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工作任务1 学习定额基础知识
2.1.1 工作任务
了解定额的概念,熟悉定额的特点与作用。
2.1.2 相关配套知识
1.定额的含义
定额,顾名思议就是规定的标准额度或限额,是一个综合概念,是工程建设中各类定额的总称。定额含义如图2.1所示。

图2.1 定额的含义
注:所谓正常施工条件是指生产工艺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条件完善,劳动组织合理,机械运转正常,材料符合一定规格且储备充裕。所谓一定计量单位是指某一工程或其中某一分部分项工程的量,如桥梁工程墩台混凝土浇注10m3,挖掘机挖运普通土100m3。所谓合格产品是指建筑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规范)和计量评定标准,不合格产品的生产是无效的生产,是对人、财、物的浪费。
定额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定额的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变化量。通常说的定额水平偏高,是指在定额规定内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偏低;相反定额水平偏低,是指这些项目相应的消耗量偏高。定额水平反应一定时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李量的水平,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说应保持一定的定额水平。但定额水平也并非长期不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工程质量标准的变化和施工企业组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等,也会使定额水平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原有的定额水平将逐渐地不再适应,这就需要对其进行补充、修订或重新编制,以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定额水平时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时期的定额水平,必须坚持平均先进和先进合理地原则。所谓平均先进,是指在执行定额的时间内,大多数人员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定额或超过定额,是先进指标值中的平均值。所谓先进合理,是指定额指标虽然也是先进的,但不一定是平均值,而且一般是比平均值要低得合理指标。
2.定额的特点
1)定额的科学性
定额的科学性包括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定额必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反映出工程建设中生产消费的客观规律;另一重含义是指定额管理在理论、方法和手段上应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定额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用科学的态度制定定额,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定额水平合理;其次表现在制定定额的技术方法上,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成就,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在实践上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表现在定额制定和贯彻的一体化。制定是为了提供贯彻的依据,贯彻是为了实现管理的目标,也是对定额的信息反馈。
2)定额的系统性
定额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由多种定额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的结构复杂,有自身的层次,有明确的目标。
定额的系统性是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工程建设就是庞大的实体系统。定额是为这个实体系统服务的。因而工程建设本身的多种类、多层次就决定了为它服务的定额多种类、多层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进行固定资产生产和再生产的工程建设,是一个有多项工程集合体的整体。其中包括农林水利、轻纺、机械、煤炭、电力、石油、冶金、化工、建材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工程,以及商业物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住宅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建设都有严格的项目划分,如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有严密的逻辑阶段,如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交付使用以及投入使用后的维修。与此相适应必然形成土木工程定额的多种类、多层次。
3)定额的统一性
定额的统一性主要是由国家对经济发展有计划的宏观调控职能决定的。为了使国民经济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就需要借助于某些标准、定额、参数等,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组织、调节、控制。而这些标准、定额、参数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一种统一的尺度,才能实现上述职能,才能利用它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方案、投标报价、成本控制进行比较选择和评价。
定额的统一性按照其影响力和执行范围区分,有全国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和行业统一定额等;按照定额的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内容区分,有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用途。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定额的统一性是很难想象的,充其量也只是工程量计算规则的统一和信息提供。我国土木工程定额的统一性和工程建设本身的巨大投入及巨大产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投资的总规模和全部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等方面,而且往往还表现在具体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及其投资效益方面,因而需要借助统一的土木工程定额进行社会监督。这一点和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中的工时定额、原材料定额是不同的。
4)定额的权威性
定额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在一些情况下具有经济法规的性质。权威性反映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要求,也反映信誉和信赖程度以及反映定额的严肃性。
定额权威性的客观基础是定额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定额才具有权威。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必然涉及各有关方面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赋予定额以一定的权威性,就意味着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于定额的使用者和执行者来说,不论主观上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按定额的规定执行。在当前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赋予定额以权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竞争机制引入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定额的水平必然会受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从而在执行中可能产生定额水平的浮动。
应该指出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定额的权威性不应该绝对化。定额毕竟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定额的科学性会受到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随着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情况,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因此在这里,一些与经营决策有关的定额的权威性特征就弱化了,工程定额也由指令性过渡到指导性。
量价合一量价分离,即“控制量、市场价(指导价)、竞争费”
工程实体性消耗和施工措施性消耗相分离
企业在统一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基础定额基础上,编制企业(投标)定额,按个别成本报价,和国际惯例完全接轨。
5)定额的稳定性与时效性
定额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一定时期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因而在一段时间内都表现出稳定的状态。稳定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5~10年之间。保持定额的稳定性是维护定额的权威性所必需的,更是有效地贯彻定额所必要的。如果某种定额处于经常修改变动之中,那么必然造成执行中的困难和混乱,使人们感到没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它,容易导致定额权威性的丧失。土木工程定额的不稳定也会给定额的编制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是土木工程定额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生产力向前发展了,定额就会与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不相适应,这样,它原有的作用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消失,需要重新编制或修订定额。
6)定额的群众性
定额的制定过程由定额技术管理人员(具有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员)主持,有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以科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测定和实验,消除资源(包括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和不合理的现象,树立合理的操作方法及其新的标准时间、新的材料和机具消耗指标(即新的定额)。由于新的定额是在工人群众的参与下产生的,群众易于掌握和推广,因此,定额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3.定额的作用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的投资必须要依靠定额来进行计算,定额的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定额是完成规定计量单位分项工程计价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
2)定额是编制工程量计算规则、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依据。
3)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工程造价是由设计内容决定的,而设计内容又是由工程所需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消耗来决定,因此,定额是确定基本建设投资和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4)定额是编制计划的基本依据。在工程管理计划中,需要编制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年度计划、月旬作业计划以及下达的生产任务单等,都要按照定额,合理地平衡调配人力、物力及财力等各项资源,从而保证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定额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企业以定额作为促使工人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加快工作进度的手段,将社会劳动的消耗控制在合理的限制范围内,同时也是项目投资者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