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需要什么土壤
1980年,深圳被确立为开放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国际化城市,其速度令人惊艳。同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崛起的城市相比,成都非常年轻,却以难以置信的学习力吸收着国内外现代城市的精华,并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让许多精英人士、企业慕名而来。
2016年,成都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的“塔尖”,因此也称作“塔尖城市”。在2017年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都提交了把自己所在城市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的议案或提案,而有限的名额一度引发全国众多大城市的激烈竞争。
国家中心城市的提出,无疑让城市发展添砖加瓦,进入领先行驶的轨道。未来,这座“塔尖”城市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中国31处最宜居的地区,成都位居榜首。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成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其悠闲舒适的生活气息,形成了多样的经济产业群。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在众人心中与文娱、旅游、创意和高新技术这样的字眼密不可分。有数据显示,在大数据时代,相关产业新增企业注册资本最多的地区就是四川。[7]
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BBD)执行总经理尹康也谈道:
“成都的资源禀赋非常好,资源承载力强,这里有想法的年轻人特别多,生活氛围好,这些是基础。比如我们从事的信息化领域,成都一直很重视,天府软件园打造得非常早,积淀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在这里发展新经济,不管是医疗行业、媒体,还是像我们这样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个新产业,都能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岁月为这座城市赋予了太多跌宕的故事。对它的了解越多,我们就越发惊叹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资源输出与文化消费的考量
四川是一片丰饶的土地。一位在有机农业领域耕耘了数十年的企业家这样分析过:
“除了没有海洋,在陆地任何一种环境,都能在四川找到。海拔400米~4200米,有平原、丘陵、高山、湖泊、冰川、江、河,这就造成了我们生物的多样性,以及良好的生态。因为海拔的高低不同,我们全年有各样的气候,所以农产品供应和生产可以保持稳定持续。四川一年到头都有西红柿和黄瓜,比同纬度地区环境优越得多。”
四川在农业上的先天优势首先来自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四川省东部盆地地形,水网密布,四面环山。北面的秦岭—大巴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抵挡住了冬日里南下的寒流。而海拔300余米的平原到4000余米的高山,塑造出多样的地形和巨大的落差,为绝大多数动植物孕育了生长的空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则保证了每年1300~1500毫米的充沛降水。14万平方千米的紫色土壤,富含磷、钾等矿物养分,为农作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在战乱、瘟疫的肆虐下,蜀地非涝即旱,百姓不断遭受灾害。蜀国归为秦国麾下之后,为了改善当地境况,秦国下定决心彻底治理岷江水患,派出著名水利专家李冰前往蜀地任蜀守。经过详细的调研、设计,公元前256年,李冰率众人展开了水利修建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让过去的洪灾成为灌溉的源泉,成都平原自此转危为安,粮食产量大增。据《史记》记载: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由此可见成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基于此,最先在四川获得成功的一批民营企业都是农业公司。1982年刘永好四兄弟作为专业户起步,开始了在养殖业的创业;而就在第二年,刘汉元发明了“渠道金属流水网箱养鱼技术”,把目光投向了渔业养殖。他们一个建立了新希望,另一个成就了通威。这两家公司如同两个巨擘,把四川的农业发展带上了第一梯队。
生机勃勃的成都平原,让万物自然生长。这里的花草树木、河流山川赋予了人们崇尚自然的率性品格。在这片土地上,蜀人如同繁茂的谷物,随风飘摇自由洒脱。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与创造的因子在空中流动,孕育了无数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经济上,四川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家典当商行,设立了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民间银行;在文化上,这里诞生了司马相如、李白、苏东坡、巴金等一大批文豪,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给成都新经济的发展打下了鲜明的烙印。迅游科技创始人袁旭谈道:“天府之国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的人文环境适合注重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行业发展。”麦子学院创始人张凌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成都的发展得天独厚。“创新创造、开放包容”如今已是公众对成都文化最鲜明的描述,它为成都的新经济发展带来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创意环境。
洋葱视频创始人聂阳德也深有感触地说:“成都天然适合做创意经济、流量经济。这座城市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给内容领域创造了适宜的空气、土壤和水分。相对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人的创意和想象不断迸发。”
农业与文化,一实一虚、一前一后,如同巨树之根茎,滋养着成都平原,让万物恣意生长。
新旧产业交融诞生
在古代,江深竹静两三家的景象就是成都百姓的日常生活。蜀地的绿水烟波、西岭千秋雪,成为诸多大文豪的向往之地,激活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李白诗有云:
唐宋时期,随着北方丝绸之路开拓,成都成为国际大都市。城市的繁荣丝毫不影响古人将这和暖风光融入其中的热情。每家每户都有流水修竹,坐在庭前便可赏明月、观远山。如今我们虽然无法像古代先辈那样栽种翠竹,享有庭前流水映花,但成都百姓这份热爱生活、向往自然的热忱,依然延续至今。
古城发展历经几代沉浮,继大秦灭蜀的灾难过后,明末清初,繁华的成都迎来战乱,民不聊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得以养精蓄锐。秋风萧瑟复萧瑟,春光烂漫又烂漫,这座城市一直在静静地储存能量。成都的发展速度虽称不上最快,但它却一直在寻找曾经骨子里的那份纯真和朴实,一点点地拾回本真。于是,在厚积薄发的力量中,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在科技时代悄然崛起。
如今,成都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美,新旧元素在这座城市里融合碰撞,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气质。人们走在繁华艳丽的太古里商业街上,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幽静的大慈寺中,瞬间穿越千年,触摸玄奘取经时的心境。一边流光溢彩,一边千年岁月,这样的景色只在成都独有。
在新旧文明相遇之时,新旧产业也在互相改变。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作用下,新兴产业与城市文化相契合,为经济市场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制造业等也在借助创业者的互联网思维转型,焕发新生。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古蜀文明的开端。古老的农业自人类社会起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本源。农业是传统的,却也是复杂的,它不仅综合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地缘因素,还离不开农民对其规律的探索和遵循。生活在古代城市的百姓,不会想到几千年后,市民们只需加入会员制,就可以足不出户,享用到一站式蔬菜配送,而且在每一份蔬菜上都可以看到其农场出处、土壤和水质检测报告。
过去的农人自给自足、春种秋收,若遇到自然灾害便会面临饥寒交迫的生活。为了生存,这些农人带着自己的农作物沿街叫卖,这种碎片化、无规模、无体系的销售方式也极其不稳定。时光飞逝到现代社会,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颠覆了农业的运营。
新经济也正在改变着医疗产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医疗机构不仅提升了病患的看病效率,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医生、病患和药企之间还能实现资源共享。医联的创始人兼CEO王仕锐看到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推出了医生社交平台,上面汇集全国50多万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医生。由此,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实现了信息互通。小医院的医生遇到手足无措的病例,无须再为找不到专家指导而愁眉不展:只需在平台发布病例,三甲级医院的主任医师、甚至顶级专家都会纷纷相助提供建议。
对于病患而言,他们不用再为看病难、挂号难而奔忙。只要拿出手机、打开线上问诊平台、搜索科室,屏幕上就会出现全国各大医院的医生。病患可以浏览每一位医生的资历,进行线上咨询。有些病患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拿到电子处方,立刻开药下单,时间成本大大减少。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新零售等新思维不断冲击着传统行业的旧链条。当大多数人还在自己的思维框架里轮番打转时,那些善于捕捉契机和充满创新意识的优秀创业者早已跳了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着某个领域。这一思维,便是“新思想”和“旧行业”的重新组合,更是一个产业获得新生的宝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