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二、肺间质纤维化辨治浅谈
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以弥慢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肺间质纤维增生为特征的肺部病变。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以气喘、短气为多见,属于肺系疾病中的疑难重症,西医对该病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韩树人教授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功能失调,津液凝聚,气血运行阻滞,导致痰瘀阻于肺络,而此病发病时间长,“久病必穷及于肾”,最终亦会导致肺肾亏虚。中医中药通过辨证施治,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相当的疗效,在此将韩老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辨治经验解析如下。
(一)病因病机
IPF属于中医“肺痿”、“喘证”、“胸痹”等范畴,是由脏腑阴阳偏盛、功能失调、肺肾亏虚而致咳喘、胸闷或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一类疾病,为多种肺系疾病发展到后期而形成的。韩老认为,此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加后天失养,或素体亏虚,或外感时邪,导致肺气不足,脾失健运,肾失温煦,痰瘀内生,阻滞于肺而形成。
1.本在气虚
本病患者多有先天禀赋不足,先天精气来源匮乏;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肺气不足,则吸入清气不足,肺脾肾三脏虚损,导致气之生化乏源。并因过于劳倦,或外感邪气,或久病耗伤,均可使其消耗过多,入不敷出,更加重气虚的情况。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退,动则气短,脾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无力,精神委顿,头昏耳鸣。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其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久病及肾,更可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呼吸表浅,动辄气喘,胸闷气短、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病症。陈士铎《辨证录》云:“肺痿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肺气受伤,而风寒湿之邪遂堵塞而成痹也。”此与本病的形成有相关之处。由此可知,气虚、肺脾肾三脏不足为本病发病之根本。病变初期,病程尚短,三脏之中以肺虚或肺脾两虚为主;病至后期,久必殃肾,病变继续向深发展,则多以脾肾两虚或肾之阴虚、阳虚或阴阳俱虚为主。
2.标在瘀血、痰浊
本病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不愈,复感外邪,内伤七情,加之年老等,均可导致人体正气亏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推动无力,使血行不畅而凝滞,产生瘀血,外邪侵犯经络,寒性凝滞,气机不通,亦可导致血瘀。热邪入于血分,煎灼津液,或血热互结,亦能加重血瘀。《杂病源流犀烛》:“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IPF的病变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痰”的问题,当脏腑功能失调后,脾虚生痰,肺气不足不能布散津液,肾虚不能蒸化水液,而致津液凝聚生痰。痰阻于肺,肺气宣降不利,则出现胸闷、咳嗽、喘憋、痰多诸症。且痰性湿浊黏滞,阻滞气机,并可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导致痰瘀交结。
《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行。”故人体肺脾肾三脏不足,邪气极易入侵;且因素体虚弱,无力激发正气,鼓邪外出,故病邪深伏,正虚邪困。
综上所述,IPF发病原因种类繁多,或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及肺;或是多种肺系疾病发展到晚期的一种病理表现,病理演变错综复杂,病证性质为正虚邪实,虚实并见,具有慢性迁延反复不愈的特点,而内虚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而正气不足,外邪入侵是造成病变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
(二)治则治法
1.治疗原则
其指导思想为从整体观出发,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寒热虚实、标本轻重给予立法用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全程不忘固本。重在补肺益肾,活血化瘀(及化痰),冀其延缓或阻断病情的进展。固护后天之本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和前提,临证施补时当辨阴阳,如属肾阳衰者,常用自拟五紫培元煎(紫丹参,紫皮核桃,紫菀,紫河车,紫石英)或阳和汤化裁,若属阴阳两虚者用二仙汤增损调治。年老患者,“有形之火不可纵,无形之火不可残”,用药勿过温燥,勿过滋腻,慎用苦寒,以免伤及中阳。
2.治疗方法
(1)肺肾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痰)。用于IPF症见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或胸部刺痛,或声低自汗,口干,舌红或有瘀斑,脉弱或弦涩。以补阳还五汤合消瘤丸进行加减化裁,选药如黄芪益气扶正,实卫固表,防外邪入侵;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行血活血,化瘀通络,并能祛瘀生新。对于间质纤维化在肺部形成的病变,韩老认为中医病机上乃瘀结极深,已胶结成积,除了以上述诸药活血化瘀以外,当同时予软坚散结之品,如大贝母、玄参、牡蛎、海藻、昆布等。
若气虚津液不布,易出现咽干口渴、唇舌干燥等肺燥阴亏之证,加用西洋参、麦冬、百合等药以益气生津。病至后期,或病情较重时,久必及肾,多有肾虚见证,偏肾阳虚者,加用淫羊藿、补骨脂、芡实等;偏肾阴虚者,加用山茱萸、生地黄、黄精等。若火热内郁,炼津为痰,宜清热化痰,药用浙贝母、瓜蒌、天竹黄、天花粉等;若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聚液为痰,宜宣肺化痰,药用杏仁、桔梗、紫菀等。本病急性加重期辨证为热毒炽盛者,临床中常选用金银花、黄芩、虎杖等清热解毒之品。
(2)肺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证:治宜温补肺肾,活血化瘀(痰)。用于IPF症见咳喘动则尤甚,痰白质稀夹沫或有咸味,耳鸣听力下降,腰酸怕冷,夜尿频,舌淡而润,苔薄白,脉沉细。常以阳和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之。药用生黄芪、当归、鹿角胶、熟地、地龙、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炙麻黄、桂枝、干姜、白芥子、生甘草等,补气血,温肾阳,活血化瘀、宣肺通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若肾阳虚甚者,更加淫羊藿、补骨脂等;若兼有舌红、便干之阴阳两虚者,可去姜、桂,加麦冬、生地阴阳并补,随证立法,选方遣药,因证而异。
(3)在临床中遇到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所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韩老结合该类疾病的临床见症及病因,选择性加用补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络之品:桑寄生、川断、补骨脂、杜仲、羌活、威灵仙、鸡血藤、蜈蚣、全蝎等。在临床缓解期,韩老嘱患者可间断服用白果、核桃仁等纳气平喘,条件允许,常可用三七粉、西洋参,加入蛤蚧或紫河车共同研末,1.5~2克/日,吞服。以达益气活血,纳气平喘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