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中医情志与养生
情志,在中医养生学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活动,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事物、环境、气候等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情绪,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情志反应过于剧烈,则会影响人体的功能和生理活动。使内在阴阳平衡失调。《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故七情变化直接影响人的生命活力,如“气”的运行变化,能导致人体心理、生理机制的紊乱,故“气”与健康养生密切关联。
第一节 “七情”与人体健康
1.喜
是心情愉快的表现,过度的“喜”会伤“心”,中医称“喜伤心”。“心”主神明,过度之喜导致人体循环系统血流量、血压发生改变,亦可致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使人心神不安,语无伦次,心跳加快,头晕目眩。冠心病患者可因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过度之“喜”会出现通常人们所说的“乐极生悲”的结果。
2.怒
是心情不顺,极度气愤时所产生的情绪。人在气愤发怒时会导致体内的气机紊乱。人的肝脏是气血汇聚之所,血气畅通,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因此,肝喜舒畅条达。由怒所致的气机错乱,首先影响肝脏,肝脏因失条达而出现肝滞气郁症状,常感胁痛或郁闷,食欲减退、腹痛等。肝气阻逆还可克犯脾土,致胃肠功能紊乱,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病,中医谓“怒伤肝”。
3.忧
是指心事重重而得不到化解的沉郁情绪。“忧”时人的情绪低沉、气行弱缓、易闭塞脉络。肺主一身之气的肃降,久郁气阻则伤及肺。肺气不畅,必然致脾胃气弱,影响人对饮食的消化吸收。气运弱缓也同时影响血液的通畅及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忧”对人体的影响时间往往较久,对健康的损害也较严重。人们常说“愁一愁,白了头”即指“忧伤肺”“伤气”所致的迅速衰老现象。
4.思
是对某些事情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情绪。思是由大脑高级中枢神经活动支配的。高度的精力集中,常常处于神经活动持续兴奋状态。过度的兴奋状态必然导致相对疲劳,使高级中枢调节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内脏神经功能调节,常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进而出现神经衰弱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使食欲不振、胀气、胃脘痛,发生胃肠道疾病。正如中医所云之“思伤脾”。
5.悲
悲为伤心、难过之意。多见心境凄凉,垂头丧气,泪涌而泣,说话时多声低而缓慢。悲属金,主要伤及心肺两脏。《灵枢·本神》:“心气虚则悲。”《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也。”
6.恐
是一种惧怕的情绪,使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痉挛,发生肌肤及各脏器供血障碍。有人做过这样一种试验:试验者选择在相同地点、相同时间出生的体重基本相同、身体状况良好的两只羊羔,分别安置于材料、构建方法、大小、式样相同的两个羊圈里。但在其中一个羊圈对面关一只狼,让羊羔每天可以看见。另一个羊圈面对的是秀丽的景区,看不到狼。能看到狼的羊羔每天惊恐万状,不久便死了,另一只羊却健康地活着。在生活中,因受惊吓致病、死亡的人也常见到。“恐伤肾”是说明恐惧可伤及人先天元阳之气,对人体健康伤损较为严重。
7.惊
是遇到突发意外的事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与“恐”紧密关联。但二者有其不同之处,“恐”是知情恐惧,有思想准备;“惊”是不知情的突然感受;因此,“惊”对人体功能形成的影响更为迅速。突然的惊吓可因气机、心血突然出现严重逆乱而发生猝死。“惊”与“恐”皆因伤肾之元阳而对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受惊者亦当补肾、益气、安神。
第二节 情感与健康
中医所归纳的“七情”,与生活中的感情不同。情,是某种心情、情绪的体现。情的体现性质是不变的。如喜、怒、爱、恨。喜即喜,怒即怒,爱即爱,恨即恨,而不是其他表现。感情之感,是在情之外又增加了一重含意,感情是人对情的感知。情感之情不仅指“七情”,是泛指生活中的人之常情。如父母子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邻里之情、同事之情等等。各种“情”均会因相处、共事、交流而有不同的感受。因感受,使具有一定性质的“情”,体现出深、浅、浓、淡的差异。使感受后的“情”在心中的分量和位置发生相应的改变。如父母与子女之情,是骨肉之情,是纵向不移的“禀赋”之情,是一定性质的不变之情。在子女初生时,骨肉之情的性质是没有非议的。随时间推移,子女成人,对世事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知后,与父母之间的情已非纯粹的先天的骨肉之情,而是加入对社会中人、物、钱、势、权以及恋人、夫妻、朋友等等复杂后天之情影响的感情,当后天之情的影响力超越先天骨肉之情时,也有些人因为私利而使骨肉之情被冲淡。若后天之情影响力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骨肉之情又会增浓。社会大潮中有些事例说明:个别人受外界环境影响,为追逐财利去偷盗、行骗,为满足欲念而吸毒、嫖娼、甚至贪污巨款,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满足后天欲望,不惜背逆父母,因父母的训斥、告诫而反目,甘作不孝之子。如果他的行为受到法律的惩罚,判了十年、无期或极刑,失去权位、朋友、同事,财物被充公,妻子、情人离他而去,影响他的后天因素、后天之情彻底消解和断绝。这时,他会对父母和自己的子女(如果有)特别思念,与父母、子女相见,会因先天骨肉之情的重现,产生前所未有的发自内心的因对父母、儿女之爱而流泪不止。这是后天私欲、感知对先天之情影响最具说服力的例证。
夫妻之情,是阴阳协调之情,是鱼水相依之情。夫妻虽不是先天之性的骨肉之情,但二者禀赋的是大“道”阴阳、生发万物的先天之情。夫妻之间所存在的阴阳交合之性,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大“道”之性。夫妻之性,是阴阳不可彻底两分、分而必合的协调化生之性。夫妻之情是横向离合的协调之情,夫妻之情因阴阳离合之性而具有易变性,骨肉之情则因直接秉承而具有稳定性。如果夫妻之间阴阳协调,则具有了大“道”阴阳互化的协调和不可分离性。夫妻关系则会协调稳定,生活中不会发生大的矛盾和冲突,会体现出阴与阳之间固有的吸引力,直至白头偕老。如果夫妻之性不协调,则背逆大“道”阴阳和合化生的万物之性,生活中会矛盾不断、相互排斥而两相分离。夫妻之间阴阳协调与否,是以二者的性格、能力等内在因素决定的,这种内在之性,即先天赋予的阴阳之性。但先天阴阳化生的内在之性,会因人、物、事、金钱、权位等后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感之情影响而改变。会因物、欲、权、利等后天因素影响而改变承诺,忘记海誓山盟,破坏先天阴阳和合之情,使恋爱告吹、家庭破裂,这类现象已屡见不鲜。如果后天所感的利、欲中止,利欲的结果被破坏,利欲的追求愿望破灭,人又会重新回到先天的本真之情中,怀念不染欲利的初恋与家庭关系。
兄弟之情是先天之情,是手足之情。兄弟之情的浓淡变化与父子、夫妻之情一样,均会受到后天人、事、物、欲之感的影响而变化;如果能消除外在后天之感的影响,便会回复本真的手足之情。不过,兄弟之情性质与父母子女之情性质虽同而偏弱,与夫妻之情不同,无夫妻之情之浓但相对稳定,因此,在无后天因素影响时,兄弟之情极易保持。
朋友之情,是后天之情。如果人与人之间先天之性相近,则一见如故,易成为朋友,但在事业、志趣、金钱、相互帮助等后天因素奠基下才可成为朋友。其特点是:后天因素积累愈厚,朋友关系愈密切。失去后天因素也就失去了朋友关系。如果是以先天之性相近为基础的朋友,推动后天因素的交友条件,依然存在朋友关系,这类朋友是无后天物、欲、金钱等因素影响的朋友。即通常所称的交心、知心朋友,因无后天物、欲参与,关系持久而平稳。“君子之交淡如水”即指这类朋友。
从以上各类感情变化因素的根源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无论父子、夫妻、朋友以及邻里、同事感情的变化,都与后天所感的物、欲、私、情相关。存在后天物、欲、私因素的感情是易变之情,消除后天所感物、欲、私之情是稳定不变之情。人的感情痛苦缘于情变,情变缘于物、欲、私后天因素的影响。因之要消除不利于健康的“七情”“感情”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对情与物、欲、私影响在天秤侧重上的把握。
第三节 情感的养生调摄法
人在相处中,由于后天因素的影响,情因感受不同而产生变化,有些父母子女之间情深似海,有些父母子女之间却冷淡如水。夫妻之间本为鱼水之情,本当欢乐和谐,但因相处感受不同,感情有天壤之别。有些夫妻举案齐眉,终生相敬如宾。有些夫妻却因争吵不断而劳燕分飞。兄弟之间情同手足,有些兄弟之间则为名利大打出手。朋友之情有肝胆相照的友情典范,也不乏划地绝交、以友为敌的例证。“情”因“感”而易变,给身心带来损伤是人生存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七情养生的调摄法
1.节制法
节制即控制、调节之意。节制法是通过对过激情绪的控制、调节,维护人体内在生理活动平衡的方法。如遇事忌怒,要理清事情发生的因由,是非清楚,采用平和、合理的方法解决。如果事情得到公正处理,有了公正结果,即可避免怒气产生,或减轻怒气。
宠辱不惊:
是化解七情过激的良好方法。前提是要认识到宠、辱是最普遍的生活现象。宠、辱不是永恒不变的。即便一个人全力以赴地争取单位的上司或某人的宠爱,但在社会纷繁因素的影响下,人的思想是变化的,位置是变化的,永久的宠儿是不存在的。而辱也因同样的因素,不可能存在永久的屈辱。俗称“十年河西,十年河东”即对人生境况变迁的写真和概括。
淡泊名利:
要认识到名、利是短暂、空虚的存在。如果一个人有真才实学,有对人类不可泯灭的贡献,即便社会、单位、某个人不予以名,而名却融入历史的长河永不会消失。众多受益的人永不会忘记。《老子》有云:“名可名,非常名”,可名之名并非常名,真实的贡献才是永恒的。而利不是孤立的,是利害相连的。重利,常是驱动谋取不义之财,犯错误,落陷阱的引线。如果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则会减少事非,减弱情绪波动对身心的影响,有利于养护身体健康。节制法,尤适合易怒、易悲及易惊恐激动的人群。
2.疏泄法
是将心中的委屈、不满,用适当的方法向家人、亲友或知己诉说。宣泄淤塞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如大悲时可以放声痛哭,大喜时放声大笑,不要压抑情绪。如果有委屈、不满、意见以及解不开的心结,可以同知己、朋友或与事相关的人述说,并征求他们对所述事情的评点,听取他们的释解和开导,这样就会逐渐化解胸中块垒而心情舒畅。常与外界交心、交谈还可扩展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营造出良好的生活心态,使心情愉悦、放松,减少“七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转移法
就是转移人的思路,从超常反应情绪中解脱的方法。如以出差、与朋友爬山、打球、下棋,到娱乐场所放松身心,去做平时最喜爱的事等,思维、注意力转移可消减过激情绪。情绪过激,或怒或悲均是阶段性的。当以其他事务、其他内容的活动占据这一过激情绪时间段后,情绪会进入自然平复状态,从而避免过激情绪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平息七情过激情绪的方法很多。简言之,就是节制、冲淡过激的情绪反应,淡忘、淡化情绪激化事件的发生。
二、情感养生的调摄法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对情体会、体验的反应。情感因不同外因影响的易变,在人的行为和心理感受中形成极大反差。导致内在生理活动平衡失调,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保障人体健康,则需要对易变的情感进行适当调节。
1.父母子女之情的调节
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骨肉之情,但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感情危机的情况却不少见。在发生这类情况后,社会中常一言一蔽之:“儿女们不孝”。其实也不尽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父母认为儿女由自己生养,要求儿女对父母之命无条件服从,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生育之恩应永报不完,从而无休止地提出报恩要求。一旦不如意,则责骂儿女不孝,或对儿女生活中的事横加干预,使儿女产生厌烦情绪。如是则子女会减少与老人的接触或者对老人生活起居的关心,甚者不闻不问。
(2)儿女的厌烦情绪,更引起父母的不满,形成关系趋向恶化的恶性循环,子女终于破罐破摔,被父母逼为不孝子女,父母对子女彻底失望,父母子女骨肉之情破坏。
(3)子女因权、物、色等后天因素影响,地位、思想认识、生活条件改变,对父母渐生厌烦。若儿媳或女婿不孝,则火上加油,更加剧两代人的矛盾。在无矛盾激化情况下,父母子女关系不冷不热,勉强维持。矛盾激化后,则可将父母扫地出门,成为货真价实的不孝子女。
不孝子女长期承受社会的谴责,或偶尔良心发现也会产生一些自责,但因不知如何与父母沟通而长期承受沉重的精神压力,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父母因子女不孝(无论责任在哪一方),总会想到自己养育儿女的辛苦,被儿女遗忘,伤悲更甚于子女。子女不孝,为父母身心健康带来重创,最易生病早逝。
当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协调时,父母首先不要以长辈自居,更不要太多过问儿女生活琐事,要检点自己,注意卫生,培养符合子女生活的生活习惯,与子女生活言行缩短距离,一般情况无需向子女认错道歉。子女则要从内心对父母的辛苦养育感恩,谅解、理解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不合潮流的言行。常关心父母冷暖及饮食情况,积极为父母所患疾病治疗。尊重父母的亲朋和爱好,有错误及时承认,对父母有过失应赔礼道歉,以消除对父母形成的感情伤害。但这些只是调摄父母子女之间感情的简单列举。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始终将儿女视为儿时的孩子,将疼爱之情始终不变地倾注于儿女(只需要这种原始的情感,而不讲付出多少)。而子女,始终以儿时对父母的尊重来尊重年老的父母。始终不忘对父母的感恩(既需要原始的情感,也需要对父母尽所能的付出)。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本不易变化的父母子女骨肉之情,会更浓更密。良好的家庭关系,父慈母爱,儿孝媳贤。身心愉悦,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基础。
2.夫妻情感调摄
夫妻感情是阴阳互化之情,男为阳,女为阴,男女之间阴阳不调,无论偏阳或偏阴,均会出现阴阳阻逆的不协调现象。从阴阳学说中也可以认识到,男女之间的相处应是平等的,既不可大男子主义,也不可女权至上。阴阳协调,气氛才能融洽。但百人百性,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爱好、志向、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均会有差异。在有差异的情况下,夫妻长期相处,恩爱的同时也会出现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长期发生争执、矛盾,加上外因影响,可致感情破裂,会为一纸离婚书而走上法庭。夫妻不合的维持期,离异后的独居或再婚,均会给精神带来极大的打击,给身心带来伤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夫妻感情的和谐对养护身体健康十分重要,而夫妻和谐的关系,需要适宜的协调才能保持恒久稳定。
夫妻之情是阴阳和谐之情。阴阳,是指男女之性,夫妻性情不合,是夫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会给婚后和谐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夫妻之间性情的磨合,相互接受,对夫妻关系的维持十分重要。
物、欲、声、色、权位等外因影响,是致夫妻关系破坏的重要因素。“陈世美”是外因影响夫妻情感的最详尽的注释。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浪潮中更不乏其人,司空见惯。无论是性格不合的内因影响,还是物、欲等外因影响,一旦出现夫妻感情破裂,均会给当事者的身心带来严重伤害。如何避免夫妻情变带来人体健康的损害,在养生书籍中有很多介绍。如对自己形体、容貌、风度的保持,对对方保持温柔体贴、换位思考,为对方多付出等。这些方面固然需要,但笔者认为,本真之性的表现、道德修养、相互理解,才是稳定夫妻情感的基石。首先,在夫妻初恋时,不要向对方夸大或有意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财富及方方面面的长处,在让对方了解真实的自我时,一定要包括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短处,如经济拮据、肢体某方面的不健,性格、爱好的不同等等。对方能接受自己的短处,也必然能接受自己的长处,初恋所体现的真诚互信,为婚后的情感发展奠定了基础。
夫妻性格不尽相同是常有的,但可以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弥补和解决性格差异带来的不和谐。古人说“知性同居”,正是针对夫妻性格不合而能和谐相处的真言要诀。对外在物、欲、色、权影响夫妻关系的调摄,很多书籍和专家指出:采用一方对变化的一方尊重、谅解、理解,尽可能保持个人容貌、风韵等方式,这种方式对喜新厌旧一方的情绪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往往奏效不明显,因你所努力付于他的,终究达不到他所欲望的目标和要求。对方因欲而变,情为对方所弃,夫妻关系常常难以挽回。因此,拯救因物欲变化的夫妻感情,唯一的方法是思想教育,提高品格修养。要让其理解利与害的关系,理解不义之利随之而来的害是不可避免的。或以夫妻离异,子女无依,父母子女关系破裂,给情变者年老后带来的凄凉后果等,使之内心受到感触,有可能使情变一方的不义之行悬崖勒马。
品行修养是自我纠正、改变不义行为的根本方法。在道德品行修养中,当领悟到优良品格会赢得家庭、亲邻、单位、社会的尊重时,便会感到这些拥有是任何物质条件不可比拟的财富。这种财富,是后半生家庭和谐、子女孝敬的基础,更是工作顺利、仕途升迁的无形资本。家庭和睦、工作顺利、良好的社交氛围,给人带来的是恒久愉悦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生活情趣,就是良好的养生保健,亦是保持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根基。
3.兄弟之情的调摄
对兄弟手足之情的维护,原则上是以后天之情维护先天之情。不要倚仗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向对方指手画脚、强作主张,更不宜提出有损对方利益的要求,或与对方争名利,而是要尊重对方意见,关心对方事业、工作、生活情况,维护保护对方利益,做到名利上谦让,困难时帮助。兄弟间在无名利冲突的基础上,手足之情可长存不变。
4.朋友之情的调摄
朋友之情是后天之情,需要的是后天因素的维护。如相互理解,心绪上的宽慰,事业上的互助和激励,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必要时经济物质上的支持。失去这些后天条件,便失去了朋友的基础。在朋友关系的维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轻易接受朋友的物质、经济支持,不得已时,应及时补还。
(2)对朋友的不当决定和不当行为,应极力劝阻并理性剖析,以求从内心说服。如果朋友不听从,则不要强行阻止。以尽心尽力为宜。
(3)不要因为是知己,在言语、礼节上怠慢,以免引起误会。
(4)在朋友最困难时,应全力以赴帮助,但不求任何回报,之后更不要提及或提示。
(5)对朋友无意中损害自己的利益、名誉,应予以谅解,以后也不要提及。
(6)朋友初次有意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名誉,不应计较,仍以朋友之情对待,有困难及时帮助,以德报怨,往往可使对方幡然悔悟,重归于好。
(7)不分是非,只讲朋友义气,“两肋插刀”“桃园结义”的朋友观念不可取。在结交朋友、维护朋友关系中尤应理智对待。
良好的朋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的情感支柱,有利于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心情舒畅,事事顺利,更有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