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简单又高效的记忆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2

各种记忆误区

过目不忘

之前我每次给大家做快速记忆的展示,初次接触这种技能展示的人会好奇地问我:赵老师,你是不是经历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忘记?当然不是,在生活中,如果我不使用这一套系统,我对自己所有经历的事情的记忆能力跟其他人是一样的。

我们脑力圈的很多人喜欢给别人举一些案例,说全球有20多个人可以做到对生活中的任何细节信息都可以清晰地回忆,甚至有的人读了2000本书都可以一字不漏全部背诵出来。我不否认奇迹的存在,但是我在生活中从没见过这样的人,更没有数过是不是20个,所以各位读者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端正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新闻。

生活中很多人对记忆方法的理解,当然也是很多教记忆方法的机构宣传常用的标语:过目不忘。对于“过目不忘”这个成语,我们的理解是我们对想要记忆的信息只看一遍,就可以全部记住。遗忘总是存在的,而且我们似乎无法把握生命中的哪一场经历、哪一种信息、哪一个瞬间会让我们很快忘掉,或者让我们终生记忆,正常人的大脑只会选择性地记忆所接收到的信息。我在使用记忆方法时,可以让自己把想记忆地信息在需要回忆它的时候,尽可能正确地回忆出来,而且我们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在理解能力的参与下,或许单纯快速地过目是不够的,我们还是需要花一点点时间来理解它。

过目不忘不假,但现实生活也不是电影。

短时记忆

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永远记住知识本身,但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记了忘、忘了记的经历,导致怀疑自己学习能力是不是有问题。很多人认为快速记忆方法是短时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就像在表演的时候很快记住了一副扑克牌的顺序,但是过几天这副扑克牌的顺序就已经忘记。

在我参加世界比赛期间,在赛场上我所记忆的数字、扑克等比赛信息,在状态比较好,且没有任何复习的情况下,过五六天之后去回忆,基本能回忆出所有的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复习的话,慢慢地我就会把这些信息给忘掉,甚至忘得一干二净。当然,比赛记忆的是没有太多理解意义上的内容,我们生活、学习中的内容,因为加入了大量的理解,所以很少出现忘得一干二净的情况。

世界记忆冠军也不能做到任何信息记忆一遍就终生不忘(据说大象可以,但也只是“锯”说,“斧子”没有说过,我们更无法验证)。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证明,复习是保证大脑中信息存留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的记忆方法同我们原始的记忆方式比较,的确可以增加我们对信息印象的清晰度、准确度,甚至持久度,但不代表终生不忘。所以我们即使运用记忆方法记忆知识,也需要对内容进行复习,具体的复习方式我不需要讲,学完记忆方法你就会了复习方法,如果你还是担心自己找不到很好的复习方式,不如听我的,先去尝试把记忆的方法运用好。因为如果你能到达复习这一阶段,证明你前面熟练使用方法记忆信息已完成,此时你对大脑记忆的理解和收获,完全可以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方法麻烦

很多第一次跟我见面的朋友,当他们知道我是记忆大师,会开门见山地让我现场教他们一些方法来记忆他们当下学习、工作中的内容。刚开始这种情况下,我很乐意分享,但后来我便不再直接分享方法。不是我不愿意把这个技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而是在他们没有进行练习、没有任何记忆基础的情况下,我直接把方法给他们,他们不仅没有觉得记忆更容易,反而觉得方法太麻烦,导致他们边想方法边去记忆,花的时间更多了,最后对这个方法失去兴趣和信心。

任何一项技能的熟练应用都需要花时间来练习,记忆方法就是一个思维层面的工具,而使用工具就需要首先对工具进行熟悉和练习。就像吃饭,用手抓是最快、最简单的,但是当你把筷子使用熟练,你就可以更轻松地品尝任何食物,包括火锅。

碍于理解

我们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成图像完成了一本书的记忆,记忆的图像跟书中内容的原意好多没有任何关系。于是有人就说了,把内容进行了这么大程度的曲解,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图像,这不是影响我对书的理解和应用吗?我很想问一下,用你原来的方式,你记完了,你就可以理解、应用了?退一步,用你原来的方式一本书你能这么快记住?所以本书当中有一句话会重复出现多次:记忆是记忆,理解是理解。

当然,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比如三四岁就跟着广播一句一句地读《弟子规》《百家姓》等,这一点我觉得不管他们能背诵多与少,我都觉得非常好。但是有些家长往往想让他们能领先于起跑线,就问我能不能用我的方法教五六岁甚至更小的小孩子去背诵《弟子规》之类,我会直接拒绝。年龄太小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看到什么认识什么,听到什么模仿什么,就可以了。本书所讲的这一套方法需要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是你成长到一定阶段才需要的能力,就像上小学的你不需要会开车一样。所以市面上有一些把《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经典,谐音成看似很符合记忆方法的内容让小孩子来背诵,我是很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