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经验方汇粹(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5.加味六味地黄丸(杜建经验方)

组成:
熟地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15g。
功用:
滋补肝肾。
方解:
本方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与熟地黄相伍,补益肾阴而摄精气,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泄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涩,三药均为佐药。三泄三补,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主治: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四肢震颤,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六味地黄丸”可广泛应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各种疾病,临床上常用于帕金森病、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糖尿病等肝肾阴虚证者。
加减化裁:若腰膝酸软、耳聋耳鸣、小便清长等肾虚明显,可加生地黄、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杜仲、牛膝等补益肝肾之品;若虚火明显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清热降火;若脾虚气滞者,加白术、砂仁、陈皮等健脾和胃;若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肝肾阴虚证者,加枸杞子、菊花、夏枯草;若咳嗽气喘,腰痛等,加五味子等补肾纳气;头眩耳鸣,午后潮热,或两胁攻痛,手心热等,加当归、白芍。
验案举要:
案一:颤证属阴阳两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之。
陈某,男,72岁,2008年07月17日初诊。1984年患“脑梗死”后,出现左踝及左趾关节无法活动。1年前出现四肢震颤,在厦门中山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近5天症状加剧,偶见喝水呛咳,口干,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黯红、裂纹,舌苔剥,言语不利,脉革。西医诊断:脑梗死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中医诊断:颤证,证属阴阳两虚。治以补肾阳,滋肾阴。处方:鹿角霜10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山茱萸15g,茯苓15g,车前子10g,泽泻10g,怀山药15g,熟地15g,枸杞15g,女贞子15g,石决明30g。7剂。
二诊:服药后自觉舒适,但仍时发四肢静止性震颤,纳可寐安,二便调。舌黯红,裂纹,舌苔剥,言语不利,脉革。服药后,肾阴肾阳得补,故患者自觉舒适,但阴阳亏损益甚,故仍感四肢震颤。虽症状得减,但病深难解,非一时可缓,故继用六味地黄丸合以枸杞、鹿角霜、巴戟天、肉苁蓉以平补阴阳,去女贞、石决明而易杜仲15g、牛膝15g,以补肝肾,强筋骨。随诊半年,症状明显改善。
案二:帕金森病属肾气不足证者,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味,颇有良效。
许某,男,54岁,1994年3月14日初诊。主诉:上肢震颤1年余。病史:1992年开始发病,症见腰膝酸软、下肢麻痹、上肢震颤,不能控制。1993年11 月17日入住某院,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予“脑复康0.8g,每日3次,维生素E50mg,每日3次,金刚烷胺0.1g,每日2次”治疗。药后数日内稍有好转,但2周后症状波动,震颤程度同未服药时。改“金刚烷胺0.1g,每日2次”为“美多巴125mg,每日2次”治疗1个月后症状又有所反复,医师建议美多巴加量治疗。患者及家属担心加量后副作用大并且影响后续治疗因而要求中药配合治疗。刻下症:左上肢震颤,不能自主,尤以有目的的左上肢活动时明显。纳可寐安,二便调。舌黯红,苔白,尺脉重按无力。中医诊断:颤证,证属肾气不足,兼有血瘀;西医诊断:帕金森病。治以滋养肝肾、活血养血,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味。处方:黄芪30g,川芎10g,当归10g,赤芍10g,熟地15g,山茱萸10g,茯苓12g,泽泻10g,牡丹皮6g,何首乌15g,续断12g,龟甲(先煎)12g。综观杜建教授治疗病历记录,杜建教授始终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最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生熟地、山茱萸、怀山药、淫羊藿、女贞子、黄精、当归、川芎、茯苓、赤白芍等,其余为根据当时舌脉或兼夹或急性病症而更改或加减。患者至今仍坚持服用杜建教授中药。而所用西药量很小,所服西药仅有“美多巴”、“金刚烷胺”、“脑复康”、“维生素”等,美多巴125mg,一般每天1次或者隔天1次,金刚烷胺1片,每日1次(病情严重时,曾增至1片,每日3次,但一俟病情稳定,就又减量)。该患者发病至今已有10年时间,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仍坚持高三数学教学多年,教学成绩良好。杜建教授应用中药治疗,减少了西药用量,提高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是一成功应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典型病例。
案三:脑梗死后遗症重在补益脾肾,方选六味地黄丸为基础。
郭某,男,82岁,2008年4月7日初诊。反复流涎2年。患者2年前曾患脑梗死,后时有流涎,幻觉,饮水呛咳、下半夜寐差,大便偏干。舌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证属脾肾亏虚。治宜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方选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处方:山茱萸15g,茯苓15g,泽泻10g,怀山药15g,生地15g,丹皮10g,龙骨30g,牡蛎30g,女贞子15g,枸杞15g,沙苑子10g,钩藤12g,杜仲15g,瓜蒌30g。7剂后随诊。
二诊(2008年4月14日):平日仍有流涎,双下肢无力,便较干,舌红,苔中厚脉弦,治宜滋养肝肾,润肠通便,在上方基础上加火麻仁10g,续进7剂。
三诊(2008年4月21日):时头晕、气短、下肢乏力,无意识流涎,迎风流泪,失眠多梦,舌质红,苔中厚裂苔,脉弦近数。患者阴虚为著,大便已通畅,二诊方加菊花6g,去瓜蒌、火麻仁。
四诊(2008年4月28日):口干、烦躁、多梦、流涎均有好转,舌淡红苔薄,脉弦数,中药守三诊方续进7剂。3个月后复诊,症状改善明显。
案四:高血压属肝肾阴虚者,六味地黄丸可见成效。
欧某,女,62岁,2008年11月2日初诊。头晕、视力减退2年,加剧伴头痛1个月。近2年视力减退,经常头晕,逐渐加剧,近来伴有头痛、心悸、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就诊时血压150/78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证属肝肾阴虚。治法以滋养肝肾为主。以六味地黄丸为基本方加减;处方:山茱萸15g,茯苓15g,泽泻10g,山药15g,生地15g,丹皮6g,郁金12g,女贞子18g,枸杞15g,菊花10g,沙苑子12g,叶下珠30g。14剂。复诊时患者头晕有所好转,仍以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
注意事项:
本方主要为“肝肾阴虚”证而设的。临床上非“肝肾阴虚”者非本方所宜。
参考资料:
杜建教授临床诊疗病例数据整理研究发现,在课题组收集的459份病例中,辨证为肾虚/肝肾阴虚/肾阴亏虚的病例为64例,占13.94%,其中56例患者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得到控制。
与本方有关的论文:
[1]蔡晶,陈立典.杜建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803-1805.
[2]陈立典,蔡晶,魏开建,等.杜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蔡晶.杜建教授诊治老年病经验撷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 (4):231-232.

(整理者:陈松怡,蔡晶;审阅:朱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