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山枫叶红——追忆革命前辈李润诚
在仲山谷口郑国渠南的李家堡村,有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共产党员李润诚,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去了新疆工作。后来,因路途遥远,工作忙很少回故乡,因此家乡晚辈对他很陌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2年,他回家探望父母亲族。本村的一伙青年想目睹传说中的英雄,赶去王桥公社大门口,看见有人搀扶着一位50岁出头的人上公社门前台阶,周围有认识的人指着说:“那就是李润诚,是老红军、地下党,新中国成立后去了西北,在“文革”政治年代受到了冲击,可能腰部致伤……”
近几年,一帮泾河谷口的乡土文化爱好者,挖掘家乡地方史,李润诚革命事迹被列入搜写范围。因李润诚新中国成立初就去西北工作,离开家乡已近70年,为此,我们先后查找到中国文献出版社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下卷;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泾阳县组织史资料》及三原县党史等资料查阅,均有李润诚革命事迹收录。但查看到当地《泾阳县志》却未收录!为此,家乡的群众对地方志未收录革命先烈资料表示遗憾!
为了让前辈的功绩不被社会忘记,家乡一帮乡民,自发对李润诚生平展开了调查。几年来,为翔实整理李润诚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组织泾阳西北原地下党、去大西北工作和晚年的足迹,先后查阅了党组织史资料,并联系了李润诚在新疆已退休的儿子李存仁和在咸阳已退休的侄子李存新先生,再走访了古镇和东街村高龄健在的老人,又翻阅地方史《泾阳史话》《泾中校庆集》等文史资料。根据多方搜集到的翔实的有关资料,才理清了李润诚一生忠于党的事业之光辉历程。
李族祖居北仲山前范李村,世代农耕为本,先祖农闲时去塬下百谷镇做小本生意,年复一年勤苦辛劳,省吃俭用,终于在古镇的经纬堡(后改李家堡)购房置业落脚。1919年李润诚出生,父母供其从小念书,后在三原中学读书时就接受了共产主义进步教育,参加了渭北民先队任队长,还支持泾干中学发展学生组织。1936年10月参加工农红军,1937年1月加入共产党,毕业后因党的工作需要,被组织安排于户县教书作掩护,化名“李幼枝”,隐姓埋名为党的事业干地下工作。1941年,从户县回到石桥中学,仍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做党的地下工作。同年冬,因揭发校长吕永和贪污罪行,遭到当时县教育科科长陈子衡勾结县国民党部的迫害。由于在泾阳暂时处境不利,李润诚遵照省委指示,打入国民党部队38军孔从洲部接受新的任务。在河南豫西驻防与日寇作战中负伤,后回西安疗伤。
1945年春,再回石桥学校任教,同年夏,受中共省委肖江洪同志指示:“留地方工作,找公开职业掩护,等待时机。”1946年,李润诚受县教育科督学王子常推荐,担任百谷乡冶峪联立高级小学(人们习惯称“九娘庙小学”)校长。此学校是塬上宋家山人李均华在塬下百谷镇发迹有势后,为了塬上的孩子上学方便,拆去塬下被称“小泾阳”的社树堡,和其他村的庙祠檩椽砖瓦,拉运回白王村,建起的,他自己任校董。
西北塬在陕北红色割据时期,曾是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二支队的活动区域,队长苗稼祥被国民党枪杀就义后,西北塬党组织也停止了活动。九娘庙小学地处偏僻,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学校紧靠仲山天然屏障,翻过仲山与淳化红区相连,便于开展游击革命。1946年,中共泾阳县工委,依据其易躲易避便于游击战的条件,于此成立了党组织,任命李润诚为九娘庙党支部书记,领导地下革命工作。为了安全,李润诚又化名“张润”作掩护。接受任务后,李润诚首先积极做好党的统战工作,团结周边一批支持办学的地方绅士,稳住阵脚。先后和地方绅士陈伯鲁、蒙风岐、李伯嬴等几位理事交往,以真诚办学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们,使这些人能够与其诚心诚意合作共事。
他又不失党的原则,团结了百谷乡、石桥乡、冶峪乡的乡长、副乡长,泾阳县民兵团团长赵仲玉,参议会参议员张善学以及社会上一批有影响的名流和进步人士等,这些人为他的职业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对开展革命工作,提供极有利的活动阵地。
九娘庙小学地下党支部建立,西北塬有了党的组织,原来土地革命时期游击队播撒的“火种”,又开始燃烧起来。他又派人联络隐身的党员,经考验后恢复其党组织身份。李润诚再动员思想进步的教职人员参加革命阵营,聘请思想进步的青年来学校当教师,动员他们入党。当时小学共11名教师,其中有杜天明、李惠民、刘志诚、刘毕连、张炳贵、毛万铭等9名老师加入了党组织。学校除按教案为学生教课,还不时为学生传播革命道理,明确宣传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还教高年级学生唱“三川壮丽,物产丰富”等革命进步歌曲。
当时学校因有党的地下联络接头任务,每天晚上要安排党员教师巡校,李润诚因革命工作不方便住校长宿舍,晚上睡在看学校的西楼子上,或睡在学生宿舍凑合过夜。学校有校产地约20亩,养了一匹马名为耕种用,实是李校长特殊任务的“坐骑”。学校有枪支藏在庙内神座底下,若有党组织上下联络密信,李润诚严肃叮嘱同志:凡遇特殊情况立即将密信吞咽以免泄密。他还设法派党内同志打进“一贯道”,当选百谷乡第三保人民代表,自己当时也被选任百谷乡征粮委员会监察委员、乡调解委员会委员。为减轻农民负担,宣传动员四乡农民,开展抵抗缴粮、征兵、苛捐杂税的斗争。他和已被统战的几个敌伪乡长秘密商量,认为若硬抗不行,就采取软磨拖延的办法,总使得县衙的征兵、征粮、缴税等任务难以如期如数顺利落实。
护送北上的党干部、组织进步青年参加革命。1947年夏,户县的地下党干部雷文欣同志去边区汇报工作,因无适当人员护送暂住李家堡李润诚家,后又转移到寺底何村何明德家,通过地下联络站安排,李润诚等装扮成做生意的人将其安全护送至边区。兴平县进步青年付玉瑶、杨维波、屈光兴、梁风明等北上时,因口镇有国民党重兵把守,翻山羊肠小道他们又不熟,中途被阻折返至泾阳,泾阳地下党同志得知,请示九娘庙支部,安排护送几个青年至边区。1948年受上级指示,开展秘密向陕北输送革命新鲜血液的工作,李润诚联络泾干中学党组织的李梦烈、王林森、张从悌等同志,先后动员组织泾干中学的进步青年学生,分三次共60余人北上参加了革命。
营救党组织被捕同志,秘密策反国民党阵营。1949年,地下党员毛万铭同志的爱人,在冶峪乡被国民党37集团军政工处逮捕,李润诚通过地方绅士,花钱尽力,打通上层关系,使得革命家属安全回家…… 1949年2月,解放军神速兵出仲山,一举全歼了国民党20师,时任百谷乡乡长李耀林、国民兵团分队长李均华两股地方武装势力,亦为我党统战利用,他们未予抵抗。李耀林率部分人员及枪支来九娘庙投诚,李润诚立即联系上级,将投诚人员和枪支,交由组织派来的冯怛宽指导员接收,统一带回马栏由县委安排。
李均华当时从北上途中返回,说带人取枪后再去陕北革命。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残部后,迅速撤离了西北塬返回边区。国民党立即反扑清乡,派部队驻扎进九娘庙、范李村、上下祁堡等村,泾阳县自卫团驻扎北塬下的社树。当时泾阳西北地区再次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李均华未领人带武器返陕北(可能有不舍家财心理)。几天后即被国民党自卫团枪杀于王桥街道中心。
新中国成立前李润诚家也是很普通的农村家庭。在民国乱世土地荒芜时,土地仅“白菜价”,其父兄都是庄稼汉,当时老弟兄没分家,人口已增至30余人,老人看当时土地太不值钱,就先后于大渠北塬坡买地。赶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家置买靠天收成的旱地约110亩,全家几代人勤耕苦种,供生活日用、娃们念书。当时,大家庭日子也十分紧张。家里就一间经过收拾的土房子,兄弟们结婚时轮换当“婚房”用。李润诚自己参加了革命,又动员正在上学的三弟李述诚(参加革命后改名李舍生)于1947年北上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九娘庙小学几年间,因党的地下工作身份,难免有敌人眼线向国民党组织告密。1948年夏,国民党县党部派队伍前来抓捕他,时任百谷乡乡长是他的统战对象,趁县党部来人与其密议抓捕行动之机,即派心腹去李家堡,告知让其速逃离。李润诚因群众基础扎实,国民党多次抓捕有惊无险。兄弟几人参加革命,家人也跟着提心吊胆,风声若紧时,祖父母就安排自己留家,让全家分散去北原郑家庄李纪荣家、白王村亲戚等处分散躲藏避难。
1949年5月初,泾阳解放,李润诚被县委任命为百谷区第一任区委书记,同年9月调泾阳县委工作。1951年7月,因党的工作需要调去新疆工作,先后在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组织部、乌鲁木齐市地委组织部工作,后在喀什疏附县任常务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批斗挨整致腰残。1975年复职任卫生学校书记、校长,再后任新疆第一工人疗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至1983年离休。
2006年国庆节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乐泉带领自治区领导,分头慰问部分老红军和遗孀,李润诚被领导探望慰问。
2007年3月10日,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的李润诚在新疆逝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老干局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铁道部副部长,自治区党、政、军、兵团等领导同志送去花圈悼念。李老生前的好友、群众千余人参加了悼念活动。
2019年是李老前辈100周年诞辰,我们家乡人不会忘记他!他的革命事迹,永远记入功绩史册,他的身影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