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父母: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成功教养的根本问题

决定孩子成长方式的是什么?是家庭财富、家族背景、教育环境,还是遗传基因……诚然,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会有一定影响,但绝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即便同是什么都不缺的世界富豪家庭,培养出的子女也大相径庭。其差异的背后,在于父母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不同。那么,成功父母所必备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每个孩子降临的那一刻,父母都是充满喜悦和憧憬的。但随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日常琐事的出现,我们最开始的感恩和欣喜逐渐消失。看到孩子不服管教时,我们会生气;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时,我们会焦虑;看到孩子发脾气时,我们会沮丧。此时我们可能会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我的孩子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呢?于是,我们开始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别人家的孩子,开始欣赏别人家的孩子的开朗、活泼、上进等优秀品质,而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总希望他能够更好。

想带好孩子,先问清楚自己几个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当我们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可能我们家的孩子正在羡慕别人家的父母呢!是的,如果站在孩子的视角,他们或许也会羡慕别人家的父母更贴心、更民主、更宽容。大多数父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我们的教养是没问题的,如果孩子出了问题,那么一定是孩子的问题;到了上学阶段,那就是学校老师的问题。这些视角,父母都将自己定义为了一个权威者的角色。所以,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口头禅是“你能不能听话点儿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话”由谁来定呢?听我们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改变了,孩子就会改变呢?

从现在起,请你把专注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找个安静的地方,抛开杂念,开始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完美的父母和完美的孩子吗?

● 你从来都认为你的教养方式是正确的吗?

● 你对自己的孩子真的百分百了解吗?

● 你认为育儿是父母需要学习的功课吗?

● 你认同解决亲子问题最关键的是父母修炼自己吗?

● 你认真思考过二十年后你的孩子会成为什么样子吗?

● 你对待孩子的方式能实现这个愿景吗?

● 你有刻意修炼能帮助你实现育儿愿景的能力吗?

● 你认为育儿有底层逻辑吗?

● 你觉得你是一位具备教养能力、充满能量的父母吗?

相信在很多父母的回答中“否”多于“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和完美的孩子,所以从今天起,摒弃你对自己和孩子近乎完美的要求。育儿,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你是正能量的父母吗?

当父母有足够的正能量的时候,才能给孩子的成长赋能,助益孩子的成长。反之,当父母有负能量的时候,孩子的成长会减速甚至倒退。而且,父母的能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对自己有挫败感、无助感,处于负能量端,那么你可以积极调整。当你充满正能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孩子也会吸收到你的正能量。

小叶的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小叶,在离婚的时候很痛苦。她的父母和亲戚都反对她离婚,理由是离婚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她向我咨询:“离婚真的会对孩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吗?”我说:“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离婚的父母,但是他们的孩子非常阳光,发展得也很好。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不是离不离婚,而是父母是否处于负能量中。即便不离婚,如果父母成天争吵或者因工作太忙而忽略孩子,这些负能量同样会传递到孩子身上。所以,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离婚带给你的痛苦最小化,把负能量最小化,同时积极重建你的正能量。这样你的孩子会在你的影响下,更快地走出阴影,并且跟其他孩子一样,健康、阳光地成长。”

她听了我的话后,决定带着孩子出去旅行散心。回来后,她平日里白天工作,下午接孩子;周末送孩子去辅导班上课,自己去做健身运动:每天都安排得很充实。当我再见到她时,她神采奕奕,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她说:“你告诉我的能量理论太有用了,当我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感觉生活充满希望的时候,我的孩子也改变了。他不像我刚离婚那会儿经常沉默了,性格变得开朗,也爱笑了。”

从朋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父母眼里的孩子的问题,其实解决的方法就在父母手里。想要改变孩子,第一步首先是改变父母自己。情绪心理学说,当我们失望、沮丧、无助,都是我们身体能量不足的表现。同样地,当我们在育儿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是我们教养能量不足的表现。当我们充满教养能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看到的不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而是助力孩子发展的机会;你会体验到更多积极的情绪;你会更加自信,相信你有能力给孩子成长的过程助力。同时,你会为为人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感,也会引导你的孩子朝着幸福和快乐的方向前进。因此,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消灭教养中的负能量,将自己变成一位正能量的父母。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知道我的教养方式可能有问题,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确实,生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养育孩子则并非轻而易举。

国外有一项调查,访谈了200位父母,发现大多数父母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的影响,而这些父母并没有质疑过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夫妻两人的教养理念不一样,往往是固执己见并指责对方。比如,父亲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采取很严厉的管教方式,但母亲却是溺爱孩子;而越是看到母亲溺爱,父亲越会感到焦虑,继而加重对孩子的苛责和约束。站在母亲的立场上,因为伴侣的教养方式太过严格,所以会退让底线,期望给孩子更多的宽容,以弥补对孩子的歉疚。这样家庭的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的问题。父母双方都处在了指责对方的负能量中,孩子的性格也会因此出现很多缺陷。

可见,育儿是一门功课,是一门需要我们放弃执念,放弃苛责,放弃完美主义,怀着谦虚并且敬畏的心去修炼的功课。亲爱的朋友,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请将“我的教养方式是百分百正确的”这个念头打个问号,将自己封闭的权威型思维模式转变为开放的学习型思维模式,这会帮助你更好地去思考哪些地方你做得很出色,而哪些地方你还有待提升。

树立“以终为始”的教养愿景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说,教育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那么就需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育儿问题上,父母需要提出的最根本、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呢?每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收到很多答案。出现次数很多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如何让孩子听我的话?如何让孩子更有主见?……这些问题反映出当下父母的困扰,也许是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但这些都不是最根本和最迫切的问题。

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著名学者吴伯凡谈到教育问题时说,“父母的最大悲哀就是到头来发现培养了一个看不起父母,甚至鄙视父母的人。”如果我们的孩子成绩很好,但是他却没有感恩之心,甚至瞧不起自己的父母,那么到时候,父母可能会说,真后悔生了这样一个不孝之子。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为什么会产生父母含辛茹苦地投入和付出,到头来得到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呢?原因是,父母的关注点错了。当你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并且将这个问题的优先级放在首位的时候,你的所有能量将聚焦在如何让孩子成绩优秀上,那孩子得到的暗示就是——只要学习好,父母就会满意,我就有资格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其他则不重要。

鹏程管理学院创始人王鹏程老师说过,焦点在哪里,时间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在育儿问题上,同样如此。因此,能否提出教养孩子最根本的问题,决定了我们的焦点是否放对了地方,我们的能量是否用在了正确的方向。

那么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呢?根本问题是:以终为始,树立教养愿景。请你找个安静的地方,认真地问自己:我希望20年后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并在白纸上写下你期待孩子所具有的人格品质的关键词。(注意:你所写下的不是事件结果,比如考个好大学,赚得200万等,而是“人格品质”)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进一步懂得人的意义,进一步明白人生存的价值和追求目标,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教育的重点是要关注人格健全、人格诸要素的协调发展,人的成长应当是健康的而不是畸形的,是人格完全的而不是残缺的。将人格品质而非事件作为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假如你的孩子想休学创业,你会支持吗?有些人觉得考个好大学是目标,有些人觉得出来创业才有前途。这些都是以事件作为目标,无法指导你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他们中有名牌大学毕业的,比如李彦宏;也有普通大学毕业的,比如马云;也有上大学休学的,比如扎克伯格。所以,将事件作为目标是没有参考意义的,而这些人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考了一个好大学,而是因为他们的人格品质,有魄力、有主见、敢于创新、坚韧、爱学习等——这些人格品质才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也正是这些人格品质支撑起我们育儿的导航系统,指引你方向,提醒你的教养方式是否有偏差。

曾经一位律师母亲请我吃饭时向我求助,说孩子没有主见,做事情不够自信,她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律师但却不知该如何引导。我观察发现,这位母亲在点菜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否决孩子的意见,坚持点了自己认为好吃且健康的菜。我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刚刚点菜的时候,你的行为并没有给孩子发展主见的机会。”这位母亲才恍然大悟。

当我们以事件“让孩子成为律师”作为导航的时候,往往看不到教养方式的问题,更找不到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这位母亲日复一日地替孩子做主的行为,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孩子越来越缺乏主见。在我的提醒下,这位妈妈将“主见”列为孩子的成长目标。她惊喜地发现,有了新目标后,她的行为有了依据,她也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比如:学校要求布置读书角,她会让孩子自己在网上选材料和下单,自己不再包办;家里的周末安排,她会先问问孩子的意见。最近一次寒假旅游,孩子还主动上网查攻略,帮助家里人制定了一天游玩路线。她说,现在她的焦虑越来越少,她不再那么担心孩子的未来了,不管孩子将来能否成为律师,她都相信孩子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看吧,这就是以人格品质为目标的力量!它就像成长路上的指向标,保证你的教养旅程不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