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六盘山地区。东部、南部分别与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为邻,西部与甘肃省白银市相连,北部与中卫市、吴忠市接壤。地域范围在北纬35° 14″~356° 38″,东经105° 20″~106° 58″之间。总面积10540平方公里,固原市区面积4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固原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境内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固原市分为东西两壁,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大部分在1500~2200米之间。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山脉有六盘山呈南北走向,主峰美高山(米缸山)海拔2942米,为固原市最大、最高山脉。月亮山海拔2633米,云雾山海拔2148米。有六盘山高山丘陵区,葫芦河西部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葫芦河东部黄土梁状丘陵地区,茹河流域黄土梁、塬丘陵地区,清水河中上游洪积—冲积平原区,清水河中游西侧黄土丘陵、盆、埫区,清水河中游东侧黄土丘陵山地区等类型。
【主要地形】 六盘山山地、清水河谷地、黄土丘陵山地。
【主要山脉】 六盘山、黄峁山、太白山、九龙山、香炉山、马东山、白马山、米缸山、须弥山、五峰山、峁山尖山、灯盏山、七个山。
【地质构造】 清水河-六盘山断褶皱带,罗山-云雾山隆起带,贺兰山经向构造成带,月亮山闪长岩带。
【地质土壤】 固原市在地层上处于华北地层和祁连地层区内,两区以龙首-六盘深断裂为界。华北地层区的次级单元为陕甘宁盆缘分区,彭阳县和泾源县、原州区的部分地区位于该分区的平凉小区内。其余大部分地区位于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的六盘山小区和北祁连分区的靖远-西吉小区内。平凉小
区内地层分布特点是:下元古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至侏罗系均很发育,但因黄土大面积掩盖,仅零星见于残山或沟谷中;下白垩统广泛分布,厚度较大;新生界较发育,遍布固原市。六盘山小区地层发育极不完全,缺失古生界、三叠系、侏罗系、上白垩统和古新统。下元古界零星分布。早白垩世接受了巨厚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砂岩中具铜矿化。靖远-西吉小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古生界只有中-下泥盆统;新生界分布最广,缺失古新统。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黄土覆盖,构成黄土丘陵。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加之经历了畜牧业-农牧业-旱作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土壤类型不一,但主要土壤可划为三类:⑴黑垆土。这是主要土壤类型,占总面积的66.4%,分布于山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即气候上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⑵山地土。分布占总面积的33.6%,包括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土和山地灰褐土三个层次。它们自上而下地分布在六盘山、月亮山等高山地区。
【气候特点】 2016年,固原市气温偏高,降水偏低,时空分布不均,日照不足,灾害性天气少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各县(区)冬季干暖,春季暖湿,墒情较好;汛期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明显,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秋季凉爽,雨水正常略多,旱情解除。气温:2016年,固原市平均气温7.0~9.0℃,与历年同期相比,各县(区)偏高0.8~1.8℃。年极端最高气温32.4℃,8月15日出现在彭阳;年极端最低气温-26.2℃,2016年1月24日出现在西吉。从气象资料分析,2016年固原市各县(区)四季气温均呈偏高趋势。去冬气温较历年略偏低,夏季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秋季气温降温迅速。全年气温偏高,尤其是8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相比偏高达3.0℃;入春后各地气温回升快,土壤解冻早,大风沙尘天气多,失墒快。8月平均气温20.4℃,是一年平均气温最高,人体感觉最热的月份;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冬季干暖。降水:2016年固原市年降水量283.7~489.8毫米,各县(区)较历年同期相比,原州区略偏多,其他各县(区)均偏少。2016年固原市冬季(12~2月)降水稀少;春季(3~5月)降水偏多,其中固原市第一场透雨出现在3月31日至4月2日;夏季(6~8月)降水偏少,土壤失墒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秋季(9~11月)月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少,其中9月降水量达84.5毫米,各地旱情解除。日照:2016年,固原市各县(区)日照时数为2185.0~2599.4小时,原州区属正常,西吉县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值偏多187.5小时,其他各县偏少36.0~124.8小时。无霜期:2016年固原市各县(区)终霜日在5月上中旬,初霜日在9月上旬,无霜期145~200天。
【气象灾害】 2016年,固原市气温偏高,降水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发生相对较少且程度较以往轻。固原市全年出现暴雨天气6次、冰雹天气7次、霜冻1次。强降雪天气:2月11日20时至13日17时,固原市大部出现中雪,原州区出现大到暴雪,固原市降水量在1.2~9.8毫米不等,最大出现在西吉马建9.8毫米。大风天气:2月27日08时至28日20时,固原市大部出现4~6级偏北风,部分地区阵风可达7到8级。霜冻天气:2015年4月16日至17日,2016年4月17~18日清晨固原市出现了霜冻或轻霜冻。其中:17日原州区最低气温在-8.5~0.1℃之间;18日最低气温在-2.5~4.6℃之间,固原市西吉、原州区等部分乡(镇)出现了霜冻或轻霜冻,使固原市林果产业部分受损。冰雹、暴雨:进入6月份,固原市各县(区)多次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6月3~6日、9日、11日、19日、23日、7月1日以及8月14日固原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雷阵雨天气,并伴有局地雷电、冰雹天气。固原市6月份以来共发生冰雹灾害天气9次。其中:6月9日、11日、12日,彭阳县境内先后出现了3次雷暴阵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红河镇、城阳乡、孟塬乡和草庙乡4乡(镇)部分村组遭遇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6月22日15~16时,原州区开城镇境内部分村组遭短时暴雨并伴有少许小冰雹袭击,强降雨持续约40分钟,一小时最大降水量柯庄、柯庄2队、大马庄雨量点分别达14.2mm、21.1mm、19.1mm。此次强对流天气致使郭庙、冯庄、三十里铺等3个行政村部分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6月22日14时至23日09时泾源县出现大到暴雨天气,全县降水量在25.2~104.0mm不等,其中,六盘山镇蒿店出现大暴雨天气,累计雨量为104.0毫米。6月29日晚21时许,西吉县沙沟乡东沟村、叶河村出现暴雨冰雹灾害,冰雹持续10分钟,冰雹最大直径10mm。7月1日15时40分~16时10分,彭阳县域部分乡(镇)出现雷阵雨,并伴有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短时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城阳乡长城23.6mm,降雹区冰雹降雹持续最长达30分钟,最大雹径25mm左右,地面积雹厚度为3cm。此次灾害导致9个行政村(白阳镇陡坡、崾岘、白岔村;红河镇徐塬村;城阳乡刘河、沟圈、韩寨、城阳、长城村)出现大风、暴雨伴随冰雹。8月14日19~22时,原州区寨科、炭山、三营镇境内部分村组遭短时暴雨袭击,强降雨持续约40分钟,1小时最大降水量炭山为42.4mm。干旱:受前期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固原市天气气候异常。7月初,固原市降水较少,原州区及西吉不同程度出现旱情,7月18日固原市出现入汛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解除旱情。进入8月固原市各县(区)大部未出现有效降水,局地出现强降水,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导致雨水渗透深度不足,以致大部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其中原州区北部、西吉县、彭阳县大部出现轻到重度干旱。
【生态植被监测评估】 2016年,固原市气温偏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季降水偏少,各地植被长势好,覆盖度高,大气沉降低,雾霾天气少,空气质量好。总体来说,2016年作物生育期内气候条件有利于各类作物的生长发育,生态植被属正常,夏粮属平丰年景,秋粮及小秋杂粮生产属歉收年景。大气沉降量:2016年,固原市各县(区)平均大气沉降量为0.0~1.1吨/(平方公里·日)。其中:原州区为0.2吨/(平方公里·日)、泾源为0.5吨/(平方公里·日),西吉为0.9吨/(平方公里·日)。大气沉降最高值出现在西吉县6月份,大气沉降量为1.1吨/(平方公里·日)。地下水位变化:2016年,原州区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值来看,全年地下水位稳定在6.1~7.3米之间,地下水位变化较小。草地植被多样性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固原市大部分地区以禾本科为优势草种。原州区、泾源、隆德、西吉禾本科牧草多度评定为很丰富或丰富;豆科牧草泾源多度评定为很丰富,原州区评定为偶遇;菊科牧草原州区、西吉、泾源、隆德多度评定为丰富或很丰富,原州区评定为常遇。其他牧草泾源多度评定为丰富,原州区多度评定为偶遇。从各县(区)监测汇总的数据来看,固原市泾源县植被最为丰富,各种牧草分布广泛。草地产草量监测:2016年,固原市各县(区)6月份产草量为156.0~403.1克/平方米,其中:原州区为253.0克/平方米,隆德为302.7克/平方米,泾源为403.1克/平方米,西吉为156.0克/平方米。原州区6月份产草量高于2015年、2014年、2011年,为近6年第3高值年。9月份固原市各县(区)原生草产草量为127.8~618.3克/平方米,再生草产草量为132.1~390.1克/平方米。
媒体记者看固原
宁夏固原:脱贫攻坚开新局
固原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核心区,以贫困而闻名全国的“西海固”,多在这个区域。
80多年前,红军从这里翻越六盘山进入陕北。从将台堡到兴隆镇,从单家集到小岔沟,固原大地至今仍保留着红军长征留下的印记。沿着红色足迹继续前行,固原人在新时期开始了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让这片热土成为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固原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建档立卡贫困村435个、贫困人口26.7万人,分别占宁夏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54%和46%,是宁夏唯一的全域贫困市。这决定了要战胜贫困必须打出组合拳。
当地有多年种菜历史,但以前种菜“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种的都是附加值低的蔬菜,挣不到什么钱。2009年,种菜村民联合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让种植计划跟市场接轨,大面积推广种植西芹、蒜苗、西兰花、松花等高附加值的蔬菜,每亩地年收入高达万元。合作社还向社员提供种植技术服务,菜农们学会了错季销售,既保证了销路又保证了利润。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围乡、村的农民要么种起了蔬菜,要么在种植基地打工,去年人均纯收入8500元,就连周围几个村子的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5600元,全部脱贫。
目前,合作社正在推广起垄种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这将使当地的蔬菜种植由一年一茬的传统模式向一年两茬的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变。“咱们农村的种植业也得转型升级,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富起来。”合作社理事长王小义说。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固原要摆脱全市域贫困的现状,除了发展农业,更要振兴工业。2012年以来,固原市隆德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县城西郊规划建设了9平方公里的六盘山工业园区,如今入园企业已达24家,全部投产后将实现产值59亿元,解决就业4500人。
固原的贫困多少跟位于六盘山区的地理位置有关,但六盘山也为固原提供了旖旎的风光,为其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
陈靳乡新和村是隆德县2016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306人,占全村人口的41.2%。2015年,该村进行移民搬迁,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和旅游乡村建设,很多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建档立卡贫困户翟调过正经营着最火的一家“农家乐”,她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开业以来,她家的纯利润已有2万多元,周末一天最多接待游客80多人次。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说:“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649元,到今年年底人均纯收入将超过6800元,率先在全县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10月30日01版/韩业庭 庄电一)
固原旧城改造寻求发展和历史平衡点
“我们已经签了货币补偿协议,现在想换成房子,能不能再给改一下?”春节后刚上班,王东辉夫妇来到固原市原州区征收办,在详细了解他们的想法后,工作人员几分钟内就改办好相关手续。
王东辉夫妇家住原州区城隍庙片区,去年11月签订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协议。今年过年走亲戚时,大家分析认为要房比较合适,于是便出现上面一幕。固原市在旧城改造中注重寻找发展和历史的平衡点,开发与保护并重,既着力改善市民居住环境,让老百姓满意,又注重保留老旧街区的灵魂。
固原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历史文化名城。为突出文化这一城市灵魂,该市在旧城改造中,遵循“安置小区公共艺术为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线、片区文化植入为面”的三位一体模式。在建筑风格上,旧城核心区采用传统古韵式,历史城墙区采用北派新中式,博物馆片区传承汉唐遗风,旧城外一般区突出多元现代元素。
自去年10月固原市召开旧城改造动员会以来,市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规划改造的博物馆周边、古城墙遗址公园周边等六大片区挨门逐户走访,宣讲征收政策、改造方案及法律责任等,程序公开透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利益明晰平衡,征收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博物馆、城隍庙等片区完成丈量登记面积达70%以上。“工作组上门7趟了,给我和老伴讲解政策,还给两个在外地打工的儿子打电话,希望能抽空回来当面协商。”家住城隍庙片区的田志明老人说。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2016年02月25日01版/ 魏邦荣 阎文华)
绿染西海固——宁夏西海固生态建设及修复见闻
采访行程1000多公里,每天都穿行在绿色里。山坡上刺槐、山杏树、杨树等“高低搭配”,梯田层绿,沟洼成荫。乡村公路上不时有野兔、野鸡蹦跳横穿。一些村庄山溪环绕,仿佛置身江南。不少外地游客反问:“这是宁夏的西海固吗?”
是的,这与史料中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与上百年“十年九旱、生态焦黄”的西海固,与诗人笔下“我至今羞于启齿,您干涸的肌肤仍衣不蔽体”的西海固,反差太大。这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西海固持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迁出地生态修复,并精准发展生态产业息息相关。
这就是一个全新的、绿染的、入画的西海固!
退耕封山种树,造就“旱塬绿洲”
西海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包括固原市的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中卫市的海原县,以及吴忠市的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人口200多万,占宁夏人口三分之一。
15年的退耕还林还草,13年的封山禁牧,羊回圈、树上山,占宁夏总面积65%的西海固脱胎换骨,变为“旱塬绿洲”。目前,固原市林业用地总面积为6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2%,比宁夏平均水平高出8.4%,年均降雨量达到450毫米,是10年前的2倍。固原市市长马汉成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的西海固,下雨就是下GDP! ”
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盐池县曾经沙害严重,只要一场大风,上了房顶的沙子和沙漠连成一片,村民晚上回家沿着沙坡走上了自家房顶。
如今,盐池县青山乡刘记窑头村林草掩映、鸡鸣狗吠,71岁的刘江正给满院跑的鸡加料,攀谈中他指着门外合抱粗的枯树说:“我们村过去是‘沙漠村’,风沙一起天昏地暗,房子一年都被黄沙埋好几次。别说这杨树死了好几年没人砍,就是活着的都会被砍去烧柴、盖房了。”
每年4月,彭阳县就变成了“花的海洋”,百万亩杏花、桃花、梨花依次开放,县上连续几年举办山花节,偏远的山城游客如织。
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3%提高到现在的26.5%,彭阳为之付出无数艰辛。在山坡上为树木修剪枝条的李志远是县里的护林员,10多年来,他看着当地群众肩扛树苗上山种树,看着山上的树种了死、死了种,看着远近山丘从一片焦黄到山山绿染。
“这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林的啊!”这位不善言语的庄稼人由衷感叹。
实施生态移民,自然休养生息
过去的西海固,最多承载22人的每平方公里土地却要养活142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农民为了吃饭穿衣只能乱垦滥伐,以生态换粮食。同心县扶贫办主任马希丰痛心地说:“越垦天越旱,越垦人越穷。”
为让老百姓放下手中乱砍滥伐的锄头,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上世纪80年代起,宁夏先后实施吊庄移民、生态移民等移民工程,将西海固100多万贫困群众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特别是近年来,西海固还将35万生态移民的迁出区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目前已完成生态修复182万亩,让精华殆尽的土地休养生息。
海原县一条土路的尽头便是背靠大山的曹洼乡冶套村。曹洼乡“十二五”期间共移民5038人,占全乡人口三分之一。搬出的人口让这片贫瘠的土地有了喘息的机会,不到5年,原先的村庄仅剩推平的宅基地和残砖破瓦,搬迁时遗留的紫花苜蓿四处蔓延,退出的农田已种上了松树、山杏,山高野阔、多彩渲染,一片生机勃勃。而谁能想象这里以前到处是干山秃岭、一片荒凉?
“黄土山像个光馒头,雨水哗哗顺沟流”曾是西吉县硝河乡关庄村的真实写照。2013年该村238人被政府搬迁安置到川区,三年间,西吉县通过拓宽道路、人工灌溉硬是在这片位于半山腰的旱塬上造林1000多亩。现如今,只剩残破土墙的村庄淹没于绿色之中,密织的野草让人寸步难行,小鸟低飞其间,远远望去村子就像嵌在半山腰的一块碧玉。
隆德县还积极探索引入企业参与生态修复的新路子。汽车穿过沟沟岔岔,行驶几个小时才到温堡乡大麦沟村,山口的路障将过去的村庄与外界隔离开来,山下废弃的村小学变成了企业的护林站和养殖园,养殖的生态鸡、蜜蜂、野猪等让这里热闹非凡,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
就在3年前,大麦沟村还是居住着240户农民的村落,由于山高路陡,当地水土流失严重。搬迁后,政府将退出的1.3万亩山坡地退耕还林,旧有村道两边的树木遮天蔽日,曾经的农田草深及腰,松树行行,间种的药材长势喜人。
隆德县委副书记赵延军说:“隆德县坚持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在生态修复区引入民营企业发展林下养殖,企业承担一定的植树种药和管护任务。可以说生态好转、企业获益、政府减负,一举三得!”
咬定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产业
西海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尽管尚有贫困人口40余万,但多年生态建设延伸出的旅游、蜂产业、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已为当地带来生态红利,仅固原市林业总产值就达到20.48亿元。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历史,青山绿水正变成“金饭碗”,祖祖辈辈在大山里受穷的困难群众对未来充满无尽希望。
依托生态优势,近年来,固原市着力发展旅游业,开发“六盘山长征精神旅游特色商品”100多个,红色旅游、山水生态游、民俗游、乡村文化游等已形成亮点,采摘园、农家乐、休闲农庄不断涌现,现在全市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4.78亿元。
山绿了,当地的蜂群也多了。彭阳县孟塬乡山间公路旁一块用红漆写着“土蜂蜜”的黑板十分惹眼,记者爬上树后的土坡,远远就听到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去年大学毕业后陈泽恩与新婚妻子筑巢引“蜂”全力发展土蜂养殖,200多箱蜜蜂被安置在蜂棚以及土壕两壁的土洞中。“全副武装”的陈泽恩小心翼翼地从蜂箱中取出蜂巢,小刀割开蜂蜡后将蜂巢置于采蜜桶中,随着蜂巢飞速旋转,金色的蜂蜜汩汩而出,农家的幸福生活也随之静静流淌⋯⋯
“过去生态不断恶化,也使得蜂群有去无回。现在这里山绿了雨水也多了,蜂群渐渐又多了起来,只要懂技术不愁富!”美术系毕业的陈泽恩还筹划着把这些带来财富的“精灵”展现在画笔之下。
盐池县是“滩羊之乡”,260万亩柠条不仅牢牢固住肆虐的风沙,柠条平茬后还可加工成饲料,为滩羊争取更多“口粮”,形成良性循环。在盐池县千禾饲草料配送有限公司,尘土飞扬中一车车柠条被粉碎成饲料,作为该县9家柠条加工企业之一,这里每年可加工柠条2000余吨,每吨收益100元左右,“死林子”变成“钱袋子”。
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直言:“以前治沙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忽略了它的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更要注重林草产业的经济价值。”彭阳县委书记赵晓东说:“多年生态建设不仅让百姓增收,还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我们一定要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优势,没有青山绿水就没有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基础。”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纪峥说,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家乡的绿水青山已是西海固群众的共识。
(稿件来源:新华社2016年9月17日/ 陈晓虎 邹欣媛 许晋豫)
海风吹绿六盘山——闽宁对口帮扶协作20周年纪实
土豆也能成“金豆”。福建企业家不仅在西吉建立了现代化的土豆基地,还打造了“薯业帝国”。
沿着山路盘旋近两小时,来到位于宁夏固原原州区与西吉县交界的张易镇南湾村。65岁的刘占海拧开屋外的水龙头,“哧”的一声,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院子里,老伴兴奋地摁动洗衣机,生平第一次,她不用手洗衣服:“饮水工程通了,再也不用到十几公里外的山谷下找水了”。
固原县城,8年前连当地常见病都无力接诊的原州区医院,在福建协和医院多年对口援建下,如今已是科室齐全的二甲医院,正在申报三级乙等医院。副院长高小平的脸上,笑纹多过皱纹。
宁南山区隆德县张树村,养着26头“扶贫牛”的村民张玄军搬进新房,他最得意的是培养出一个博士儿子、一个本科女儿⋯⋯
这里是宁夏西海固——曾与甘肃河西、定西并称为“三西”,近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代名词的地方。
当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的黄沙漫漫,一声长叹,“苦瘠甲天下”;40多年前,联合国专家来此考察,摇头叹息,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基本条件”。
变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央重大决策。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开发计划”,首开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1996年,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构想,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东部比较发达的13个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的战略部署。其中,确定由福建对口宁夏,帮扶主战场,正是西海固。
20年,闽宁携手,山海结盟,扶贫协作催生全面合作,优势互补生成新的优势,空间交换拓展新的空间,西海固的变化,就是生动答卷。
携手发力改变苦瘠面貌
一双手,皴裂如树皮,在满是沙砾的荒滩中翻土埋种。谢兴昌汗水和着泥土的脸上,写满无奈,身后,狂风卷起漫天黄沙。
一双手,在葡萄园中上下翻飞,修枝剪叶。满园沁人心脾的绿色,叠映着谢兴昌满是憧憬的笑脸。
搬迁到距银川约50公里的永宁县闽宁镇以前,谢兴昌一家已经在西吉县红太村住了几代。在这个“世界级”的贫困带西海固,聚集着8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1个移民开发区,人口228万,其中回族群众就近125万,是全区最大回族群众聚集区。
有人说,不了解西海固人对“水”的情感,就无法理解西海固脱贫的难度。
年均降水量不过30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2000毫米。最旱的年头,渴极了的牛嗅到水味,会挣脱缰绳,追着送水车一路狂奔;水盖打开,几只麻雀自天而降,扎进水桶,溺水而亡。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这是诗人笔下的悲情。“这片土地是沙沟连绵的不尽山峦,山上不长树,连草都不长。这里所谓的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这是作家张承志对故乡的长叹。
缺水,扼杀了西海固的生机。干旱的耕地里,即使高产的玉米,亩产也不过200余斤,而种子就占40多斤。等雨耕种,靠天吃饭,直到1995年,当地人均收入还只有600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小康路上,任何一个贫困地区,都不能掉队!
伴随着国务院“三西扶贫开发计划”的启动、东西部对口帮扶战略的施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海固脱贫战役,就此打响。相距2000多公里的福建与宁夏,由此拉开了一段跨越20年的“帮扶接力”。
强力部署,组织架构迅速组建。1996年,福建成立了由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为组长、19个省直机关为成员单位的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当年11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福建召开,会议确定:两省区政府每年举行一次联席会议;建立扶贫协作发展基金;从沿海5个省辖市中选出8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区),对口帮扶宁夏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
狠抓落实,实地调研随即展开。1997年4月,习近平率福建党政代表团奔赴塞上,深入宁夏南部山区考察,参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6天里,习近平走访了5个对口帮扶县,查看了吊庄搬迁、井窖抗旱,探访了贫困家庭⋯⋯在移民搬迁的玉泉营闽宁村考察时,他提出,要集力聚资,打造样板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致得富。
持续发力,资金投入确保到位。连续3年,福建每年从财政中拿出1500万元,用于解决西海固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玉泉营的“闽宁村”,也率先启动。千年的戈壁荒滩,因为闽宁协作的伟力,海市蜃楼般地出现了公路、学校、卫生院,扬水灌溉及井灌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次第展开,伴随着人欢马叫,第一批自发搬迁的移民,打破了荒原的寂静。
走过20年,闽宁村“升格”为闽宁镇,成为一座新城:6个村,6万多人口,每个村名都彰显着闽宁协作的特色,铭记着爱心书写的传奇。谢兴昌所在的福宁村,人口最多,光原红太村就有近60户。8年前,老谢年纪大了不再担任村支书,但养起了牛、种起了葡萄和枸杞,年收入过万。如今,5个子女全部完成学业,当了医生、做了设计师,5户人家5部车,过上了“做梦都笑醒的日子”。
而这样的闽宁示范村和生态移民村,在宁夏多达160个。
随着百万移民出荒山,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全面铺开。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已是满坡皆绿,在固原,草原植被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5%跃升为73%,彭阳的森林覆盖率从3%提高到26.2%,年均蒸发量也降了不少。西海固地区的人均收入,去年也首次达到6446元,当地群众的饮水难、出行难、上学难,大大改善。
当地人说,过去只能“生出来,活下去”,现在,党和政府终结了西海固的苦瘠历史,这日子,才迎来了真正的好生活。
政府领跑带动市场接棒
坐着轮椅,张世坤低头专心地粘接着一枝玫瑰。最后一片叶子接好,左右欣赏一番,他有些得意,“这批人造花要出口,摆在老外的客厅呢。”
过去他几乎忘了什么是笑。下肢有严重残疾,农活没法干,家里事也帮不上忙,张世坤只能每月在家等着领低保。不过,自打隆德闽宁扶贫产业园里引入了这家人造花工厂,优先录用残疾朋友,他的人生走出了低谷。干活是计件,多劳多得,他少说一个月也有2000多元收入。
闽宁对口帮扶一开始,双方高层意识到,政府主导还需市场发力,引入市场机制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增强造血功能。
服务社会,企业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更高的价值。1997年第二次联席会议时,习近平与在宁夏的11位闽商座谈,希望他们把福建的先进理念和好项目带到宁夏,动员更多的企业家到宁夏找市场。闽宁双方高层也决定,把优势嫁接起来,把空间联通起来,把市场力量发挥出来,以产业协作为基础,激活、释放企业和社会力量扶贫协作的内生动力。
政府领跑,企业接棒,以市场为纽带的产业扶贫,在西海固展开。
林占熺带着使命进山。这位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人称“菌草之父”,被福建省领导点将上阵,任务是帮助宁夏发展菌草业。从1997年起,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先后派出15批205名技术人员到宁夏推广菌草扶贫技术,并分别在彭阳、原州、海原等地和闽宁村建立示范点,很快就发展菌草种植农户1万多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
林水英带着产业北上。这位福建的“全国种粮女标兵”在西吉1万多亩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创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华林模式”。7个生产基地,不仅帮扶援建了移民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变成了产业工人,还带动周边8个乡(镇)36个村的农民种植蔬菜2万多亩。
柯允君带着规划“落户”。他是当年习近平邀请座谈的11名在宁福建企业家之一。座谈回来,这位日盛化工集团董事长就立下宏愿:把家搬到宁夏,把公司打造成百年企业。他请人设计了一座寓意“东西合作”的不锈钢雕塑,立于公司门前。如今,他的企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发泡剂和水合肼生产企业,今年正增资10亿元扩充产能。
潘文贤带着信心上路。这位专做“人造花出口”的老板,此前辗转多地,从泉州到深圳,从深圳到广西,最后选择宁夏隆德,“沿海人工成本已经高涨,对于我们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是很大冲击。”2011年,潘文贤在考察了隆德市场后,立即拍板,一个投资1亿元人民币、年出口2500万美元的人造花项目,就此落户隆德闽宁扶贫产业园。
成功模式引来“投资编队”。严国圣“一投再投”,利用西吉盛产的土豆开发休闲食品,建起了土豆变金豆的“薯业帝国”,实现了西吉现代工业零的突破;林锦云“一转再转”,先做服务业,搞建材大市场,再种植万亩油用牡丹,搅活了市场的一池春水;林晓辉“一招再招”,通过以商招商,在位于隆德的闽宁扶贫产业园里,引来了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13个项目,让工业基础薄弱的西海固,延伸出一个个产业链条⋯⋯
思路决定成效。20年过去,福建成为西海固投资项目最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最好的省份。“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当年闽宁双方确立的对口帮扶16个字原则,走出文件,变成现实,催生出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也改变了西海固人延续千年的思维。
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
回族姑娘宋彩香,在位于西吉将台镇的华林蔬菜基地上班。正在施肥的她,自豪地告诉我们:过去自己干农活,汗没少流,罪没少受,但东西卖不动,钱也挣不上。现在,培训了新技术,每天坐着公司的大巴来华林基地上班,上个月做得勤,挣了4600多元。
移民史旭东,是第一批尝试承包菌棚的人。搬到永宁县原隆村后,他看准菌菇产业的前景,刻苦学习新技术。去年8月,他承包了一个大棚,折算年纯收入过万元。
数据显示,近年来,西海固农民收入年均增速都在15%左右。去年,人均收入历史性地超过6000元。
务工流向数据也可看出西海固产业扶贫的效果。2013年,西海固30万务工者中,12万在省外,11万在市外,固原消化七八万人。但2015年,务工总数仍然是30万左右,留在固原务工的人数已大大超过了外出打工的规模。
“这说明,我们的产业正在做大,对于吸纳当地贫困人群就业、增加收入发挥了很大效益,增强了地方经济的造血功能。”固原市市长马汉成很欣慰。
医病医“志”激发内生动力
听说有记者来自福建,盐池女孩侯晓梅眼睛一亮:“我想打听个人,您知道吗?他叫林家枢。”
“巧了,我刚刚采访完他。为什么要找他呀?”
“是他当年资助我上的学。几年前电话号码丢了,就再没联系上。明年我就要高考了,我想告诉他,我一定会考上!”
自强者恒强。对口帮扶,根本的还是要把信心扶起来,把志气扶起来,把精神扶起来。
2008年,春天。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宁调研。他看望的第一户人家,就是银川市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这一年,是闽宁协作的第十二个年头,也是教育扶贫从未中断的第十二个年头。“兴办更多的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儿童重回校园。”习近平念兹在兹,反复叮嘱,推动了闽宁协作由点到面、由物及人向着整个社会事业全面拓展⋯⋯
女孩打听的林家枢,来自福州,2008年至2012年挂职宁夏盐池县。像每位福建挂职干部一样,不光要负责当地经济建设,助学助教也是他的工作内容。4年间,他走遍了全县所有乡(镇)与县直所有单位,也走访了每一家边远农村的贫困户。
山村孩子皴裂的手脚,渴望的眼神,让人心酸:家中无力供养,只好早早辍学;缺纸少笔,只能在地上写字;居住分散,上学如同远行,要带上一周的干粮,才能保证每顿饭一两个馒头配一碗水⋯⋯
据统计,1982年“三西”建设之初,整个宁夏西海固地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占总人口不足1%,文盲却占到57.4%。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归根到底要靠知识传授、靠人的改变。第六次闽宁联席会议决定,福建百所学校与宁夏贫困地区百所学校结为帮扶对子,实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
斩“穷根”也要斩“病根”。与此同时,一场大规模的医疗帮扶也在全面展开。
尽管刚下夜班,一身白大褂还没顾上换,黄仰发、苏一鸣、王承胜小哥仨依然青春洋溢,他们来自福建协和医院:一个主管麻醉、一个主管影像、一个主管开刀,刚好组成了泌尿外科一个手术团队。这正是西海固地区最急需的专科——当地水质偏硬,泌尿系统病症极为普遍,然而限于条件与水平,他们所挂职的固原市原州区医院,以往开出最多的处方便是转院。
“一地一病种,一病一团队,五年一周期,填补一空白”,福建集中省内所有三级医院,按宁夏所需,20年间累计派出348名骨干医生援宁支医。
手把手,一带一,上完白班连夜班,动完手术再授课。小哥仨的到来,填补了固原市原州区医院一项空白,副院长高小平拍着胸脯给年轻人打气:“手术你们放开做,服务协调我来扛。”3个月下来,泌尿外科病人转院率由过去的50%下降至5%。全院上下各科,如今是“争病人、抢病人、留病人”。
次第开花,全面结果。20年来,闽宁合作在各领域务实推进,务求实效:援建宁夏六盘山中学等236所学校;推动两地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帮助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
观念冲击带来发展提速
从当初乡下的出租屋,到城里120平方米的大房子,梦想正在照进西吉汉子蒙忠鹏的现实。
他曾随闽宁劳务交流到福建“见世面”。7年后,回到西吉,他开始了创业梦。开出租车,种马铃薯,2012年,又筹资100多万元,打出了“小秋”杂粮品牌,注册了西吉县震湖鹏强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他成为村里最早种植覆膜玉米、最早养殖高端肉牛的人。
“眼光变了,天地就大了。”蒙忠鹏笑中满是自得。
“福建人吃美了手抓肉,宁夏人喝惯了功夫茶!”在宁夏流传甚广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闽宁协作带来的改变。
不过,从银川到固原,从吴忠到中卫,采访对象聊得最多的是观念冲击波。
一身西装、一桌功夫茶,董成碧俨然“老福建”,可一张嘴,依旧西吉口音。
闽宁协作一开始,劳务输出就被当成“铁杆庄稼”。1997年,只有19岁、挤在报名队伍中的董成碧,被西吉县劳动部门选定为管理负责人,原因很简单:少有的高中学历、会说普通话、去过县城、懂得怎么看红绿灯、怎么过马路⋯⋯
没有火车就包了几辆大客车,董成碧和小伙伴一路颠簸3天才到福建莆田。不光是饮食、气候不习惯,流水线生产,光是对管理规定的适应,更让这些十八九岁的孩子头大。
艰难的适应,痛苦的坚守,换来的是开放的思维、市场的眼光和规则的意识。小学五年级毕业的李林霞,打工返乡,成了银川一家珠宝店的经理;回族女孩王文娟“游学福建”,年纪轻轻当上了闽宁镇中银绒业针织厂的车间主管;南国强沿海学艺,回家在西吉震湖乡当上“羊倌”,办起当地第一家黑山羊养殖社⋯⋯
新视野、新观念、新模式的冲击,也在深刻改变着宁夏的干部。
20年来,福建向宁夏派出挂职干部、农业和医疗技术人员、专家、教师、大学生志愿者超过2000人,宁夏也先后选送了14批231名基层干部到福建挂职。双向交流,贴近学习,深度互动,在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开放与封闭、传统与现代之间,不仅开行了直通车,搭起了连心桥,也办起了开放教育、市场熏陶和观念洗礼的“速成班”。
到莆田挂职一年多,西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金平坦言“受刺激,受教育”。为了给企业排忧解难,莆田干部白天在厂区现场办公,晚上访客户联系业务。政府如此这般“把企业放在心上,把心放在企业上”,对马金平触动很大。
将台镇党委书记戴华盛,挂职回来变了个人。他借鉴莆田经验,运用“模式招商”“思路招商”“蓝图招商”,成功实现2000万元撬动资金聚拢3.6亿元市场资本,被赞为“将台速度”。
西吉县委书记马志宏对福建人的敢拼敢试、敢想敢干印象深刻:“福建有的山区自然条件不好,经济也不发达,可他们仍然尽心尽力帮扶我们,这是怎样的一种大局意识和深厚情谊?我们若不奋起,有何脸面面对父老?”
“西部地区要想站起来、赶上来、走得远,必须抛弃‘等靠要’思想,让每一个宁夏人成为自立的主体、创造的主体、活力的主体,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更有信心通过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实现提前脱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对于打赢这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
“北国的凤凰南国的龙,党中央圆了千年梦。福建宁夏手拉手,奔向共同新繁荣⋯⋯”一首流传在西海固的新“花儿”,唱出了闽宁协作20年的真挚感情。
站在被誉为“胜利之山”的六盘山山顶,天高云淡,长空列雁,胜利豪情,油然而生。当年走过雪山草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翻越六盘山时,肩负着民族解放的重任,胜利的号角曾经激荡三军;今天,怀抱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从这里启程,打响了消灭贫困的总攻。今日长缨在手,何愁缚住苍龙?
六盘山,曾经记录下历史转折的奇迹,也必将见证一个摆脱贫困新时代的开启。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2日06版/ 李增辉 吴焰 赵鹏 杨学博 朱磊)
固原瞄准“五河流域”做大文章
8月11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别庄万亩供港蔬菜基地里,瑞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啓正指挥工人铲菜、装车。按照固原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五河流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2017年,位于清水河流域的彭堡镇将建成5万亩高原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原州区清水河、西吉县葫芦河、隆德县渝河、泾源县泾河、彭阳县红河和茹河等五河流域,是固原市资源比较优势带、特色农业隆起带、工业园区聚集带、中心城镇集中带、商贸物流集散带。占固原市国土面积48.2%的五河流域集中了该市85%的建制镇、64.7%的人口、78%的水浇地、100%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80%的龙头企业、66.7%的规上工业企业、81%的干线公路总里程,以及九成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固原市产业发展的精华地带。
目前,隆德县渝河治理一期工程已竣工,正在实施二期工程,“全面治理后的渝河将是隆德县生态线、景观线、旅游线、休闲线。”工程现场负责人赵永安说。根据《意见》,固原市将用2年至3年把五河流域打造成率先发展的样板区,构建“以川带山、山川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固原市计划到2020年,五河流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河谷川道区农民收入年增幅高出该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河流水质符合环保标准;农民居住集中度和社区化公共服务覆盖面大幅提高;全域旅游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立起发挥五河流域辐射带动作用的体制机制,成为该市加快发展的升级版和新引擎。
(稿件来源:《宁夏日报》2016年8月14日1版报眼/王玉平)
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宁夏西吉县民族团结的故事
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和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有一面红色的锦旗和一组雕塑引人注目,那是民族团结的明证,也是党民族团结工作的成果。
锦旗是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在1935年8月赠送给西吉县兴隆镇南大寺的,上书8个大字:“回汉兄弟亲如一家”,那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来到兴隆镇单家集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后留下的,锦旗背后留下了红军与当地回族群众精诚团结、密切合作的许多故事。
雕塑表现的是毛泽东1935年10月5日率领中央红军夜宿兴隆镇单家集,在陕义堂清真寺北厢房与阿訇马德海盘腿而坐、促膝长谈的情景。当年,回族群众用当地回民待客的最高礼节“九碗席”招待毛泽东等领导人。当晚,在一个土炕上,毛泽东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向马德海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马德海则翻开《古兰经》向毛泽东介绍了回族的宗教信仰,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这就是著名的“单家集夜话”。这个“夜话”也成为当地流传很久的佳话,成为党的领袖与民族宗教人士亲密接触、共同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
说起民族团结,单家集村党支部书记单云、村主任边旭荣和村民们便打开了话匣子:拥有510户人家的单家集,回族人口占95%,汉族只有十几户。回族群众在养殖方面有特长,汉族群众在种植方面有优势,正好实现优势互补。边旭荣是个带头致富的能人,吸纳了6个回族贫困户入社,只用两年时间就让他们全部脱贫。曾当过“赤脚医生”的边万荣买不起耕牛,周边几户回族村民便帮助他耕种。后来,他买了一头牛,还是难以耕种,回族村民哈文和便把自己的一头牛牵过来与他合耕,这一合作就持续了6年。
在单家集,汉族群众家里办喜事,特意请回族群众过来欢聚并请人做清真餐;回族群众家里嫁女娶媳,汉族群众也会前来祝贺⋯⋯民族团结,为单家集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牛羊屠宰加工、三粉加工、运输、餐饮等产业在单家集迅速崛起,单家集也因此成为宁夏南部山区有名的富裕村。单家集先后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村里还出过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多位全国劳模、自治区劳模。目前,西吉县正在积极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短评: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
“这些进步和成绩,都是民族团结的结果!”西吉县有关负责人说出了许多当地人的心里话。单家集的发展成就也为此提供了明证。的确,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如果没有安定团结的局面,一切都无从谈起。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珠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团结各个民族共同构建和谐进步的美好社会。
(稿件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9日02版/庄电一 韩业庭)
天高云淡六盘山(红色旅游)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站在山峰远眺,率领队伍历经千难万苦走到这里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吟唱出《长征谣》,也就是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0世纪30年代,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都曾先后经过六盘山地区。特别是1935年10月5日至9日,毛泽东、张闻天等率中央红军历时五天四夜,与前来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进行过大小战斗共5次。其中,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取得了青石嘴战斗的胜利。
六盘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胜利之山。游览六盘山,第一站便是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2005年9月18日建成的纪念馆,占地面积2159平方米,由展厅、纪念碑、红旗造型的影壁墙、青铜雕塑等部分组成。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4部分组成,展示了红军长征中的上百件文物、图片资料,仿制了毛主席住过的窑洞等,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区时的斗争历史以及六盘山儿女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园的情景。
历史上的六盘山,不仅仅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转折的标志,更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
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西周时,这里便成为国土的一部分;秦代,秦昭襄王在此修筑长城以拒胡(“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说的就是秦长城);汉唐时,这里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这里曾是宋夏边境,著名的好水川之战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避暑屯兵六盘山,今天的凉殿峡,仍留有大量遗址;明代设立三边总制府,将此列为军事重镇⋯⋯
历史与文化的交汇,使这里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气象。在六盘山区域,有被称为“宁夏敦煌”的须弥山石窟,开凿于北魏,历经北周、隋唐,共凿有洞窟162个,佛像1000余尊。佛像精妙绝伦,既有北魏的清瘦之风、北周的雄壮敦厚,又有唐代的雍容华贵。石窟周围丹崖奇石林立,山峰错落有致,山上苍松挺拔,山角库水潋滟。
9月秋高,驱车进入六盘山,沿蜿蜒的山路,秋色无边一览无遗,森林公园里层林尽染,不时有野鸡、野兔、松鼠穿行而过,山间清泉潺潺,让人忘却了山下的喧闹与闷热。
“六盘俯瞰接三关,斗大孤城万仞山。不断云根横雁齿,每当雨霁拥螺鬟。画图犹待倪迂写,旌旆常逢汉使还。试向萧关一回首,依依杨柳水潺潺。”美丽的六盘山,留住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也留下了数不清的美丽传说,欣赏山清水秀的美景,不妨听听当地人给你讲讲“魏徵梦斩泾河老龙王”“柳毅传书”“鬼门关”等精彩的传说故事。
在宁夏人眼里,六盘山四季是景。“春赏醉美花海”:桃花、杏花、玫瑰、丁香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六盘山山花旅游节以花为媒,原州区和西吉、隆德、泾源、彭阳等县将推出“花漫六盘欢乐月”系列活动,在六盘山区踏春赏花、拍花、戴花、吃花、浴花、唱花儿。如今,山花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了11届,成为宁夏春季旅游品牌。“夏享最爽清凉”:酷暑盛夏,六盘山气候清爽宜人,负氧离子含量在5000至12万之间,是避暑胜地,度假天堂。彭阳旱作梯田正值丰收季节,不仅能欣赏到震撼人心的自然美景,而且能通过采摘体验到回归自然的美。“秋观层林尽染”:金秋季节五彩斑斓,更是醉人的童话世界。“冬品水墨画卷”:冬天的六盘大地银装素裹,苍松冰瀑动静相生,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到滑雪场体验冰雪激情,也可以去乡村体验纯真的民俗年味。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10月03日06版/朱磊)
【书法作品选登】
作者:陈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固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固原市原州区书协秘书长兼副主席
作者:陈雪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青年书协理事,固原市书协副主席,原州区书协主席
作者:杜宗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宁夏书协教育委员
作者:唐宏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委员,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固原市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主席,全国社会艺术水平(书法类)考级考官
作者:李万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书法家协会理事,固原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者:马建宁,中国书协会员,宁夏书协会员,固原市书协副主席
作者:陈玉艳,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固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原州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者:何喜凤,女,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妇女书协理事,固原市书协理事,固原市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
作者:安国强,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固原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原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哈瑞卿,宁夏书协会员,固原书协理事,原州区书协副主席
作者:冀军武,宁夏书协会员,固原市书协理事
作者:金建刚,宁夏书协会员
作者:马振文,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银川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固原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银川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银川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作者:赵彩霞,宁夏妇女书协理事,固原市书协理事
作者:齐海峰,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固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隆德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于晟,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者:张玉,宁夏书协会员,隆德县文联副主席,隆德县书协副主席
【绘画选登】
作者:金玉葆,宁夏书协会员、美协会员,固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刘静财,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固原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者:刘文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派山水画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宁夏美协会员,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固原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
作者:石军,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固原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原州区美协副主席
作者:马致恒,浙北中国画研究院画家,宁夏美协会员
作者:苏京凌,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六盘山书画院副院长,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固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王莹,宁夏美协会员,宁夏固原美术家协会理事,宁夏泾源县美协副主席
【摄影作品选登】
彭阳梯田美如画(“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 林生库 摄)
山村迷雾(“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 杜鹏军 摄)
大地调色板(“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 祁瀛涛 摄)
山里的路(“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 孙国才 摄)
云驻深秋(“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 师庆和 摄)
家乡高速大动脉(“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李玉 摄)
云海翻腾六盘山(“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程小龙 摄)
群山滴翠大石城(“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郭守平 摄)
震湖秋色(“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李金山 摄)
鬼斧神工大峡谷(“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 李有璋 摄)
六盘山奇观(“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祁学斌 摄)
古道新貌(“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王少华 摄)
雾锁山乡(“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王万宝 摄)
蒸蒸日上(“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杨秀梅 摄)
沉浮(“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余金玉 摄)
六盘星轨(“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风光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张立凯 摄)
【剪纸十二生肖作品选登】
作者:固原市审计局 王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