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爱听的“妈妈腔”同他说话
何谓“妈妈腔”?
所谓“妈妈腔”,是指一种被很多妈妈发现和使用,并能促进孩子听力及智商提升的说话腔调。对于孩子来讲,当家长用“妈妈腔”与他们讲话时,他们就会感到很亲切,而且很容易理解。每个孩子都喜欢这种“妈妈腔”,更重要的是,这种“妈妈腔”能很好地促进孩子听觉能力的发展。
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将一个陌生女子的录音放给一些4个月大的婴儿听。录音的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这位女子用正常成人的语言对婴儿们讲话,另一部分是这位女子用“妈妈腔”的语言对婴儿们讲话。结果,科学家们发现,听到成人的录音时,孩子们几乎没有太大反应,当听到“妈妈腔”的录音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停地转头,好像是在寻找声音的来源。
由这个实验,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婴儿爱听“妈妈腔”。
通过更加深入的实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婴儿能辨别出“妈妈腔”的最小年纪是在5周左右,他们喜欢妈妈用“妈妈腔”与自己讲话,而不喜欢妈妈用平板单调的语气跟他们讲话。
并不是做了妈妈,就能自然而然地用好“妈妈腔”的。掌握好“妈妈腔”的技巧,对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孩子的语言发展、大脑发育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妈妈们不妨现在就开始学说“妈妈腔”。
那么,妈妈腔有哪些特点?应该怎么说呢?
1.发音清晰
不论你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甚或是用外语与宝宝交流,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发音清晰、明确,这是“妈妈腔”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只有清晰的发音才能使宝宝轻易地辨识和模仿你的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宝宝认识世界的桥梁。妈妈们有意识地让自己说话“字正腔圆”,宝贝一定很快就能跟着你说话了。
2.语速略慢
宝宝与成年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大脑虽有无穷潜力,但“输入”和“输出”的系统终归要慢几拍。不要期望宝宝能够像你的闺中密友一样,完全理解你连珠豆一般噼噼啪啪的快速“话串”。宝宝需要的是你以足够耐心、特意放慢的语速和他说话,这样有助于你和宝宝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宝宝模仿起来也就更为容易。所以,为了让宝宝更好地掌握和利用“语言”这一人类利器,妈妈们,慢一点,再慢一点吧。
3.适度重复
要照顾宝宝的“输入”系统,“妈妈腔”还要求我们在讲话时有策略、有技巧、有耐心地适度重复。举个例子吧,如果你要告诉宝宝“这是一本书”,那么“这是书哦”只能在小家伙懵懂的头脑中轻轻拂过一阵微风,留下的印痕是深是浅,还真说不好。但是,如果你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一定可以为他刻下一个更深的印记:“宝贝,这是书哦,是书!一本好看的书,书。”你若在宝宝的眼中看到“哦,我听懂了,这是书”的意思,那么不要忘了乘胜追击:“宝贝,来跟着妈妈说一遍,书,书!”他(很可能)努力地噘小嘴,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4.语句简短
太长的句子是说给成人听的,宝宝们还不具备区分并理解中心语、状语、定语的能力,更别指望他能体会到不同介词、连词给语句内涵带来的变化。所以,妈妈们要让孩子理解你的意思,就得牢牢记住“简短”这一秘诀,并随时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在你发出指令时,不要说“把你刚才摘的那朵花拿来给妈妈”,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太长、太复杂,你只需要说“把那朵花拿过来”就已经足够了。在你教宝宝认物时,也没有必要说“这是外婆送给宝宝的红花花新衣服”,你可以把它分成几个短句:“这是新衣服!外婆送给宝宝的,有红花哟!”宝宝一定能更快理解你的意思。
5.内容具体
回忆一下你自己的抽象思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又是什么时候成熟的?想清楚这一点,也许你就不会动不动对宝宝使用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词汇了。你可以告诉孩子“花儿真美丽”、“灯光好亮”,因为花儿和灯光都在他眼前,他也许能够体会到什么是“美丽”和“亮”。但是,如果你非要问1岁的孩子“想不想妈妈”,或者叫他“认真点”,那就完全是在强人所难了。记住,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有着先具象再抽象的规律。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妈妈腔”的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听觉能力和智力水平。当然,“妈妈腔”并不限于妈妈一个人运用,爸爸、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都可以运用。
读到这里,也许很多家长会提出反对意见:“这种‘妈妈腔’的语言太幼稚,它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说话习惯。”
其实,这些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妈妈腔”与那些幼稚的儿童语言是有区别的。那些幼稚的儿童语言是故意把“是的”说成“系的”,把“燕子”说成“燕几”等,这是一种不良的说话习惯。但“妈妈腔”是把复杂的话说得简单、说得亲切,它的主要作用是易于孩子理解、接受,并引起孩子的倾听兴趣,还能够促使孩子的听觉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所以,“妈妈腔”只会促进孩子整体智力的发展,并不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说话习惯。
怎么样,“妈妈腔”的确是好处多多吧?那就别犹豫了,从现在开始,学说“妈妈腔”吧。我们相信,用心的父母一定能培育出聪明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