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十三年的成就及现实启示
教学基地概况
一、历史概况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城北王家坪村,始建于1950年1月,馆址在南关交际处。1950年7月,重新组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建成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1997年,被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人事部和文化部列入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2008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主体建筑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全国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2011年,“延安革命史”基本陈列入选“全国十大基本陈列特别奖”。
二、主要建筑及历史文物
延安革命纪念馆背靠花豹山、面向延河水,占地140亩,馆名由郭沫若题写。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分6个展厅,展出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随着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红色旅游的升温和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原有的建筑和陈列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党中央决定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重建和各革命旧址的保护、维修列为全国革命纪念地建设项目之一。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投资2亿多元在王家坪原址重建新馆。新馆的建筑方案由全国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设计,将现代化理念融入延安传统的设计中,使新馆不仅规模宏大,功能齐全,而且庄严大方,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新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坐北面南,主体建筑与延河上有视觉冲击力的彩虹桥为轴线呈对称布局,为东西长222m,南北深119m的“┍┑”形建筑。主体建筑功能,分为公共活动设施区、陈列展览区、文物库区、办公区、设备用房区。新馆入口门廊和东西翼入口大门均采用拱形,和“窑洞墙”一起体现了延安地区建筑文化的传承,两面共矗立18个雕塑,展现了延安时期军民共同抗日的情景。整栋建筑除休息厅、楼梯间处设有较大的玻璃窗外,其它均为竖向带状和点状的窄窗。入馆台阶分为三台,隐喻共产党在延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阶段。纪念馆正门上方有郭沫若题写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金黄色馆名。3.8万平方米开阔而富有深刻内涵的纪念馆广场,在“┍┑”形建筑东西拐角的45°法线和中轴线相交处塑有16m高的毛主席纪念铜像,底座正面写着“毛泽东(1893—1976)”几个金色字体。馆前广场面积2.7万平方米,周围花坛植有松、柏、牡丹、月季、龙爪槐等名贵花草树木。
新馆的陈列内容将原有的历史顺序加专题改为按专题陈列,设计为六个单元。即第一单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第二单元: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试验区;第四单元: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第五单元: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确立;第六单元: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展品除大量运用馆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外,在形式设计上有了大的突破,集教育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于一体,尽可能提升展览品位,全景式展示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13年的辉煌业绩,使延安真正成为广大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感受优良传统,提高执政能力、寻求革命真经的大课堂和圣地。
三、教学情况
延安革命纪念馆已成为面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建馆40多年来,累计接待中外观众1800多万人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延安大学等干部教育机构常年在此开展现场教学。
教学目的
通过延安十三年历史的学习,深刻认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的辉煌业绩,学习延安十三年的历史经验,增强广大干部党性观念、感受优良传统,提高执政能力、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专题
延安是人们心中的圣地,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起点。从1935年10月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离开陕北,中共中央在陕北总共生活和战斗了13个年头。这13年,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的13年,是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的13年,更是中国革命事业由低谷走向高峰的13年。在延安这个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了广阔敌后战场,引领中华民族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延安这个红色中国的心脏,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居窑洞,胸怀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实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为最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统治,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石。在延安这个局部执政的“试验田”,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司法、军事等各个领域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绩,成为局部执政的“示范区”。在延安这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了新的伟大力量。延安十三年,其辉煌成就彪炳史册。
一、延安十三年的辉煌成就
(一)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虽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人才,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稳定的领导班子。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负总责,毛泽东进入政治局,协助周恩来做军事工作,实际是“张主党,毛主军”。到了延安,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正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从毛刘周朱开始,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领导集体。”这样一个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与延安时期党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密不可分,也与党对基本国情和革命规律的深刻认识密不可分,还与党的领导集体核心成员鲜明的个人特征密不可分。尤其是毛泽东以丰富的实践经验,顽强不屈的革命毅力,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深邃正确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党内外、国内外的高度认可和赞同,是通过实践斗争自然而然形成的。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才带领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二)创造了一种新的理论——毛泽东思想
党中央来延安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在延安13年,我们党特别是毛泽东,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潜心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先后写了一大批重要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据统计,《毛泽东选集》1至4卷第二版共收录的159篇文章中,有112篇写于延安的土窑洞里,占总数的70%还多;此外,《毛泽东文集》收入802篇,有385篇写于陕北;《毛泽东书信集》收入372篇,142篇写于陕北;《毛泽东军事文集》收入1628篇,938篇写于陕北。所以有人说:“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这些光辉著作,在哲学思想、军事理论、统一战线、革命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政策方面,都进行了深刻论述和独特阐释,使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也成为光照千秋万代的灯塔。
(三)取得了一个伟大胜利
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不断践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山河破碎,国将不国,亿万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共产党人挺身而立,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千钧重担。从党中央到达陕北至抗战胜利,在延安的窑洞里,共产党运筹帷幄,领导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共产党积极倡导和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总方针和游击战战术,并在华北、华中、东北、华南,一直到海南岛,开辟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多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民族解放的彻底胜利。解放战争爆发以后,共产党人仅用一年半时间,就用“小米加步枪”挫败了“飞机加大炮”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尤其是在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和瓦子街等战役的胜利,制定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政策,从而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进程。
(四)实践了一项“伟大工程”
在延安13年,共产党成功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把自己建设成了“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世界政党史上的壮举。在思想上,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党员干部逐渐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明白其真正要义,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际工作。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进行整顿,克服了存在的教条主义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在组织上,从严治党管党。对一些贪污堕落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从严从重惩治,毫不留情。比如,当黄克功犯罪有人以其过去的功劳求情时,毛泽东说:“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在作风上,中央领袖们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毛主席亲自种菜,一个信封正反面用了4次,而且他的生活标准很低,每月仅5块钱。即使这样,他还经常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所有日常开支不得超过上级规定的标准,边区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的生活都很苦,我们不能搞特殊。”在延安13年,上至中央领袖下至一般党员,都养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只做“公仆”不做“官”的传统和作风,实现了共产党人从严治党的诺言。
(五)造就了一批栋梁之材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延安13年,党中央办了很多干部学校,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仅抗大总校在延安共办了8期,培养了29072名干部,在共和国授予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中,约有半数以上在抗大工作学习过。所以,邓小平说:“抗日战争时期吸收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后来政治干部除了老红军以外,就靠(抗大)这批人,从这批‘三八式’里边选出的。”抗大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延安的黄埔军校”。“鲁艺”是抗战时期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而创办的一所学校,在1938年4月至1945年11月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共开办了文学系四届,戏剧、音乐、美术系各五届,培养学生685人,贺敬之、冯牧、李焕之、郑律成、王昆、于蓝、秦兆阳、黄钢等文学家、艺术家、记者均为鲁艺学员。正如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说的那样:“八年抗战期间,为其他解放区训练了四万个以上的政治、军事干部,及成千的文化和技术干部。”为新中国奠定了人才基础。
(六)积累了一种执政经验
在延安13年,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厉行新民主主义政治,颁布了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施政纲领,创造了既有广泛代表性又能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的“三三制”政权,使一切抗日的人民都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和地位;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开展空前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大刀阔斧地精兵简政,正确处理了“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东西”的矛盾,使人民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以“严”字当头,将法治与德治、治本与治标、监督与自律并重,对共产党员犯法者从重治罪,毫不松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斗争,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廉洁政府。所以著名华侨陈嘉庚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可以说党中央在延安13年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锻炼了执政本领,为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重要经验。
(七)培育了一种伟大精神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和压舱之石,形成于延安时期,起源于坚定理想信念的抗大精神,纯洁思想的整风精神,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以及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劳模精神等原生态延安精神。在延安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这种精神曾激励共产党汲取着理想信念的力量、追求真理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矢志奋斗的力量,克服了思想上动摇、斗志上低落、组织上涣散、行动上松弛等问题,战胜了政治上被打击、军事上被包围、经济上被封锁、宣传上被诬蔑等困难,实现了革命的巨大胜利和伟大转折。
二、延安十三年历史的现实启示
回望延安13年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对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延安13年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真理所在。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就取得成功;反之,就要遭受挫折甚至失败。延安13年,正因为我们坚持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策略,才能使革命化危为安转败为胜。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全党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朝着社会主义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二)始终坚持崇高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了它,就会得“软骨病”。延安13年,我们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不信马列信鬼神,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对此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所以,我们更应该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三)始终坚持党的中心任务
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中心任务。延安13年历史证明我们紧紧抓住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赶走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就是要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实现民主政治。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共产党扛起抗日旗帜,制定了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统一战线的政策,实行全面抗日路线,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抗日这项伟大任务。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一布局的核心,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以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并不断推向深入。一旦离开了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失败。
(四)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延安13年陕甘宁边区之所以成为模范的廉洁政府,最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实行了全面从严治党。从思想上树立理想信念,从纪律上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从监督上实行监督全覆盖,特别是严惩贪腐分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十八大以来,我们更是扎紧制度的笼子,遏制权力滋生腐败;对腐败零容忍,毫不手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强化纪检监督作用,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十八届六中全会更是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大会主题,进一步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只要我们一心一意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动摇,织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五)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延安13年的成功就在于我们始终把事业胜利的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埋头苦干,谦虚谨慎,不张扬。大生产运动就是最好的艰苦奋斗的生动教材。当前,一些铺张浪费、豪华奢侈的现象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古语说得好:“国奢则用费,用费则民贫。”只要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不丢掉,并且大力弘扬,我们的国家就能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我们的党员干部就能抵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我们党的执政就能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所以,虽然延安13年这段历史已经远离我们生活,但延安13年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对今天直至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推荐专题
1.延安时期的执政经验。
2.延安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思考题
1.党中央在延安13年有哪些辉煌业绩?
2.从延安13年中获得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