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与实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项目二 成本核算岗位认知

知识目标:

• 理解成本核算的对象

• 掌握成本核算岗位的职能和任务

• 理解成本核算的组织工作

技能目标:

• 了解成本核算的工作职责

• 能够判别企业适用的成本核算的组织形式

项目导言:

现代成本核算岗位应当具有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各项职能。要保证成本核算工作质量和完成成本核算工作任务,就应当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岗位的基础工作。合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必须有合适的成本核算机构、合格的成本核算人员和必要的制度保证。

2.1 成本核算的职能与任务

一、成本核算的对象

成本核算的对象指的是成本核算工作中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成本核算的对象可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核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及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的概念和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变化,成本核算的对象也相应地发展、变化。现代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有关的期间费用和各种专项成本。

二、成本核算工作的职能

成本核算工作的职能,是指成本核算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核算工作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依据与成本有关的数据、信息和其他有关的资料,并结合未来的发展变化情况,运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变化趋势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分析和估测。通过成本预测,有助于选择最优方案合理组织生产,从而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成本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编制成本计划时,应预测企业计划期目标成本,以及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和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总成本水平和成本变化的趋势;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预测和计划,对其中的成本进行预测,从而揭示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程度;根据日常的核算资料和经营管理的状况,预测单位产品成本水平的变化趋势;运用各项成本指标和有关资料预测企业各项技术经济工作的经济效果。

2. 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以成本预测的数据或情况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专门的方法,对有关方案进行判断、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成本方案的过程。进行正确的成本决策,有助于企业科学、合理地编制成本计划,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 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指根据决策所确定的目标,确定计划期内为完成计划产量所应发生的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同时也提出为完成上述成本指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企业的成本计划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按照生产要素确定的生产耗费编制生产费用预算,如变动性制造费用采用弹性预算,固定性制造费用采用固定预算;按照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即按产品成本项目编制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4.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按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或成本计划指标,对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并将其限制在标准成本或计划内,同时揭示和反馈实际与标准或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以使实际成本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成本控制,可促使企业顺利完成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是:对各种费用开支进行控制;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料进行控制;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5.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对经营活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并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工作的核心。成本核算的过程,既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耗资进行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发生实施控制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未来的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6.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通过与本期计划成本、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成本变动的因素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本分析一般在事后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全部产品总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单位产品成本分析、生产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对比分析等。通过成本分析,可以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为未来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以及编制新的成本计划提供资料。

7. 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地对成本计划或成本控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结合责任单位的业绩给予必要的奖惩,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执行成本计划的积极性。

成本考核的指标主要有:全部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成本差异率以及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成本核算工作的各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体系中,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这是因为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必须以过去的成本核算资料为重要依据;成本控制也需要依据成本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实施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更需要成本核算提供成本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数据资料。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核算工作;没有成本核算职能,也就不存在成本核算工作的其他职能。成本核算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核算工作只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两部分内容,而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成本核算才是现代的广义的成本核算工作,实际上也就是成本管理。

三、成本核算工作的任务

1.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

只有成本数据正确可靠,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成本资料不能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不仅难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进行成本决策,而且还会影响利润的正确计量和存货的正确计价,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可以使企业的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作为制定售价、做出成本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2. 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

优化成本决策,需要在科学的成本预测基础上收集整理各种成本信息,在现实和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生产每件合格产品所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为了优化成本决策,需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使之在处理每一项业务活动时都能自觉地考虑和重视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把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消除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首先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自主管理,进行自我控制,以促使其提高技术,厉行节约,注重效益;其次是遵守各项法规的规定,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等挤占成本。

4. 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加强成本责任考核

成本责任制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和执行人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做的规定,是激发职工降低成本的责任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办法。建立成本责任制度,要把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职工的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本相结合;各责任单位与个人要承担降低成本之责,执行成本计划之权,获得奖惩之利。实行成本责任制度时,成本核算工作要以责任者为核算对象,按责任的归属对所发生的可控成本进行记录、汇总、分配整理、计算、传递和报告,并根据各责任单位或个人的实际可控成本与其目标成本相比较,揭示差异,寻找原因,据以确定奖惩并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

2.2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为了加强成本审核、控制,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成本,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一、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费用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一般来说,企业需要设置以下原始记录。

(1)反映材料物资动态的原始记录,如领料单、退料单、材料盘点盈亏报告单等。

(2)反映劳动耗费的原始记录,如考勤表、加班加点记录、工资结算单等。

(3)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的原始记录,如生产通知书、产品入库单、废品报告单等。

二、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是企业根据本单位当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生产经营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等方面所规定的应达到的指标。定额数据需要随着企业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及时修订,否则对企业的管理是一件不利的事情。企业实施定额管理所应制定的主要定额如下。

(1)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消耗定额。

(2)动力消耗定额。

(3)工具夹具消耗定额。

(4)劳动消耗定额。

(5)设备消耗定额。

(6)费用消耗定额。

三、建立和健全计量验收制度

计量是成本核算的基础,一个企业如果计量基础不够健全,就无法取得准确的成本数据,这样就导致它的成本计算也是不实的。为了保证数量准确和质量可靠,企业中各种材料物资以及产成品的收、发、领、退都必须认真进行计量和检验,填制必要的凭证,办理必要的手续。

四、建立和健全内部结算价格和结算制度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常常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和劳务等,为了划分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对企业内部流转的各种财产物资以及相互提供的劳务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作为内部结算的依据。

2.3 成本核算的组织工作

一、成本核算的机构设置

成本核算机构是指企业从事成本核算工作的职能单位,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置成本核算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核算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核算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管理要求相适应。

由于成本核算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核算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厂部的成本核算机构一般设在厂部会计部门中,是厂部会计处的一个成本核算科室。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配备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核算工作。

厂部成本核算机构是全厂成本核算的综合部门,其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全厂成本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分解下达给各责任部门;实行日常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正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及有关费用;检查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考核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完成情况,实行物资利益分配;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强对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帮助;制定全厂的成本核算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核算人员。

二、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结构

成本核算工作通常有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方式。

1. 集中核算

集中核算是指由厂部的成本核算机构集中负责制定成本计划与定额,完成成本核算和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其他职能部门或车间一般只负责提供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同时按照厂部下达的有关成本控制的考核指标,分项核算本部门或车间的材料、工时和费用。采用这种工作方式,优点是减少了核算层次和核算人员;缺点是不利于车间掌握和控制成本,不利于调动各层次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内部其他各生产单位(分厂或车间)和职能部门及时地考核与分析其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升降情况。这种组织形式一般适用于成本核算工作较为简单的企业。

2. 分散核算

分散核算是指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工作,分散由各分厂、车间等生产单位,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厂部的成本核算机构分别完成。厂部的成本核算机构对各生产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成本核算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负责成本数据的最后汇总,对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检查。采用这种工作方式,优点是有利于成本费用的分级管理和责任成本的核算,能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增产节约、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缺点是增加了核算层次和核算人员,同时也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工作时间和费用。这种组织形式一般适用于成本核算工作较为复杂、各部门独立性较强的企业。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工作的分工方式。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应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大中型企业应采用分散核算方式,也可以在一个企业中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利用。

三、成本核算人员

成本核算人员是指在会计机构或专设成本核算机构中所配备的成本工作人员,负责对企业日常的成本工作进行处理。由于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工作的效果,所以对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

成本核算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会计知识面广,对成本理论和实践有较好的基础;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工艺过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成本核算人员应认真完成成本核算工作的各项任务,并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参与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为此,成本核算人员应该经常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成本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成本核算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依照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管理条例,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及经济管理要求,制定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确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和范围。

(2)建立健全各项成本费用的原始记录、消耗定额和计量检验制度等,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3)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工艺流程,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各成本责任部门,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以控制成本,不断降低生产费用。

(4)进行生产成本核算。对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审核、分类、记录、归集和分配,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5)在正确执行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的基础上,正确进行期间费用的核算。

(6)根据各种成本资料,分析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预测成本变化趋势,比较同行业的成本水平,不断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

(7)准确、及时地编制各种成本费用会计报表。

(8)指导所属各部门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

(9)制定和修订本企业的各项成本核算制度。

四、成本核算制度

为规范会计工作,我国制定了专门的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成本核算机构和核算人员也必须严格按照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成本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另外,各企业为了规范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一般会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上的需求,根据国家的各种成本核算法规和制度,具体制定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等,作为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具体、直接的依据。

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核算岗位职责的确定、实施和考核制度。

(2)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3)成本定额、计划和费用预算制度。

(4)成本控制制度。

(5)成本核算制度。

(6)成本报表制度。

(7)成本分析制度。

(8)其他有关成本核算方面的制度。

上述成本核算制度中,成本核算制度是所有制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管理等)、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成本核算的范围、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以及成本核算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