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学术(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道光《吴川县志》纂修概况及整理校录

道光《吴川县志》整理所据,系《广东历代方志集成·高州府部第十二》《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丛书由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高州府部》第十二册收有道光五年刻本和光绪十四年刻本两部吴川县志。,清道光五年(1825)刻本,道光本乃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题签“甲申年重修吴川县志,板藏吴川县署内”之字样。原书为蝴蝶装,版框高141毫米,宽109毫米,版心左右各九列,每列可排二十字。每页版心之鱼尾上方署有“吴川县志”四字,而卷次、目录与页码自上而下依次书于版心之象鼻处。

此本书前先有序、跋各一,其序为主持编修此书之吴川县知县李高魁所撰,其跋实为参编乾隆本吴川县志之岁贡生林式中所撰,可知道光本有序无跋,编修者将乾隆本跋置前为用。

次为编修者之职名。道光本由吴川县知县李高魁、儒学教谕欧阳礼与儒学训导叶载文总理,庚寅辛卯副榜东安学教谕林泰雯主笔,举人吴河光、李玉茗、吴家骏、吴懋基,贡生林德夫、陈国光、吴士奇纂修,廪生郑宇荣、莫比道、黄元律、吴挥猷、李昌泗、陈秉文、林昌裘,生员黄伟光、黄嵉、易河成、李伟光分辑,增生林居有督修,廪生黄华与生员林蔚林校阅。其中道光本主笔林泰雯曾参与纂修乾隆本。

次为辑录历代县志之序跋,凡十三篇。明代已轶本有明吴川知县周应鳌序一、前监察御史编管雷阳樊玉衡序一与邑举人吴廷彦跋一。康熙八年本三序三跋,其中知县黄若香序跋各一、高州知府蒋应泰序一、高州知府事黄云史序一、邑举人吴士望跋一与知县王如恒跋一。康熙二十六年本仅知县李球随序一。雍正本有知县盛熙祚序一与知县章国录跋一。乾隆本有知县沈峻序一与贡生林式中跋一。

次为此本之凡例:


志之为书,不越山川人物,制度文为。然其间撰述体裁,不无先后分合之异。旧志以天经地志王制,迄于杂志,区为十卷,各以类从,未免繁简悬殊,今依盛志,仍旧志条目,而差次其先后,庶卷秩停匀,便于观览。

作志通弊,每存自多之见,必欲窜易前人之旧,以示更新。每一纂辑,渐亡其故,数易之后,新者日增,故者日削,遂至湮没不传,偶有所见,尝为扼腕,今于旧志所载,即有可疑,而考通志郡志相符,悉皆存而不论。

古今作志者,例于条目之下,缀以小引,其初非不综核典要,铿锵可诵,沿习既久,不啻陈言相袭于于千手雷同,今概从李盛二志,类多直纪巅末,即间有加引者,亦不敢接摭拾浮词,致乖史体。

志一邑之事,似乎无取博征,然而上下数千百载,亦有资于考据。海滨僻陋,苦于无书可检,或遇一事抵牾,往往引端而不能竟其绪,每为快然,学殖荒落,深用自愧,惟博雅君子谅之。

志载人物节妇,以表德行、彰名教,考自宋以迄雍正间,数百年来前志所采录者,每项不过数十人。近今数十年间,德教益以昌明,风俗更加淳美。虽海隅士女,咸知重德行、崇名教,不妨广为搜采。占小善者,悉以录,乃君子善善从长之意,非为滥也。

志载古今艺文,以表风尚、存文献,亦君子善善从长之义。然必有关于一邑之典故者,则收之,惟恐不备。若夫题咏序记,越在他境,铭志诔词,载之家集,非一国之书,即其文可传正,恐不胜纪载故,从其略云。

仕宦诰敕类,不载于志乘,盖恩荣褒美,用光存殁,固朝廷之极典,子孙所当保守。前志止录有明萧、林、吴三公诰敕,不敢删却,今后则止录其姓名,诰章一概不录矣。

旧志志祥异,一则例用编年,而附以兴废之故,意诚善也,然取舍详略犹有未备,因其所纪少为增辑,更之曰事迹纪年。


由凡例中所述,并览前代各本可考知:

其一,旧志分十卷,依次为天经、地纪、王制、文教、官师、民事、人物、武备、艺文与杂志,各卷规模不一,繁简悬殊。道光本为求各卷停匀,便于观览,调整了旧志卷目次序,详见下文,于此不赘。

其二,不以己见窜易前人,对于旧志所载,即便有疑,若其与通志郡志所纪相符,悉不与更易,亦不滥加注,悉为保存旧志原貌。

其三,为表德行、彰名教,广为搜采近今数十年间吴川之人物、节妇,即便其善行微小,悉以收录,故此卷较之旧志颇有增扩。

其四,有关于吴川一邑典故之诗文,皆录入艺文志。而邑人关于他邑之题咏序记,以及载入家集之铭志诔词,则从略不收。

其五,本朝仕宦诰敕止录其姓名,诰章一概不录,仅存留明代萧、林、吴三公诰敕未删却。

其六,旧志中以编年体例将“灾异”收于“杂志卷”,道光本对其进行了增补,并更名为事迹纪年。

次为目录,可知道光本凡十卷。卷一为舆图、建制沿革、疆域、星野、气候,卷二为山川、城池、坊都附墟市、里甲、户口、赋役、屯田附外额、盐课、津梁、水利、邮传、恤政,卷三为学校、祀典、官署,卷四为坛庙、坊表、古迹、茔墓、风俗、土产,卷五为职官、名宦,卷六为武备、武职,卷七为选举、貤封、流寓,卷八为人物、节妇,卷九为事迹纪年,卷十为艺文。

乱之:道光本吴川志十卷,凡十四万九千一百八十一字,另有插图十一页。整理所据岭南美术出版社影印本脱漏凡十五页,其中卷一舆图缺第十一、十二两页。卷四茔墓缺第二十四至二十六页,土产缺第三十四、三十五两页。卷七选举缺第十一下、二十五上、二十六上三页,貤封缺第十一、十二两页,流寓缺第一、二两页。卷八人物缺第三十二页。卷九事迹纪年缺第二页。以上所缺之页,均已据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影印本补。岭南美术出版社影印本之卷四土产与卷七选举、貤封之章多有漫漶难辨,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则于版心处多有脱印,以致整列缺漏。两本参校补正,补苴罅漏,仍余八十字未能辨识者,皆暂以“囗”志之,以存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