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阅读过语言沟通类书籍的读者,或观看过语言沟通类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者,或多或少有这样一种感受:书本上或视频中讲到的沟通方法和表达技巧,一看好像都知道怎么做,但自己在沟通实践中就是做不到位。这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的。只有当读者或学习者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勤加练习,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下面就如何使用好本书,从学生的沟通需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课堂训练、配套资源和使用方法等方面与读者进行交流。
一、瞄准学生需求,讲求学以致用
大学生在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需要完成各种沟通任务,这也是许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大学期间,融入一个新集体,需要自我介绍、竞选各级各类学生干部等;参加各类学生活动,诸如新生风采展示大赛、新生辩论赛、新生演讲比赛、学生主持人大赛等;取得各方面的成绩,需要用语言表达去展示,比如评奖评优展示、寒暑假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竞选各类先进个人等;从事科研工作,需要申报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科技项目中期考核和结项汇报等;毕业之际,面临保研考研面试、求职面试、毕业论文答辩等,都需要用语言表达去完成。升学后,研究生要与导师经常沟通,参加学术活动、作学术报告等;步入职场,与领导沟通、与同事沟通、与下属沟通等,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去完成,还得追求高质量的沟通艺术。本书结合大学生和初入职场人士的现实需求,讲解各种情形下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技能,讲求学以致用,帮助读者在大学阶段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
二、推广教改经验,设置教学专题
2012年以来,我在天津大学面向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和辅修学位的学生开设了“语言交际艺术”和“语言表达技能培养”课程。2013年,面向作为“国家试点学院”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工程科学实验班开设了“中文沟通与写作”课程。2015年,面向天津大学求是学部机械工程专业和建筑工程专业、文学院英语专业、智能与计算学部动画专业,开设了“语言沟通”类课程。这些专业分别属于工科类、文科类和艺术类。不同类型的专业,对沟通的教学需求是不同的,或者说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编写此类课程的教学用书时,如何满足普适性需求,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和需要攻克的难点。
为增强对不同专业的适用性,本书采用了模块化形式,各章的内容相对独立。在对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进行概述后,分专题讲解各章内容。因为沟通的心理准备和体态语的运用是贯穿所有沟通方式的,所以本书先设置“自我认知与沟通素养”专题内容;然后分别从日常交际、个人展示、集体交流、保研考研与求职面试、职场语言和教学语言等方面进行讲解,内容安排的顺序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大致对应,有利于大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沟通能力,也便于大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去实践。
三、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课堂训练
语言沟通的知识是“死”的,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活”起来。在编排上,本书为了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专门设置了“课堂训练”环节,将“课堂训练”置于“知识串讲”之前,也是为了凸显“课堂训练”的重要性。本书将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问题设置为课堂训练题,意在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先练后讲,肯定课堂练习中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指出其有待改进之处,将沟通知识融入教师的点评之中,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将沟通知识转化为沟通能力。
在有限的篇幅和课时内,设计哪些内容、哪些模块、哪些训练题才有助于学生尽快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学以致用,并且为以后步入职场奠定基础,本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尝试。任课教师可选用本书的课堂训练题或根据专业需求自行设计练习题进行课堂训练。课堂训练是训练学生沟通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讲授这类课程时,一定要把学生请到讲台上进行课堂练习。光说不练是“假把式”,要提升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唯有不断实践方能奏效。
四、分享教学资源,敬请匡谬补缺
书的厚度是有限的,但电子资源的拓展可以是无限的。基于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职场的沟通需求,本书设计了八章内容,但难以涵盖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根据教学实践情况,本书将丰富的教学内容以电子资源的形式进行持续性拓展。读者可登录人邮教育社区(www.ryjiaoyu.com),下载本书的相关电子资源,具体包括配套PPT课件、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和一些沟通经验之谈等,相关资源将持续更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参考了大量资料,引用了一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材料,在此向在本书中直接引用和参考的已注明和未注明的教材、专著、文章、案例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另外,本书的编写虽结合了本人近年来开设“中文沟通与写作”“语言交际艺术”等课程的一点体会,但囿于学识阅历,浅见寡闻,难免有误,恳请匡正。
王用源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