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泾之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于右任与泾阳教育事业

樊哲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不仅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书法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家。他一生参与创办了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极大的著名学府,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优秀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幼年生母赵太夫人早逝,父亲新三公又一直在外地经商谋生,伯母房太夫人就毅然承担起了抚育于右任的责任。从两岁到十一岁,于右任一直跟随伯母相依为命,在房太夫人的娘家泾阳县杨府村(今泾阳县云阳镇花马村杨府组)生活了整整九年,并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右任先生一生难忘伯母抚育之恩,对家乡的故土风物感情极深,虽然以后身居高位,公务冗繁,但时常挂念故乡泾阳的民生疾苦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关注泾阳的教育事业发展。1929年关中地区大饥馑后,右任先生回泾阳杨府村房氏外家时,看到自己幼年上学的农神庙(亦称马王庙),墙垣倾圮,杂草丛生,学龄儿童无上学之处,万分感慨难过。右任先生于是出资,于1933年在原农神庙附近购地修建了一所学校,以曾经创办马王庙私塾的舅父房宗海的名字命名为“宗海小学校”,解决了附近地区孩子上学问题,深受当地群众称赞。同时,于右任先生还在杨府村以北生母赵氏外家生活的庄口村(今泾阳县云阳镇白家村庄口组)创建了以赵氏舅父赵思恭的名字命名的“思恭小学校”,当年由于老亲笔书写的“思恭小学校”校牌还完好地保存在当地企业家、泾阳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焦志学先生家中。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泾阳及周边地区学生失学情况极为严重,樊纯如、张善学、高兰亭等泾阳名流士绅为了减少学生流失,在国家存亡之际培养优秀人才,于是联合创办了私立泾干中学。右任先生得知筹办私立泾干中学的事情后,慨然捐资国币一千元以助学,为当时的泾阳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由于于右任先生的鼎力支持,遂使刚刚创立的泾干中学成为除三原省立三中(今三原南郊中学)之外渭北地区的又一个名牌学校。

此外,于右任先生不仅在泾阳兴教办学,他还在抗战后期资助他的同窗好友,泾阳辛亥革命志士高季维的遗孤,当时国立中央大学的高才生高鸿四万元,助其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留学深造。后来高鸿先生能够学有所成,成为我国分析化学的奠基人并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与于老当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于右任先生一生情系桑梓,关注故乡教育事业,由他所创立和资助的学校不仅在国难时艰的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当地日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他一生身体力行、情系桑梓、敢为人先的办学思想更是后来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给致力教育的人士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