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赢利法则:好行业 好公司 好价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股市正在财富风口

约翰·邓普顿——

一个国家的财富不能只依靠自然资源,它还应该依靠人们心中的想法和观念。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作品中,有一部名为《大江大河》的电视剧在全国热映。故事讲的是三个贫穷青年的奋斗历程,他们考大学、办窑厂、卖馒头、做生意,白手起家,抓住历史机遇,逐步从底层生活一路脱颖而出并取得不平凡的成绩,让许多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强烈共鸣。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40多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环境可谓产生沧桑巨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时代的巨大变迁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数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人统计过,在过去40多年里,普通人有7次可以改变命运的大机会,分别是高考、办乡镇企业、价格双轨制、九二下海、挖煤炼钢炒资源、房地产和互联网科技。换句话说,如果你在1978年后参加了高考,在1980年前后开办了乡镇企业或者做“倒爷”,在1992年下海经商,在2000年做煤老板或矿老板,2000年以后在大城市买房,21世纪初加入腾讯、阿里、华为等知名的互联网科技企业,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2018年大学毕业生已经超过800万人,而在1978年这个数字只有16.5万人,大学毕业生现在不再稀缺,大学学历已是许多工作的基本就职要求。很多人都关心下一次改变普通人命运的机会在哪里?假如给个机会,让你带着现在的记忆穿越回到20年前,重新选择做投资的话,估计中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买一线城市的房子。可是在20年前,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房子的价值。2014年3月,《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万科前董事长王石。王石说,1997年国家派人找了几家出口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座谈,主要目的是找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轮到我发言时,我说房地产怎么能成支柱呢,然后从金融、税收、规模、体制一一做了分析。没想到座谈结束时负责人说,你是房地产专家啊,我聘请你来做房地产顾问。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即使是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王石,当年也错判了中国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而且是有理论依据的系统错判。按理说王石是有系统、有逻辑地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但错判也有其合理原因,如果他说的那些因素不改变,也许他就是对的。后来国家也确实是从这几点来解决问题的,王石担心的问题后来政府都逐步解决了。王石的过人之处恰恰就在于能够及时审时度势,从而带领万科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

王石尚且在当时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估计当时社会上其他人对房地产就更没有信心了。这像极了当前的股市,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对股市没有信心,A股从1990年开市以来给更多人带来的就是伤痛,也确实存在一些制度漏洞。即使到了2001年,“赌场论”还能赢得很多人的认同,到现在也有很多人持有这种观点。

从房地产行业来看,经过20年的繁荣之后,2018年国内房地产年销售总额在15万亿元左右,中国GDP总量是90万亿元,而到2018年,中国居民持有的房地产总价值粗算在350万亿~450万亿元,是2018年GDP总量的4倍多。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的房地产总值与本国GDP之比平均在2.6倍左右,而我国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的50%以上。所以无论从政策方面国家坚持“房住不炒”,还是从总量来看,这样巨大的房地产市值,这么高的占GDP比重,通过买房来实现高收益的历史机遇期已经过去。

未来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哪里?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就是创业;另一个就是股权投资收益,是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本质上,大众创业如果要走得更远更好,也一定离不开股权的设计和分配,离不开大大小小的股东加持。“房住不炒”,告别房地产后,当今的时代就是资本的时代、投资的时代。

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机会出现,往往是以被误解开始的。改革开放之前,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而下海经商则无异于“投机倒把”,后来的“煤老板”“炒房团”称谓,无一不带有轻视的意味。而社会的整体偏见,却给吃螃蟹者以巨大回报,成为历史馈赠的时代机遇。股市也不例外。20世纪90年代,早期从事股市投资也并不受人待见,投资者开户交易偷偷摸摸,进行行情交流也常常集聚于夜市,上海广东路的马路股市沙龙历经20多年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每到周六、日晚就有不少投资者在此交流行情。20世纪90年代还曾有干部不许炒股之禁令,沿用至今的以“股民”称谓代替股东,这些仍能管窥那个时代资本的“罪孽”。资本市场不成熟,股票指数大起大落,以至于有人调侃说,中国有两个最让人抬不起头的领域:中国股市和中国足球。长期的偏见和误解使得资本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些优质核心资产和科技创新类产业的内在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这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历史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