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深度游Follow Me(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读懂山西

晋商之道

晋商,显赫一时,汇通天下,称雄商界五百年,纵横欧亚九千里,留下了至今仍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商业传奇。晋商,是“山西商人”的简称。晋商在尧舜时代开始出现,先秦时便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场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富可敌国,与举世闻名的犹太商人、威尼斯商人齐名被称作世界“三大商人”。

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百年沧桑,业绩辉煌,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了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之中。晋商正是凭借勤奋、刻苦、谨慎、诚信的精神和讲义气、讲信誉、讲帮靠的观念,实现了其创家立业、兴宗耀祖的抱负。

古城大院

“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骆驼牛羊马,样样都离不开山西人”,赞扬的便是山西晋商。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成业以后留下了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山西大院。置身其中,似穿越回到过往。

山西大院,是近代山西的一个缩影,宛如城堡建筑的山西大院,宏大、厚重、古朴、静雅。平遥古城是一座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以及安徽歙县统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平遥古城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囍”字。大字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僚望垛口。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人常说“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两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让我们步入山西神秘古城遗迹,寻找逝去的那段历史。

表里河山

高山、绝壁、大峡谷,山峦延绵集聚了险、幽、奇、秀。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南有中条和黄河。奔涌的黄河水、如雷鸣奔泻的壶口瀑布,自然奇观,山西境内应有尽有。

绵亘万里的黄河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孕育了世界上最为悠久和优秀的文明之一——黄河文明。黄河从巴颜喀喇山孕育起源,出昆仑,穿大漠,越草原,入河口,一路滚滚西来,在老牛湾几度徘徊,最终“敲开”山西的大门,环绕凤凰嘴,东出马蹄窝,奏响了黄河华夏文明的五千年绵延不绝之曲。壶口瀑布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四、五月间的“桃花汛”,九、十月里的“壶口秋风”,都是不可错过的奇特景观。

太行山大峡谷是峰的“海洋”,是石的国度,是洞的世界,是水的宝庄。汇集太行风采于奇峰涧壑之中,有虚有实,有明有暗。太行大峡谷风光旖旎,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引人入胜的溶洞,这一切都令人赞叹不已。

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剑直插云霄。这里峰峦重叠,溪水淙淙,怪石嶙峋。每有云雾萦绕,如同青翠的芦芽破土而出,鲜嫩欲滴,引人入胜。雨后日出,芦芽墨绿色的山体,还会变换出一种火红的色彩,偶尔也可遇到五彩斑斓的“芦芽佛光”。

表里山河,尽在山西。

佛教艺术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已经传入山西境内。南北朝时期尤其盛行,特别是云冈石窟的开凿,为山西留下了珍贵的佛教文化遗存。山西保存了从北魏至明清各个朝代各类建筑,寺庙众多,其中应县木塔的纯木结构极尽巧思;悬空寺依山造势,半悬空中。精雕细琢的木构建筑,都是古代能工巧匠的心思之作。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故又称清凉山。自东汉永平(公元58年~75年)年间起,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殿宇巍峨,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

云冈石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在这绵延一千米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有的载歌载舞,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云冈石窟的露天大佛拈花微笑,五台山有着大量寺院古刹,四海游人慕名而来。

美味面食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居住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尽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有关“吃”的文化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西人嗜好面食,尤其喜食汤食,这种习惯由来已久。山西绝大部分地区长年干旱多风,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绝少有饮水啜茗的条件,全靠吃饭时的汤水一并补充。山西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吃饭先喝汤,一辈子不受伤。”“原汤化原食”,据说是传统饮食古训,许多农家代代相传,至今仍保持这种习俗。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山西的刀削面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古醋飘香

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友情,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精湛的工艺举世无双。山西人在周时便开始酿醋;到春秋战国时期,山西酿醋业己遍及城乡;秦时有了辛、咸、苦、酸、甘五味之说;北魏贾思勰在其名着《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

作为醋的故乡,在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到山西的乡村僻壤盛夏一游,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太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然眼前。

山西人善制醋,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而山西人爱吃醋也真可称为全国之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在山西爱吃醋,早已成为习俗,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醋能生津润燥;山西的面食名闻天下,吃面食,调点醋,增加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