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手工饰品设计与制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二 民族元素在手针工艺饰品中的运用

任务目标

1.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手工艺。

3.了解中国的四大名绣。

任务描述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特点,把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手针工艺的民族服饰精髓运用到服饰品设计中。

任务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服饰文化及手工艺特点。

1.分组收集少数民族服饰图片,每组至少收集5~8个少数民族服饰图片。

2.能识别我国四大名绣的作品,并能讲述各自的特点。

任务实施

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简述

民族元素就是从民族服饰中提炼的一些形式要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造型、结构、材料、工艺、图案、色彩搭配等方面。民族元素不仅仅局限于服饰方面,也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

中国的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服饰变迁史,它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反映与记录。清楚某一民族的服饰变迁史,有助于加深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图1-3)。


图1-3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服饰

二、少数民族手工艺简述

我国各民族为生活和审美需要,就地取材,自己创作生产并使用与欣赏的手工艺,简称民族手工艺。在欧美国家,少数民族手工艺被称为部落手工艺。我国少数民族手工艺的品类有很多,主要有织锦,如壮锦、瑶锦、黎锦、傣锦、藏族氆氇;刺绣(图1-4),如苗族、瑶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刺绣;挑花;印染(图1-5),如苗族扎染(图1-6)、苗族蜡染(图1-7)、维吾尔族彩印花布;地毯,如维吾尔族和藏族地毯、维吾尔族花毡;雕塑,如蒙古族骨雕和角雕、赫哲族和鄂伦春族桦树皮雕刻、藏族酥油塑;编织,如苗族竹编、蒙古族哲里木柳编;漆器,如彝族漆器;编结,如朝鲜族钩针编结;金属工艺,如蒙古族铜制品、少数民族首饰和刀具等。


图1-4 刺绣


图1-5 印染


图1-6 苗族扎染


图1-7 苗族蜡染

三、中国四大名绣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四大名绣指的是汉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苏绣、粤绣、蜀绣和湘绣。除了四大名绣,在我国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彝族、傣族、布依族、哈萨克族、瑶族、苗族、土家族、景颇族、侗族、白族、壮族、蒙古族、藏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粤、蜀、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最广,影响最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1.苏绣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那里濒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妇女素有绣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图1-8)。


图1-8 苏绣作品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以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名满天下。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线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

2.粤绣

粤绣,包括广绣和潮绣。其以广绣为代表,是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是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图1-9)。


图1-9 粤绣作品

粤绣大致分为两大品类:一是盘金刺绣,二是丝绒刺绣。盘金刺绣以金线为主,辅以彩线刺绣,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雍容华贵。丝绒刺绣开丝纤细,色彩缤纷,绣出的花鸟尤其精美。

广绣所使用的基本材料有丝绒、真丝、金线、银线、金绒混合等几大类。其中金银绣独具装饰性,它的构图饱满匀称,色彩辉煌,显得富丽华贵。

广绣的色彩主要分为两类:“威彩”以较饱满的色彩为主调;“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例如,绣喜帐用“威彩”,绣文房用品用“淡彩”。

广绣以构图匀称、色彩斑斓、极富装饰性著称。在清代中叶有许多外国商人慕广绣之名前来广州大量订购广绣,有的商人还带来外国国王肖像、耶稣像或一些图画照片进行来样加工订货。广绣从清代起就已闻名海外,其产品行销海外,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国内,有不少广绣佳作,被作为贡品贡献给历代皇帝,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

人物绣与花鸟绣是广绣的特色产品,其中人物绣是广绣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根据画稿的不同要求,以虚实、疏密、层层叠绣、渗绣,线面结合等不同的绣制方法来达到形神兼备的中外人士肖像。广绣花鸟则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它具有构图精密、色彩秀丽分明、针法多变、主题突出等特点。

3.蜀绣

蜀绣,亦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刺绣产品的总称。蜀绣的历史也很悠久,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当时蜀中的刺绣已十分闻名,并且蜀绣与蜀锦并列被视为蜀地名产。蜀绣的纯观赏性作品相对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以花鸟虫鱼、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为主,颇具喜庆色彩,绣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画屏上。清代中后期,蜀绣在当地传统刺绣技法的基础上吸取了顾绣和苏绣的长处,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绣之一。蜀绣用针工整、平齐光亮、丝路清晰、不加代笔,花纹边缘如同刀切一般齐整,色彩鲜丽(图1-10)。


图1-10 蜀绣作品

蜀绣起源于川西汉族民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且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蜀绣作品选材丰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包括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讲究“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绣品的种类繁多,包括被面、枕套、衣服、鞋和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精美艺术品。

4.湘绣


图1-11 湘绣作品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湘绣绣品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早前,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了满足一批新发迹的新贵,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代替了顾绣。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理,防止起毛,这种绣品在当地被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逼真,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是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色彩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图1-11)。

四、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

壮锦是广西壮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广西少数民族工艺品种类繁多,光是壮锦生产的手工艺品,就多不胜数。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包括壮锦领带夹、壮锦扇子、壮锦钱包、壮锦名片夹、广西绣球等少数民族工艺品。湘光织锦坊主要生产壮锦工艺品,致力于各种壮锦工艺品的传承与生产(图1-12)。

广西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壮锦为主,在传统的竹笼机上手工编织各种图案的壮锦织片,然后生产各种特色手工艺品,在广西地区占据主要地位(图1-13)。

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之一。一般的绣球大都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的图形则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是绣球中的极品(图1-14)。


图1-12 壮锦


图1-13 壮锦的制作


图1-14 绣球

拓展练习

1.分组收集5~8个少数民族服饰图片。

2.根据收集的少数民族服饰图片,分析各民族服饰中图案纹样的特点,提取其具有代表性与特色的图案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