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现代家庭在经济生活中同时面临两个重要决策:一是如何将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二是如何将家庭经济资源在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配置。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余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和金融市场亦有长足发展,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首先,中国家庭已经逐步从过去那种狭隘的、仅仅依靠存款生息来管理资产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初步呈现多元化趋势,现金持有比重不断下降,通过有价证券进行投资理财的方式开始成为家庭的重要投资选择。
其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既是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又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紧密联系。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家庭金融资产在动员储蓄转化为投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导致整体储蓄率过高,对股票等风险性金融市场的参与率过低,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最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理财产品的日益丰富,家庭可以选择的投资方案不断增加。通过金融创新,未来还会不断出现各种新的金融工具。尽管家庭可以根据偏好,不同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及其流动性、安全性方面的特征形成家庭金融资产组合,但多数家庭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储备,在金融资产选择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盲目性、跟随性、冲动性。由此派生出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相关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
(1)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如何?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趋势?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选择的要求?
(2)中国居民家庭在各类金融市场的参与率如何?影响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3)中国居民家庭持有各种金融资产的数量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的因素有哪些?
(4)中国居民家庭配置在各类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是否合理?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5)“关系”和社会网络等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因素将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什么影响?影响机制和作用渠道又是什么?
(6)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不同财富阶层的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行为上有无系统性差别?贫富差距扩大将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什么影响,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和作用机制产生影响的?
正如Campbell(2006)、甘犁等(2013)所言,有关家庭金融的理论研究和经验解释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我们认识家庭的金融行为规律,对以上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深入理解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还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金融市场发展及其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现实联系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因此,在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还具有深刻的政策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