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返校复学防控防护指南
一、学校防控主要内容
1.落实防控责任
(1)成立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院(系、部)、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防控工作的责任人。
(2)成立学校疫情防控专项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不同职能专项工作组,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开学各项保障工作方案、任务清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落实分工,责任到人,并进行相关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3)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属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定点医院联系人及其联系方式,开展联防联控。
2.全面排查与精准掌握
人事、学生、安保、校医院(门诊)、系部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开学前全体师生健康排查工作。建立“人盯人”管理制度,对所管理的学生、教职员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监管,做到“全员覆盖,不漏一人”。
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在校内各院系、各年级、各班级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每个教职员工、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安排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分院系、分年级、分班级、分省份、分期、分批有序返校,保证返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够得到全覆盖的健康监测、健康保护。
3.加强分类人员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4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2号)等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学等相关规定,加强分类人员的健康管理与服务,精准施策,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返校复学工作,有序恢复校园生活和教学秩序。
4.设立临时医学观察点和单独隔离观察间
根据全体师生数量和场所等实际情况可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医学观察点和单独隔离观察间。临时医学观察点用于初测体温大于或等于37.3℃师生的体温复测和待送师生停留,单独隔离观察间用于不需要在医院隔离的具有发热等症状人员的隔离观察。
设置原则:观察点(间)要设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可利用现有医务室),须配备1~2名工作人员,负责体温检测和发热人员的管理,并配备红外测温仪、水银温度计、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消毒纸巾、医用乳胶手套、快速手消毒剂、84消毒剂等物品,可配备木制或铁制椅子,不宜配置不易消毒的布质材料沙发,不能使用集中空调系统。临时医学观察点的工作人员须穿戴工作服(白大衣)、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乳胶手套。
5.严格师生健康监测与登记
做好全体师生每日健康监测和登记,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指定责任部门和专人每天汇总学生与教职员工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应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等相关部门报告,按要求指引疑似患者到当地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师生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向学校如实报告。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6.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和管理
(1)聚集活动管理。原则上控制会议频次和规模,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参会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提倡采用视频、电话等线上会议。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2)就餐要求。师生食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设置洗手设施和配备消毒用品,供就餐人员洗手消毒,做好炊具消毒工作。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用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洗干净。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次性餐具或自备餐具。实行分时分散就餐,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座,不与他人交谈。
(3)宿舍管理。师生宿舍应当严控入住人数,设置可开启窗户定时通风,对通风不畅的宿舍应当安装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盥洗室配设洗手池和消毒用品,定时清洁。宿舍要定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者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进行常规清洗。
7.公共场所内的卫生要求
(1)通风换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应当保证厢式电梯的排气扇、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2)垃圾收集处理。分类收集,及时清运。普通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避免垃圾在垃圾桶及垃圾点周围散落,垃圾存放点各类垃圾应及时清运,垃圾无超时、超量堆放。垃圾转运车和垃圾桶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垃圾点墙壁、地面应保持清洁,可定期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废弃口罩专门收集,要设置废弃口罩收集容器,文字标识为“废弃口罩专用”,内设黄色医疗垃圾袋,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废弃口罩专用容器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投放废弃口罩前请消毒(喷洒75%酒精、84消毒剂),剪碎后装入塑料袋密封后投放到废弃口罩收集容器内,以防不法分子回收贩卖。禁止向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投放其他生活垃圾。
(3)自动扶梯、厢式电梯。建议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乘坐时应当佩戴口罩。厢式电梯的地面、侧壁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消毒2次。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
(4)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的地面应当保持清洁。停车取卡按键等人员经常接触部位每日消毒应当不少于3次。
(5)会议室、办公室、多功能厅、科室。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体育活动室、餐厅等场所环境卫生整洁,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电梯间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加强重点场所地面清洁消毒,可使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6)卫生间。加强空气流通,确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离效果。每日定时进行卫生清洁,保持地面、墙壁清洁,洗手池无污垢,便池无粪便污物积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公共台面、洗手池、门把手和卫生洁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8.出现疫情后防控措施
复学期间如出现感染病例,应按照政府部门要求及时有效地开展处置措施。可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如《广东省厂矿、机关、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第三版)》(粤卫疾控函〔2020〕82号)执行。
(1)出现散发病例。出现散发病例后,学校进入特别防护阶段,应提高监测防控力度,配合疾控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搜索与管理,并做好终末消毒,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教学场所。
(2)两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应由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二、自我防护
1.返校途中防护
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建议戴手套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手直接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如途中自觉发热应主动测量体温,出现可疑症状应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和医用乳胶手套,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及时就医。如发现身边人员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
2.返校后防护
防护五个关键点: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少聚集,规律生活。
(1)戴口罩。在上学途中、多人集体上课时及课余活动时,师生都需要佩戴口罩。师生沟通交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避免接待外来人员,交谈时交谈双方均须佩戴口罩。摘掉口罩后,学生应立刻使用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冲洗双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替代。
戴口罩注意事项: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佩戴前应清洁双手,避免手触碰到口罩内侧面;佩戴时分清内外和上下,浅色为内,深色为外,金属条(鼻夹)为上;将折面完全展开,压紧鼻夹,使口罩和面部完全贴合,减少口罩与面部的空隙。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为一次性口罩,使用时间为4小时,当口罩潮湿或破损后应更换。摘下口罩时不能接触口罩外层,应将口罩内层朝外折叠好后放入密封袋中,并应尽快洗手。
正确佩戴口罩视频
(2)勤洗手。谨记洗手的九个时刻:①传递物件后;②咳嗽或打喷嚏后;③制备食品前中后;④吃饭前;⑤上厕所前后;⑥手部被污染时;⑦与人接触后;⑧接触动物后;⑨外出回来后。建议用流动水和消毒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冲洗双手;如果在外面可随身携带含75%酒精的消毒液进行手消毒,方法同七步洗手法相同。
七步洗手法视频
正确手消毒法视频
七步洗手法步骤:内、外、夹、弓、大、立、腕。时间应超过15秒。
(3)勤消毒。注意对经常接触的门把手、手机、开关(遥控器)、电脑键盘、鼠标、水龙头、楼梯扶手、马桶冲厕键等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反复需要接触的物品,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教学区域消毒,教室地面每日消毒1~2次,师生接触的桌椅,放学后均要消毒,推荐使用稀释后的84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放学后,回到宿舍、家中摘掉口罩后应立即洗手和消毒。
(4)少聚集。在疫情防控期间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师生集体用餐时,戴口罩排队,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能脱口罩。建议采用分餐进食,避免扎堆就餐,避免就餐说话。
(5)规律生活。师生员工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少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适当锻炼,保持休息与运动平衡。只有保证身体状况良好、身体免疫功能正常,才能抵御病毒的侵袭,也能有效维护心理健康。
三、疑似病例就医流程与应急处理
1.疑似病例就医流程
教师若在校内出现疑似病例的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和相关防控部门,要求其立即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和手套,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学生出现疑似病例的症状,要求其立即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和手套,第一时间报告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应及时报告所在院系及相关防控部门,并立即通知家长佩戴防护口罩和手套前往学校,陪同孩子去当地指定接诊医院,家长不能陪同的,由学校指定专职人员转送至当地指定接诊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在医院内,相关人员应当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疑似病例的应急处置
(1)发现有教职员工、学生疑似病例情况时,即刻启动包括校长办公室、校医院、后勤、保卫、学工、人事等部门的防控工作联动机制的应急响应。立即隔离病例及相关区域,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疫情通报及时报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等待专职卫生人员处置(转运就诊、隔离治疗、调查采样、密切接触者筛查、区域消毒等)。
(2)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3)为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