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就业与城乡居民增收为目的,以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发展成长梯队企业为抓手,实现大、中、小并举,扩张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使其成为拉动延安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居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和幸福延安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原则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与所有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原则;二是坚持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内生动力的原则;三是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四是坚持技术引领与创新发展的原则;五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增长8%,县域工业集中区营业收入年增长9%,成长梯队企业营业收入年增长1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2个点左右,到2020年达到35%。

中小企业数量 (包括个体经营户)年均增加3000个,到2020年达到10万个以上,其中法人企业1.5万户。年均增加规模工业企业20个,到2020年达到300个。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0户,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0户,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户。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年均增加1.5万人,到2020年达到45万人。

四、发展战略

一是实施大市场需求与政府引导型发展战略;二是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三是实施产业集群化、园区化、规模化发展战略;四是实施名牌创建与提升发展战略;五是实施大中小并重、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战略;六是实施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七是实施体制机制创新与技术引领发展战略。

五、产业发展重点

根据延安的资源特点及市场环境,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发展五大制造产业、建筑业、种养殖产业、六大服务业,逐步形成“5+1+1+6”格局的新型产业体系。

1.重点发展五大制造产业。(1)能源化工及其延伸产业;(2)装备制造业;(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4)农牧产品加工业;(5)医药与生物制药。

2.大力发展建筑业。加快推动行业发展理念向低碳建造转变,行业结构向大土木建设领域转变,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走集约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之路。

3.积极培育发展种养殖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小杂粮、苹果、核桃、蔬菜、花椒等种植及地椒羊养殖的规模化,促进涉农中小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

4.加快发展六大服务业。(1)文化旅游业;(2)现代物流业;(3)现代商贸业;(4)金融服务业;(5)创意产业与中介服务业;(6)传统服务业。

六、发展措施

1.增加财税支持。市、县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及创业创新专项资金或基金,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融资环境改善及创业创新等,财政加强投入并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优先支持进入“行业之星”(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成长之星”(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1亿元)、“创业之星”(年营业收入在500万—2000万元)、“专精特新”“创新研发”名录库的中小微企业。

2.加快创业基地建设。以现有县域工业园区为依托,汇集各类资金、基金,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园、科技孵化器、商贸企业聚焦区等创业基地和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家庭工业发展,形成5—8个家庭手工业聚集区,带动“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3.进一步抓紧抓实“双创”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措施保障,优化“双创”环境。市局将与有关部门狠抓双创政策的落实。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形成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双轮驱动”扶持体系。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为“双创”工作提供良好政策支持。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和创业创新典型,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丰富创业载体,打造实训“孵化器”。依托延安市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其他产业园区以及城区老厂房、旧仓库等资源,构建和改造一批小型微型新型众创空间。重点扶持体制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为创业个人和创新企业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企业诊断等全方位、专业化、高水平的“一站式”服务。四是提升培训质量,打造人才“储备库”。五是要加强督查考核,推进工作进度。

4.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作。一是继续抓好规模以下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跃升工作。筛选一批销售收入在15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的小型工业企业,及时帮助解决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其向规模以上跃升。二是继续抓好“三星梯队”企业建设工作,对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在财税扶持、技改补贴、要素协调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延安市中小企业的支持。同时,按照国家、省市各专项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四是全力推进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工作。引导各县区出台上市扶持政策,挖掘优质企业,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同时加大挂牌上市培训、指导、跟踪服务力度。

5.做大做强各类担保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大力发展市县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支持各类社会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做强做大做优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建立担保资本金、风险补偿金和财政资金的有效增长和补偿机制,促进各类担保机构有序、高效、合规运行。

6.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严格落实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户数和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及提高贷款不良容忍度的要求,不断扩大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规模。不断创新中小微型企业金融产品、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要全力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通过延长贷款期限、一次授信多次有效等办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7.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一是组织开展成长型小微企业与投融资机构合作对接活动,积极搭建“产业、技术、资本”直接对接平台。二是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支持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四是指导帮助各县区积极开展“互助贷”“助保贷”“银联贷”等业务,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8.建立延安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按照公开透明、信息共享、互通互信的原则,汇集工商注册登记、行政许可、税收缴纳、社保缴费、安全生产、环保、质监等信息,建立延安市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加强延安人行征信系统、市工商局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和社会各信用服务机构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延安市中小微企业信用能力建设。

9.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县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线上线下为小微企业开展各类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化服务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管理咨询、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服务成本。

10.加快转型发展,奋力追赶超越。根据“高端能化强市、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生态环境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将把推动中小企业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园区作为主战场,根据价值链布局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推进要素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把项目作为总抓手,紧盯产业发展方向,策划包装项目,招引实施项目,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品牌作为助推器,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延安制造”的市场竞争力。把环境作为生命线,不断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理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