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启发VS批判
在传统的人际沟通模式中,人们一旦遇到对方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便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尽力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而这种说服的方式,多少会伴随批判性的语言。例如,为了反驳对方的观点,让对方认同自己,通常情况下,我门采取的方式是,将对方观点的不足之处一一列举出来,进而与自己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凸显自己的优势,从而让对方认同自己。但是,批判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打击对方的积极性,形成逆反心理,导致沟通无法顺利进行。
因此,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教练式沟通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倾听和提问,引导对方进行深入思考,即启发对方,让双方意见达成一致,而不是强制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有对某个想法或者观点进行深入思考,得到启发之后,才会发自内心认同对方。也只有真正认同对方的观点,沟通才能继续有效进行下去。所以,教练式沟通强调要通过深入沟通启发员工思考,促进沟通目标达成。而在沟通中,启发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
(1)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员工畅所欲言
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中,人们更多在“说”而非“问”,即便询问,也大都是一些封闭式的问题,如“你是不是认同我的观点?”这种封闭式的问题,答案只有两种,是或者不是,员工根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思考,就能给出答案,而我们也无法从这种单调的答案中获得更多的消息。
但是开放性问题不同。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如“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才更好”。这种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对方必须经过自己深思熟虑才能给出答案。所以说,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对方启发性思维,激发对方的意识,让他们能够通过思考问题,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而解决问题。所以,教练式沟通中提倡采取开放式的问题进行提问,让人们能够就该问题畅所欲言,展开全面的、深入的思考。
试想一下,上面的案例中,如果当员工遇到问题向管理者求助的时候,管理者直接说:“你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好吗?”员工还会愿意跟管理者继续沟通吗?显然不会。首先,管理者的语气带有一定的批判性,会严重伤害员工的自尊。其次,这种封闭式的问题无法引发员工继续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只能回答自己做得不够好来终止这次沟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意味着沟通失败。所以说,该管理者之所以能让沟通顺利进行,并成功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就是因为通过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启发了员工思考。
(2)循序渐进,让对方保持系统性思考
提问题,并非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很容易给对方造成思维上的困扰,阻碍对方深入思考。因此,为了让对方能够清晰思考并回答你的问题,提问的时候就需要逐级深入,循序渐进。这种问题能够确保对方在较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思考。
换句话说,就是既要学会提问,也要懂得追问。例如,上述案例中,管理者在询问员工“产品的优点”后,关注了关键信息,并一直往下追问,以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直到员工回答“‘90后’并不在乎性价比”。通过这种追问,能让员工集中注意力保持系统性思考,进而挖掘问题本质,顺利解决问题。
(3)避免引导性问题,要让对方独立思考
在沟通中,我们常常为了让对方与自己的观点达成一致,而采取引导式的问题。例如,上述案例中,为了引导员工思考,很多管理者会直接说:“我觉得你这个方案不太适合年轻人,年轻人更活跃,你这个方案显得太老土,你认为呢?”管理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一方面因为建议性太强阻碍了员工思考,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评判性,无疑会打击员工的自信心,让员工无法深入思考。
在教练式沟通中,提问主要是为了引导对方独立思考,让他们自我反思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在提问的时候,要避免提出引导性太强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疑问句式,如“谁”“基于什么”“多少”。但是这里不建议采用“为什么”“如何”这种疑问词开头。因为这种疑问词本身就包含一定的批判性,很容易让双方之间产生冲突。
沟通的目的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批判对方,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深入对方内心,提出能够启发对方思考的问题,进而让双方达成一致的观点。在沟通过程中,启发思考,不仅能够让沟通更加深入,从某种程度来看,还能激励对方积极思考,进而激发对方的潜能,让沟通更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