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综览
行政建置
【历史沿革】 秦惠王取乌氏之戎,建乌氏县。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建朝那县,时乌氏、朝那皆属北地郡。
汉初,沿秦旧制。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固原)。东汉永初五年(111年)三月,因羌族起义,安定郡寄理美阳(今陕西省武功县境)。永建四年(129年)四月,还治高平。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复徙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建安十六年(211年),郡治迁临泾(镇原县南)。
三国属曹魏雍州安定郡。
西晋仍属安定郡,郡治临泾。
十六国时,前赵分安定郡部分地及增设陇东郡,以高平设朔州牧领陇东、安定郡。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年),改高平镇为原州,并置高平郡,倚设高平县,治所高平。北周设原州总管府,领平高、长城二郡。
隋开皇二年(582年)废长城郡。三年,废高平郡。大业三年(607年),原州改平凉郡,郡治平高。大业六年(610年),废原州总管府,置牧监。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属关内道。贞观五年(631年)于原州置中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原州为平凉郡,乾元元年(758年),平凉郡复改原州。大历元年(766年)吐蕃攻占平高,原州治所迁灵台百里城,后迁平凉及临泾。大中三年(849年)原州迁回平高,广明元年(880年)复迁临泾。五代时仍为吐蕃所占。
宋至道三年(997)以故原州城设镇戎军,属陕西路。咸平六年(1003)置彭阳城、陇干城。庆历初年,镇戎军改属渭州隶泾源路。庆历三年(1043年)以陇干城建德顺军。绍圣四年(1097年)置平夏城,大观二年(1108年)以平夏城置怀德军。贞祐四年(1216年),德顺升防御州,十月升节镇名陇安。金时,今泾源县属平凉府安化县。
元废镇戎、德顺。至元九年(1272年),在开远堡设立陕西行中书省开成府路,至治三年(1323年)降开城府为州。
明降开城州为县,设固原巡检司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隆德县亦属平凉府。景泰二年(1451年),修古原州废城设固原守御千户所。成化二年(1466年),开城县迁固原千户所,五年千户所升固原卫。旋增三边总制府。弘治十五年(1502年)设固原州、卫,均属陕西都指挥使。
清顺治初固原州属陕西省平凉府,不久改固原道,连同三边总制府,固原卫均驻固原城。康熙初年,迁镇、设平凉道,治固原。雍正初废固原卫,乾隆初固原设平、庆、泾道,同治年旋改为平、庆、泾、固、化道,移治平凉。同治十三年(1874年)固原设直隶州,领硝河州判。
民国初(1912年),固原州属甘肃省泾原道,后属陇东行政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废固原州设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自陕北西征进入固原县境,在以庙儿掌为中心的地带,成立了固北县苏维埃政府。1938年,固北县撤销。
1939年,海固事变(固海回民三次起义)被国民党残酷镇压,国民政府于1942年,甘肃省在固原、海原、隆德、静宁、会宁五县边界地区设置西吉县,划固原的硝河、张易等乡村归西吉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固原设甘肃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迁硝河城,建西吉县后专员公署撤销。
1949年08月02日,固原解放。
1953年3月,以西吉、海原、固原建立西海固回族自治区。
1955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专区,辖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5县。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固原县,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
2002年07月撤地设市,改固原地区为固原市,固原县改称原州区,辖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
【行政区划】 秦北地郡所领:乌氏县,固原以南、平凉西北、隆德以东,彭阳以西,西吉马莲川以南地区;朝那县,茹河流域、华亭以北瓦亭及固原以东地区。
汉置安定郡,辖地约当今宁夏同心县韦州地区及中宁县城以南地区,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平凉市及属县。辖21县,今固原市境内有4县。高平县,大约今原州区包括泾源什字、蒿店等地。隆德渝河以北。大约为今好水、观庄、杨河、张程及西吉马莲河以南及葫芦河流域。另有乌氏和朝那县及月氐道。王莽改高平为铺睦,乌氏为乌亭,月氏为月顺。东汉时安定郡辖8县,属今固原市辖区有高平、乌氏、朝那3县。东晋十六国时,前赵分安定郡及汧增设陇东郡,以高平立朔州牧以镇守。南北朝时先后属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设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年),改高平镇为原州,并设置高平郡和高平县,州(郡、县)治高平。原州领高平、长城2郡,高平、默亭、黄石、白池4县。西魏改高平县为平高县、黄石县为长城县。北周时设置原州总管府,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六月,筑原州城。领平高、长城2郡,平高郡辖平高、默亭2县,长城郡辖长城、白池2县。
三国时属曹魏雍州安定郡,郡治仍在临泾,领6县,今属本地的有朝那、乌氏2县。今原州区北部被羌胡占据。西晋时仍属安定郡,郡治临泾,领7县,今属本地有朝那、乌氏、都卢3县。都卢县大约在三关口以西,包括今泾源县及隆德山河乡以南地区。北魏高平镇,辖高平郡,长城郡。高平郡大约为今原州区、西吉北部地区。长城郡约今彭阳县长城塬地区。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平高郡属原州,同时废长城郡。大业三年(607年)以原州设置平凉郡,郡治高平,领6县,并改长城县为百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原州为平凉郡,乾元元年(758年)废平凉郡复为原州。广德元年(763年)为吐蕃占据,节度使马璘上表奏请迁徙原州治所于今甘肃省灵台县百里城。贞元三年(787年)吐蕃筑原州城。大中三年(849年),康季荣收复关陇,原州治所复迁高平。唐末广明后,吐蕃再次占据,原州复迁治临泾,从此后久治临泾。唐代原州领高平、平凉、百泉、萧关4县,高宗时于萧关置他楼县,神龙元年(705年)废,又恢复萧关县。唐代还在原州设监牧使,以原州刺史为都督牧使,管辖东、西、南、北4使50监。监牧地东西约600里,南北约400里。天宝中期,牧马总数为31.9万匹。唐时,属原州的有高平、百泉、萧关3县,今西吉县西北部和海原县北部则属今甘肃省靖远县。当时原州境内还设有石门、木峡、六盘、石峡、驿藏、陇山、制胜等七关。五代十国时,为吐蕃所占据,“权于临泾县为理所”。五代十国为吐蕃所据。
北宋时初属秦凤路,庆历元年(1041年)从秦凤路分设泾原路后,改属泾原路。属今固原地区的有3军1州:即镇戎军、德顺军、怀德军和西安州。
镇戎军,治平高县(今原州区)。至道三年(997)四月建军。有城一:彭阳城(今彭阳县)和东山(今彭阳县古城镇)、乾兴(今原州区寨科乡)、天圣(今原州区清河镇)、三川(今原州区彭堡镇隔城子)、高平(今原州区头营镇)、定川(今原州区中河乡黄嘴)、熙宁(今原州区头营镇)等7寨,开远(今原州区开城镇)、张义(今原州区张易镇)2堡。
德顺军(治笼竿城,今隆德县城),元祐8年以外底堡(今隆德三里店)置县。领水洛城(今庄浪县境)和静边(今静宁)、得胜(今西吉县硝河乡)、隆德(今西吉县将台乡火家集)、通边(今庄浪县)、治平(今静宁县)、怀远(今西吉县偏城)等6寨,中安(今西吉什字乡)、威戎(今静宁县)2堡。以上今属固原辖区的三寨一堡。
怀德军,治平夏城(治旧石门城,今原州区黄铎堡镇),领萧关、平夏2城和荡羌(今海原县郑旗乡苋麻河谷西口)、通峡(今海原县三河镇苋麻湾)、灵平(今原州区黄铎堡镇王浩堡古城)、九羊(疑在今海原县李俊乡南或西吉县沙沟乡北)、通远(约在今海原县七营镇海埫)、胜羌(今海原县李旺堡路西)、镇羌(西吉白崖,后迁驼昌)等7寨;西安州(治南牟会,今海原县西安乡古城),领临羌(今海原县贾埫乡东)、天都(今海原县城南)、宁安(今西吉县白城子乡上白城子)、通安(待考)、定戎(今海原县干盐池古城堡)、绥戎(今海原县关桥乡附近)6寨,同会、同安(西吉堡玉)、罗没宁、寺子岔等堡。
乾德二年(964年)析华亭县置安化县(治制胜关,今泾源县永丰村),为泾源建置之始。有白岩河、瓦亭寨等地。
金升镇戎、德顺为州。镇戎州领东山县(彭阳古城镇),三川县(彭堡镇隔城子)。彭阳、乾兴、开远3堡,天圣、飞泉、熙宁、灵平、通峡、荡羌、九羊、张义8寨。德顺州(陇安军)辖6县:陇干县(倚设),水洛县(原水洛城、今庄浪),威戎县(原威戎堡,静宁威戎乡),隆德县(原隆德寨),通边县(原通边寨),治平县(原治平寨);4寨:德胜寨、宁安寨、静边寨、怀远寨;1堡:中安堡(西吉什字)。西安州,今固原辖境内宁安寨领九羊堡、定川寨、三川寨、通安寨;怀德军,辖镇戎寨。
元初沿袭金制。至元七年(1270年)镇戎、原州合并置镇原州。次年,置开城路,下辖广安县(彭阳城)及开城县,后又辖屯田总管府,广安县升广安州。开城路降州后辖中口(镇羌寨)、堡玉(同安)。大德年间,德顺州省后以隆德县辖其境,县址迁德顺州笼竿城。属隆德县辖火家集(老隆德)、偏城(怀远寨)什字(中安堡)、海喇都(今海原县)、红耀(通安寨)。
明代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正统十年(1445年)七月,设固原巡检司,为平凉右卫屯地,并增设广宁苑。景泰二年(1451年)修复古原州废城,三年闰九月,设固原守御千户所。成化二年(1466年),河套毛里孩部攻陷开成县,并毁城垣,遂于三年(1467年)迁开成县于固原千户所。五年十月,升千户所为固原卫,隶属于陕西都指挥使,下辖西安、镇戎、平虏三个守御千户所。弘治十五年(1502年),明朝升开成县为固原州。固原依“古原州”、“故原州”转音而定名,取“固若金汤”之意,是固原得名之始。当时固原州、固原卫同治一城,仍隶属于平凉府,下辖在城、东山、南川、石仁、新兴、榆林、固原、底堡、彭阳、新增等10里。明代固原州境相当于今固原、海原、彭阳县全部和西吉县北部;今隆德县、西吉县南部属静宁州;今泾源县属平凉府之华亭县。成化年间,为了统一指挥各路兵马,加强西北四镇协同作战,于成化十年(1474年),在固原州城增设陕西三边总制府,成化十二年后或设或废,至嘉靖四年(1525年)遂成定制,委派总督大帅一员,负责节制延绥、宁夏、甘肃和固原四边重镇,统一指挥西北军务。
另外,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马政,行太仆寺。永乐四年(1406年)置苑马寺。平凉苑马寺领长乐等6监、开城等24苑。长乐监驻固原,固原境有开城苑(今原州区头营镇)、黑水苑(今海原县三河镇)、广宁苑(今原州区)、安定苑。明时今固原地区境分属于4藩王牧地:朱元璋六子朱桢楚蕃牧地在今海原县;养子黔宁王沐英牧地在今西吉县沐家营一带;十四子朱英牧地在西吉县旧营、新营一带;二十子韩王朱松牧地在今海原县韩府湾一带。
固原州,设在城里、东山里,南川里、石仁里、新兴里、榆树里、固原里、底堡里、新增里、彭阳里等十里。另外还设开成堡、撤木峡堡、马家峡堡、马祥堡、李旺堡、毛家峡堡、苏什堡、张洪堡、魏信堡、观音堡、李景玉堡、白马城堡、海拉都堡、大湾堡等23堡。
固原卫,设张义堡、沐家堡、古城堡、张玄堡、杨名堡、蔡祥堡、李俊堡、平满堡、双逢台堡、臭水堡、山城堡、杨郎中堡、胡大堡、黑石头堡、马刚堡、任宏寨堡等16堡。
陕西苑马寺长乐监,设开城、广宁、黑水三苑。开成苑驻头营,领南北长120里,东西阔80里牧地,沿清水河两岸设置八个马营(今头营至八营即是)。广宁苑驻州城,领东北一带长100里,阔50里牧地。黑水苑驻黑城,领西北一带牧地。
封王牧地,今海原一带封给楚王朱桢为牧地;今西吉一带封给黔今王沐英为牧地;今海原韩府一带封给韩王朱松为牧地;今中河一带封给肃王朱瑛为牧地(今中河大营城为肃王甘州牧马所)。
隆德县,直属平凉府,洪武初年。编宣化(宁安、通安、怀远)、辅德(隆德寨火家集一带)、弼隆(静宁以东渝河中川)、里仁(联财及西吉什字)、曹务(静宁曹务乡)五里。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全县编仁隆(中川及中川以南)、德化(好水川以北,包括西吉南部、静宁原安、双树、灵芝)二里。
清朝,同治前固原州设10里18堡,即:在城里、固原里、东昌里、永丰里、兴仁里、开成里、清平里、万安里、广宁里、黑水里;大营堡、樊西堡、西牛堡、南牛营堡、偏城堡、石河堡、黑马圈堡、杨忠堡、红寨堡、彭敖堡、白家堡、大湾堡、天圣山堡、小河川堡、红崖堡、白马城堡、永固堡、下马关堡。军屯牧地设5寨4所,即:南川寨、东山城寨、黑石头寨、杨旗庙寨、韩家寨;中所、左所、右所、镇戎所。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后,州直接管理的地域分6里3堡,即:兴上里、兴下里、东昌里、永丰里、在城里、固原里;厅山堡、厅川堡、县归州堡。军屯牧地设5监1屯,即:清水监、万安监、黑水监、开成监、广宁监及固原屯。固原直隶辖硝河城州判领高园堡、马莲川、张春堡、马昌堡、本城堡;海城厅辖今固原市地有西吉通安里、安宁里。平凉府直属隆德县。清初沿袭明设仁隆、德化二里,康熙三年(1664年),编废蕃租户为效义里(今山河乡)。光绪间,编东、南、西、北、中五区。即原仁隆里、宣化里、效义里、辅德里、里仁里之辖境。清同治七年(1868年),设化平厅,属平庆经固化道。
1912年,甘肃省宣布共和,次年改定各道县制。固原县、隆德县、泾源县(民国二年化平改)属陇东道,后又改泾原道。抗日战争期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西吉设县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固原县,设东、南、西、北、中、万安6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实行保甲制,编1镇9乡、110保、1229甲。民国二十五年又设5区,后又调4区。民国二十九年,实行新县制,乡(镇)16个,保109个,甲1322个。即城关镇、王洼镇、三营镇、七营镇、蒿店镇、黑城镇、大营乡、城阳乡、万安乡、张化乡、大湾乡、张易乡、硝河乡、头营乡、李俊乡、附郭乡。民国三十二年,硝河乡划西吉,李俊乡划海原,海原杨郎镇划固原。调整后,第一区城关镇13保,附郭乡11保,大营乡6保;第二区王洼镇10保,城阳乡9保,万安乡4保;第三区大湾乡7保,蒿店镇7保,张化乡6保,张易乡10保;第四区杨郎镇6保,三营镇7堡,黑城乡7保,七营乡7保。
隆德县,民国初编龚太、孝义、钱李、丹树、潘河雄、马力妥、岳石、吕庆甫、神林、乱柴、屯民、许道贤、上新店、下新店、蒙宣、前邵、后邵山、张文才、韩沟、将台、马翼21堡。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城、龚太、孝义、钱李、丹树、潘河雄、马力妥、岳石、吕庆甫编为第一区,辖21村;神林、乱柴、屯民、许道贤、上新店、下新店编为第二区,辖23村;蒙宣、前邵山、后邵山、张文才、韩沟、将台、马翼乡编为第三区,辖22村。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县编5区;盘山区,25保237甲;沙塘区27保262甲;山河区21保226甲;兴隆区,25保264甲;平峰区28保297甲。民国三十年(1941年)编兴隆、平峰、盘山、山河4镇;沙塘、神林、屯民、丹树、超农、将台、邵山、兴平、蒙宣9乡。西吉设县调整后,盘山镇8保107甲;山河镇,9保121甲;兴隆镇6保72甲;沙塘乡,120保99甲;神林乡,7保87甲;超农乡,6保67甲;屯民乡,6保57甲;丹树乡,8保76甲,邵山乡,6保45甲。民国三十八年8月,全县仍9乡(镇)66保731甲。
西吉县,编3镇6乡64保749甲:城关镇,10保;新营镇,7保;三合镇,6保;硝河乡,8保;将台乡,7保;白崖乡,7保;兴平乡,7保;蒙宣乡6保;平峰乡6保。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在固原万安乡三岔(今甘肃省镇原县)成立区政府,下设三个乡,今属固原地区的有安家川苏维埃乡政府。同年先后在庙儿掌(今甘肃环县境)、草庙(今彭阳县草庙乡)置固北县。1937年在三岔区成立中共固原县工委,1938年后撤固北县归环县,改固原工委为县委。1940年撤销固原县委,三岔区大部划归环县。
化平川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化平县,设香水里、化临里、圣谕里、白面里。次年设5区。中区辖城关,东区辖车村、沙塬、大园子、焦家坊、沙南;西区辖王阁村、兰家庄、黄林寨、冶家庄、金家庄;南区辖白面、秦家庄、马家庄、阎家庄、涝池沟;北区辖官庄、香水店、杨家店、罗家滩、红土梁。民国九年,恢复4里。民国十六年,改4里为4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4区为1镇3乡,即化临镇、香水乡、泾源乡、白面乡,以乡统保,以保统村。后改泾北、泾南、黄花3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3区并为2区,将原香水里,化临里划为第一区,圣谕里、白面里划为第二区。民国三十年,将2区改为6乡,即百泉乡、崇义乡、惠家乡、兴盛乡、白面乡、泾源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将6乡改为2镇2乡、即泾南镇、百泉镇、泾北乡、黄花乡,共辖27保,254甲,每保10甲,每甲15户。其中百泉镇辖7保68甲,泾南镇辖7保61甲,黄花乡辖7保73甲,泾北乡辖6保52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固原县(包括后置彭阳县)、隆德县、化平县(今泾源)保留县建置,归甘肃省平凉专区辖属;西吉保留县建置,归甘肃省定西专区辖属。1949年年底,固原县建立高平、附郭、大湾、蒿店、张化、城阳、王洼、七营、黑城、三营、杨郎、大营、张易13个区级政权;隆德县建立城关、兴山、屯树、隆山、沙塘、神林6个区级政权;化平(今泾源)县建立百泉、白面、黄花、兴盛4个区级政权;西吉县建立城关、新营、蒙宣、平峰、将台、白崖6个区级政权。
1950年5月以后,甘肃省由定西专区划西吉县归平凉专区辖属;原平凉专区的化平县改名泾源县,仍属平凉专区辖属。
1953年10月成立了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专区级),以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脱离平凉专区,建置新的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同年甘肃省又划入静宁县单民等2个乡,划入隆德县兴山、公易等18个乡,归西吉县管辖;划入靖远县干盐池1个乡,归海原县管辖。当年自治区以下建置3个县、23个区、251个乡。
1955年根据新宪法规定,改称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省级),划甘肃省固原回族自治州和平凉专区属隆德县、泾源回族自治县,归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改泾源回族自治县为泾源县,组成固原专区,下置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个县,有新建立的97个人民公社,792个生产大队。
1968年4月筹备成立固原专区革命委员会,于1979年改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固原县东南、东北部共15个公社置彭阳县。当年全地区置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6个县,分别辖置固原县城关镇,西吉县兴隆镇,共12个居民委员会,108个人民公社(乡),1168个生产大队。1983年改人民公社为乡(镇)、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2000年01月,固原地区固原县大战场乡移交吴忠市中宁县属地管理。至2001年全地区置6个县、10个镇、113个乡、33个居民委员会。即:固原县置城关镇、三营镇、领属19个居民委员会;置官厅、寨科、炭山、高台、马渠、甘城、七营、黑城、黄铎堡、杨郎、头营、彭堡、中河、南郊、西郊、程儿山、红庄、张易、河川、开城、大湾、什字、蒿店23个乡。西吉县置城关镇和兴隆镇,下属4个居民委员会;置夏寨、硝河、将台、马莲、什字、玉桥、下堡、偏城、沙沟、白崖、火石寨、白城、新营、城郊、西滩、兴平、平峰、公易、王民、三合、马建、苏堡、田坪、红耀24个乡、288个村民委员会。隆德县置城关镇,下属3个居民委员会;置好水、杨河、桃山、山河、神林、张程、奠安、杨沟、沙塘、大庄、观堡、联财、崇安、城郊、丰台、陈靳、上梁、温堡、凤岭、桃园20个乡,260个村民委员会。泾源县置香水镇和白面镇,下属2个居民委员会;置新民、兴盛、黄花、惠台、东峡、园子6个乡,72个村民委员会。彭阳县置白阳镇、王洼镇,下属2个居民委员会;置石岔、交岔、小岔、孟塬、冯庄、罗洼、草庙、川口、古城、城阳、红河、沟口、新集、崾岘、刘塬、李寨、徐塬17个乡,166个村民委员会。
2002年7月,固原撤地设市,辖原州区、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泾源县、彭阳县。
2003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州区大湾乡、什字路镇、蒿店乡合并为六盘山镇(驻原什字路镇)划归泾源县。原州区将原18乡4镇调整为6乡8镇1个街道办事处。甘城乡、高台乡合并为甘城乡,乡政府驻原甘城乡驻地;寨科乡、马渠乡合并为寨科乡,乡政府驻原寨科乡驻地;三营镇、黄铎堡乡合并为三营镇,镇政府驻原三营镇驻地;头营乡、杨郎乡合并为头营镇,镇政府驻原头营乡驻地;东郊乡、西郊乡合并为清河镇,镇政府驻原东郊乡驻地;张易乡、红庄乡合并为张易镇,镇政府驻原张易乡驻地;南郊乡、开城乡合并为开城镇,镇政府驻原南郊乡驻地;原彭堡乡改设为彭堡镇,政府驻地不变;城关镇改设为中山街道办事处,驻地仍在原城关镇;炭山乡、官厅乡、中河乡、河川乡、七营镇、黑城镇未作调整。
2003年7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泾源乡(镇)调整为4乡3镇。东峡乡并入泾河源镇,镇政府驻原泾河源镇驻地;园子乡、惠台乡并入香水镇,镇政府驻原香水镇驻地;什字路镇、蒿店乡合并为六盘山镇,镇政府驻原什字路镇驻地;新民乡、黄花乡、大湾乡、兴盛乡未作调整。
2003年10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隆德原18乡3镇调整为10乡3镇。峰台乡、城郊乡并入城关镇,镇政府驻隆德县城;崇安乡并入山河乡,乡政府驻原山河乡驻地;杨沟乡并入奠安乡,乡政府驻原奠安乡驻地;桃山乡并入温堡乡,乡政府驻原温堡乡驻地;上梁乡并入凤岭乡,乡政府驻原凤岭乡驻地;桃园乡并入张程乡,乡政府驻原张程乡驻地;观堡乡、大庄乡合并为观庄乡,乡政府驻原大庄乡驻地;杨河乡、好水乡、陈靳乡、神林乡、沙塘镇、联财镇未作调整。
同日,将西吉县原24乡2镇调整为16乡3镇。公易乡、玉桥乡并入兴隆德,镇政府驻原兴隆镇;白城乡并入新营乡,乡政府驻原新营乡;下堡乡(鹞子村除外)并入偏城乡,乡政府驻原偏城乡;下堡乡鹞子村并入白崖乡,乡政府驻原白崖乡;城郊乡、夏寨乡、城关镇合并为吉强镇,镇政府驻原城关镇驻地;三合乡并到平峰镇,镇政府驻原平峰乡驻地;田坪乡、什字乡、马建乡、兴坪乡、西滩乡、王民乡、沙沟乡、火石寨乡、红耀乡、硝河乡、马莲乡、将台乡、苏堡乡未作调整。
同日,固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彭阳16乡3镇调整为9乡3镇。王洼乡、石岔乡并入王洼镇,镇政府驻原王洼乡驻地;彭阳乡、崾岘乡并入白阳镇,镇政府驻原彭阳乡驻地;川口乡并入古城镇,镇政府驻原古城镇驻地;刘塬乡并入草庙乡,乡政府驻原草庙乡驻地;沟口乡并入新集乡,乡政府驻原新集乡驻地;红河乡、城阳乡、孟塬乡、冯庄乡、交岔乡、罗洼乡、小岔乡未作调整。
2004年6月,海原县划归中卫市。
至2005年底,固原市下辖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共辖6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有27个居委会,1047个行政村。
2008年2月,又将原州区北部的黑城镇、七营镇、甘城乡划归中卫市海原县管辖;2009年7月,固原市政府批准将原州区所属的1个街道办事处重新划分为3个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由15个调整为23个。2014年8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彭阳县红河乡改红河镇。至2015年底,各县(区)共辖6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811个行政村,60个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