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门急诊医师防护处理措施
一、眼科门急诊存在的风险
眼科门急诊存在如下风险:
1. 急诊医师可能接触到潜在新冠病毒感染者。潜伏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只通过测量体温排查,分诊预检可能会遗漏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相对于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等防护充分的岗位,面对就诊患者及家属中可能存在的隐性感染者,作为非感染专科的眼科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更大。
2. 眼科近距离接触和接触性检查项目多,医师会近距离接触患者体液,易造成飞沫、接触感染,增加医-患、患-患交叉感染风险。
3. 患者可能因急于处理眼病或其他顾虑而隐瞒流行病史及发热史,需要接诊医师仔细甄别。
因此眼科的门急诊医生及护理人员更应该做好防护措施。
二、门急诊医师接诊防护要求
1. 医师需做好防护,穿着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型号N95 1860/1860S/1870等)、医用帽、手套、医用护目镜(图4-4~图4-6),严格遵守手卫生,每检查一个患者前后,必须用清洁流动水冲洗手,再用75%乙醇棉球或纱布或消毒凝胶(乙醇54%~66%+正丙醇9%~11%)完全擦拭手,必须将每一个患者都作为潜在的新冠肺炎患者对待。若确实需要接触疑似患者或高危人员,必要时加用防护面罩、一次性手术衣或直接穿防护服。
图4-4 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消毒凝胶
图4-5 佩戴医用口罩帽子防护镜后效果图
图4-6 门诊医生接诊患者防护措施图
2. 裂隙灯、眼底前置镜等近距离检查项目,存在很大的院内感染风险。如果医师在近距离操作检查过程与患者交谈,或患者有咳嗽、喷嚏等,会造成飞沫传播。
为了避免医患之间交流时感染,可以利用废弃X线片、CT片等作为防护挡板放置于裂隙灯显微镜上,卡在裂隙灯两个目镜尾端,人为制作一个医患防护屏/隔离板,减少医患之间交叉感染。
制作方法如下:
(1)将用过的胶片置于50℃以上恒温热水充分浸泡,变软后用尺子刮除上光剂;但要注意,如果将胶片仅仅浸泡半小时至1小时,胶片会变成浅黑色或天蓝色,有色挡板会影响医患之间的交流,双方看对方都不太清楚,有碍于医生检查病人;建议最好50℃以上恒温热水浸泡2小时以上,胶片基本变成无色(图4-7),这样让医患都能看清对方,便于交流。另外,为了让胶片尽快脱色,也可以在温水中加入84消毒片(1升水加1~2片),缩短浸泡时间。缺点是浸泡后有刺鼻异味,建议充分晾干后再使用。
图4-7 充分浸泡后变成接近无色的X光线胶片
(2)防护屏上下比例要适中,以显微镜目镜为上下中间分界线,上下比例基本对称(切忌上部比例太小),不然起不到医患充分隔离作用。
(3)安装分为三个步骤:调整显微镜目镜瞳距与防护屏两孔对接,沿目镜套入到底部并固定,最后调整为自己瞳距(图4-8)。
图4-8 放置胶片防护屏在裂隙灯显微镜上(裂隙灯操作台上标配有75%乙醇消毒棉球及消毒凝胶)
3. 接诊时,尽量少触碰诊室内物品及患者物品(如签字的笔、就诊卡、门诊病历、检查报告等),避免碰触自己头面部,尤其不要接触双眼。
三、门急诊接诊医师防护措施
1. 首先警惕“红眼病”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可引起结膜炎,可表现为结膜充血、怕光、流泪、异物感、疼痛等症状,伴少量水样、稀薄黏液样分泌物,偶尔可见小片状结膜下出血,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结膜充血、水肿。注意:即使是单纯“红眼病”患者不是新冠肺炎患者也要立即上报。
2. 采集病史时与患者保持至少1m距离,注意筛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如果患者出现明显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警惕新冠病毒肺炎可能性,应及时进行肺部CT、咽拭子核酸检测、血常规等检查,并及时上报,根据疑似病例的具体情况安排启用隔离留观病房。
3. 对于需要进行眼底检查的患者,尽可能使用间接眼底镜或眼底照相进行检查,替代需近距离接触的检眼镜等检查;对于需要进行房角检查的患者,可以采用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眼前节OCT)进行检查;对于必须进行房角镜或超声活体显微镜(UBM)检查的患者,应在每次操作前后,对接触患者角结膜的眼科器械进行充分有效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 快速明确诊断。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对于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首先应请内科会诊排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再按正常急诊手术流程进行。
5. 应减少患者反复就诊,尽量一次性给予能够给予的药物,仔细讲解使用方式、剂量。如药物无法控制病情应立即通报上级医生进行会诊,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6. 严格消毒检查器械与设备,接诊每一位患者前后应洗手。每位患者就诊前后,均需对裂隙灯显微镜的下颌托、额托及扶手、板凳等接触处进行75%乙醇擦拭消毒,减少病毒在医患、患患之间传播。裂隙灯显微镜可使用0.5%过氧乙酸溶液消毒,镜头用乙醚清洗。
7. 检查患者时避免接触患者的泪液、分泌物。接触患者、污染物、摘戴口罩前后要严格清洁双手,减少不必要的言语沟通。
8. 接诊每一位患者前后用流动洁净水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后,再用75%乙醇棉球或消毒凝胶擦拭干净。但如果手部已有破损,务必要戴好一次性医用手套,并及时更换。
9. 诊室定期通风消毒,保证诊室内一医一患,防止交叉感染。
10. 就餐前后洗手、消毒,根据情况可选择轮流就餐,减少交叉感染。尽量不携带私人手机进入污染区。
11. 从工作单位回到住所后,应做到住所良好通风,家庭成员间减少接触,应洗澡、洗头,换洗的衣物用开水浸泡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