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烧饭饭:“厨师上门”重构社交和消费场景
还去餐厅吃饭?你过时了!还在家做饭?你也过时了!把厨师请进家门做饭吃,才最时髦。
做场景连接是未来O2O重要的发展趋势,“厨师O2O”正在成为O2O服务中的一个新门类。“烧饭饭”就是通过APP做这种场景连接服务的新平台,下面我们以它为例,看看为何厨师上门做饭能够成为时尚,“厨师O2O”在发展中又面临哪些问题?
一、“厨师上门”重构社交和消费场景
“烧饭饭”创始人张志坚进入餐饮行业不到一年时间,并且不会做饭。他这样介绍公司诞生的经过:“2014年9月,我跟一个风险投资人聊天,他问我要不要做上门服务,修电器、洗衣服、遛狗等,我拒绝了。‘要不要做上门做饭服务?’我觉得这个很不错,很符合我的需求,因为我是那种想在家吃但又不太会做饭的人,我没做任何市场调研就进入了这个领域,那时不知道市场已经有同类产品。”
张志坚所在公司有二十多人,分出三个人做烧饭饭这个项目,项目组启动资金为15万元,其中花了3000元用来做广告,剩下的去找厨师和搭建APP等。在做了一个月的时候,下单的人超出其预期数量。“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一旦人们懒的需求被满足,很容易上瘾,复单率很高。2015年元旦,公司业务主线转到烧饭饭项目。”
“我们开始只是卖服务,后来组合成套餐菜单,再后来跟京东合作。我们不做广告,而是用那些钱直接补贴用户。”
“烧饭饭”APP界面
二、消费场景迁移,“在家吃饭”市场巨大
张志坚认为,一个中国城市家庭的生活由两个“时区”组成:一是有小孩,一是没有小孩。家庭有小孩以后,业余生活以小孩为中心,包括在哪里吃饭,上小学前这种情形会更强烈。人生中,“在家吃饭”的消费场景会发生很多变化,怀孕期间、坐月子、上幼儿园、上小学这些消费场景都不一样。张志坚团队通过调查发现,烧饭饭的用户群以家里有小孩但没上学的家庭为主。
“在家吃饭”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场景,自己小家庭“在家吃饭”或者请人“在家吃饭”有很多好处,健康和经济是一方面的考虑,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愿景是做一个家庭用餐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中国人在餐饮方面的消费是‘二八开’,80%的钱花在家庭用餐,20%花在餐馆,家庭用餐市场份额是餐饮行业的4倍,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三、“厨师O2O”,至少能卖三类东西给用户
烧饭饭把家庭用餐分为两个场景,一是“很快吃饭”,二是在家“花时间吃饭”。张志坚称他们的品牌跟竞争对手不太一样,竞争对手的APP都叫“××厨师”,厨师上门对于“烧饭饭”只是其中的一项服务。
“我们为家庭用餐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卖三个东西给用户:一是卖服务,厨师上门。二是卖新鲜食材。三是卖成品。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社交场景在迁移,在家吃饭的市场很大,我们的愿景不是颠覆谁,就是想满足人们在家吃饭的欲望。”
四、四个“痛点”影响用户体验
“厨师O2O”代表了未来O2O服务的一个种类,虽然能解决某些人群的生活“痛点”,但是也能制造新的“痛点”,即有些细节还需要完善,否则容易影响用户体验。在实践中,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该类O2O服务提供商注意。
1.厨师不守时
厨师不守时怎么办?监督、评价体系待完善,对不靠谱厨师要有惩罚和退出机制。
多数用户预约厨师上门服务的主要目的是节约时间,当用户预约的厨师迟到两个小时,用户体验估计就不太好了。牛女士向餐饮老板内参讲述了自己预约厨师上门服务的经历:在某APP提前一日下单,约好第二天下午16:30厨师到家,18:30开餐,结果厨师晚上六点多才到,还是牛女士出门接的,厨师自己没找到,导致牛女士家里6位快70岁的老人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吃上饭。
牛女士表示,自己当时很想抱怨厨师,但考虑到厨师还要给做饭,怕影响厨师情绪,就不好多说什么,后来她在APP上做了评价,但也并没有APP方的工作人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她反而担忧自己的评价引起厨师的“报复”。
厨师上门服务新鲜、有趣,但监督、评价、考核体系没跟上,容易给个别厨师“钻空子”。服务平台的职能不只是“连接”,“连接”之后的配套服务如果跟不上,“连接”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用户黏性也就无从培养。
2.不熟悉操作环境和器械
主人真能彻底甩手?不熟悉操作环境和器械,费力指点厨师不比自己上手轻松。
“厨师O2O”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将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但对于用户来讲,这种解放不是首次体验就能完成的,厨师与客户、厨师与厨房之间的多次磨合,才能让该客户彻底解放。
以牛女士的这次体验为例,她家用的是“电陶炉”,而非明火,与厨师平日操作环境区别较大,包括炒锅、汤锅都是多数家庭较少用到的平底锅。为了让厨师更好地进行操作,对于火候和器械的性能,牛女士只能在旁边指导,甚至上手调节火势,而家里油盐酱醋的摆放位置、厨师想用的调料,都缺不了主人在旁跟进,整个过程下来,牛女士并未觉得有多轻松。因为自己厨艺并不生疏,所以牛女士觉得自己动手没准还能更快些。
牛女士认为,“这个服务本身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双方只磨合一次估计不行,最好是固定一个厨师,他对厨房环境熟悉了,可能双方才会有‘享受’服务的感觉。”
服务行业是一个会出现“意外”的行业,你的客户不会都是一个样子,厨具、操作环境都可能对厨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意外,对厨师O2O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对于厨师O2O服务,第一次体验不好不要泄气,同一个师傅再试一次,相互给一个机会,也许就能找到契合的点位。
3.形成完整闭环
刷碗等“后事”最好也“包”,厨师APP可以考虑与保洁公司合作,形成完整闭环。
在厨师上门服务APP预约时,上面会提示厨师服务“不含刷碗”,但会清洁操作台面。牛女士想能帮着清洁台面就OK了,要多少是多,自己仅仅是刷碗已经是一种解脱了。但是,当牛女士面对饭后的一堆锅碗瓢盆,第一个念头却是“应该配套个保洁服务”。
如果就餐人数少,饭后刷碗的工作量不算繁重,但如果是宴请多人,饭后的收拾工作也并不轻松,尤其是厨房被“陌生人”占领过,又多了一重“还原”的工作。
另外,牛女士发现,她约的这位厨师,喜欢油炸菜品,可能也是因为定下的菜式的原因,耗油量比日常自己在家操作时大很多,饭后的收拾也就增加了难度。
相信很多用户不仅希望从“做饭”中解放出来,更希望从“洗碗”中解脱。如果厨师服务结束后,配套的家政服务迅速补位,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O2O服务闭环,让厨师O2O服务的体验更佳。
4.管理松散,无法监管追踪
对厨师队伍管理仍较松散,线下“溢出”交易无法监管追踪,虽然方便但是也存在风险。
通过APP预定套餐,但想临时加菜怎么办?某APP上显示每加一道菜15元,但线上无法完成加菜交易,只能线下将钱直接给厨师。
这种线下交易很方便,对厨师的收益也没有影响,但对于厨师APP平台却暗藏风险。如果出现经济纠纷或者其他纠纷,厨师、用户之间均无法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也许你会觉得这种线下小额交易不会对大家造成影响,但对于不同的厨师、不同的用户,没有有力的制度约束,偶发案例也会制造出意外的麻烦。
厨师O2O是个挺美好的事儿,互联网时代,用餐场景的多元、迁移会让厨师O2O服务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因为“变懒”正在成为人类的趋势,成为人类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但是,厨师O2O个别细节服务的粗线条,或许容易成为行业发展的“坑”,减少变量,增加制度性约束条款,才能让用户在面对厨师上门服务时充满惊喜,而不是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