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讲历史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赵高:后面的太监看过来

不管是秦时的宦官还是后来的太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传宗接代之愿望,无生产后代之功能。生理上的缺陷让他们性格大变,常伴于天子左右,出入宫帏之中,宫里宫外的头面人物整天相见,巨大的政治资源围绕周边,这使得他们对权力、对金钱的渴望被无限放大。

在中国历史上庞大的太监队伍中,秦朝的赵高是老一辈的杰出代表,其坐拥的权力之大,已经成了后世太监们学习的榜样。

别的太监可以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如说魏忠贤,他只敢称九千岁,不敢称万岁,心中还有所畏惧。而赵高呢,在万人之前,骑到一人之上,敢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威胁呵斥秦二世胡亥:这哪里是鹿,这明明是马呀!胡亥看着这个长着长角、长脖子的鹿说,对,对,就是马。这就是“指鹿为马”成语的来历。后世的太监哪一个比得上赵高的嚣张?

赵高完全可以说:后面的太监看过来,这里的世界真精彩,后面的太监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成绩吓坏。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个皇帝都太简单。

秦始皇这个皇帝一点都不简单,统一了六国、扩大了疆域,精力放在了外边,对于臣子有什么想法肯定顾不上,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走群众路线,与大臣们逐个谈心交流,一年到头也不会开个什么民主生活会,了解大臣们的为人、品行。

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按律当斩,但赵高巧言令色,迷惑秦始皇,最终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最后赵高居然成了秦国几乎可以与丞相李斯并驾齐驱的人物。

秦始皇死后,赵高感到机会来了,立马找到李斯,要把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扶上皇位。李斯开始时不同意,但是人家赵高的势力已经比他大多了,他不得不和赵高合作。当然赵高对李斯也没有完全摆出一副高压姿态,而是明之以理、晓之以利。他对李斯说,如果把太子扶苏弄上位,你李斯与太子的关系不如蒙恬,到时候姓蒙的会替代你的位置。而你扶胡亥上位,你有扶助之功,你还能够稳坐丞相位子。

于是刚刚年满二十岁的皇二代胡亥成了秦国的老大,史称“秦二世”。

胡亥上台之后,果然人如其名,不是一般的胡作非为。首先,他把十八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全部处死,简直是丧尽天良啊。其次,模仿老爸秦始皇,到全国各地去巡游。秦始皇巡游还有资本,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看看又有何妨?但秦二世显然就是去享受的。这激起了民愤。

如果胡亥是个好孩子,赵高也不会把他推上皇位。就是因为他很“简单”,赵高才能够轻松地控制他。果然,赵高对秦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威仪,使人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陛下年纪还轻,如果在众臣面前不经意地暴露了弱点,恐为天下人耻笑。故陛下不如居内朝处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辅佐。这样,人人都会称颂皇上的圣明。

这样一来,秦二世不再处理政事,全部交给了赵高。赵高此时把目光移向了丞相李斯。李斯这个外来打工仔,一心帮着秦始皇打天下、守江山,也没有注意培植自己的势力,被赵高这个本土派干部基本架空了。赵高成了实际上的皇帝之后,立马找了个理由把李斯腰斩了。

在赵高的折腾之下,秦国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农民起义。等到胡亥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太迟了,因为赵高的势力已经不可撼动了,他不得已之下拔剑自杀。

逼着皇帝自杀,这种业绩在太监之中可谓独步天下了。

坏孩子胡亥死后,赵高做起了皇帝梦。赵高摘下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的血统,准备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赵高这才感到自己的罪恶达到了“天弗与,群臣弗与”的程度,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子婴。由于秦的力量已大为削弱,子婴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子婴早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被赵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子婴不愿重蹈胡亥的覆辙,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把赵高干掉了。

赵高的下场是注定的,但他也创造了一个纪录:凭借一己之力,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就把一个强盛无比的国家搞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