、杨梅疮、汤水疮、瘰疬、白屑风、湿疮、天疱疮、虫毒致疮、疥疮,有以茶叶作内用外敷之药品,以其清热解毒之功。
(六)伤科病症
胡廷光的《伤科汇纂》汇集了清代以前有关伤科的文献资料,其中记载了茶叶以内服、外敷、外洗的形式治疗伤科病症。茶叶用于外洗,“唇口刀斧斫磕,跌堕等伤,破皮伤肉者……以茶清洗净掞末药”,或外伤疮口不收,“耳后若臭烂……又用辛香散洗之,或温茶洗之”。外洗之余,亦可内服,“火烧肉烂者……选粹云,用榔树皮一斤,细茶四两白水十碗,煎极浓黄兼红色,去柤候冷,将鹅翎蘸水不时扫上五七次,住痛,三五十次即愈,脱去粗皮,其口自合,若遍身烧烂,恐火毒攻心,将此水药饮一二碗。”
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疗“肩部疼痛,医学指南:槐子、核桃肉、细茶叶、脂麻各五钱,入瓷罐内,二碗熬一半”。《验方新编·少林寺秘传内外损伤主方按症加减》中载:“归尾、川芎、生地、续断各二钱、苏木、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木通、乌药、泽兰”,腰痛不能转侧,“加细茶泡浓三杯,陈老酒一杯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