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贴标签”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妈妈无意中跟其他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特别挑食!”“孩子性格太内向了!”“孩子特别不喜欢阅读。”“孩子比较敏感、怕羞。”这些都是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了一个标签,而且这种标签多数是负面的。有的父母即便当着孩子的面也毫无顾忌地说一些中伤孩子的话。
殊不知,父母无心的一句话,就给孩子贴了标签、扣了帽子。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标签会像个魔咒一样跟随着孩子,成人给孩子贴标签,就相当于对他进行了角色塑造,他们按照父母标签设定的角色去表演,演着演着,孩子真的会朝那个方向去发展,哪怕他原本并不是那个样子。被说成“书呆子”的孩子,可能原本想做一个体育运动员;被贴上“好动”标签的孩子,也许接受了心理暗示,放弃了尝试安安静静拉大提琴的音乐家之路。
所以,无条件的接纳是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扣帽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把孩子的问题行为和孩子本身的价值区分开才是对孩子的爱。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如果被允许、接纳犯错误,并且有机会修正错误,内心就会植入力量,面对问题也就越来越主动和自信!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美国的父母会对孩子说:宝宝,无论你以后是健康还是病弱、聪明还是愚笨、听话还是捣蛋、漂亮还是丑陋、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是无条件的爱。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和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他们爱孩子,尽情地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尊重、鼓励、欣赏、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有父母的爱在后面支撑,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都无所畏惧:“我爸妈爱我,肯定我。”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而父母给孩子贴标签就是一种附加条件的爱,或者是无意识下犯的错误。你贴了一个标签,说明你在意孩子的不完美,也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的,你更喜欢完美无缺的孩子。
不贴负面标签是父母必须做到的,更大的智慧是“偷偷”夸奖孩子,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尤其在别人的面前表扬孩子会使激励效果大大增加,所以不妨试试贴个正面的标签吧。比如,常常夸孩子“爱阅读”“学习特别有毅力”“做事从不拖拉”“特别让家长省心”……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在父母积极的暗示下越变越好,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