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进阶方法论(套装全4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与龙共舞

仔细地思考一下你身边最亲密的5个朋友是谁,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平均能力就是你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共享技能、共同创造比个体能创造的更大价值。要想最大化自己对公司以及对社会的价值,成功的社交无疑是必需的。只有通过社交和更多优秀的人彼此辅助,才能共同创造更高的业绩。与此同时,你会变成这些优秀人才的亲密朋友,你的能力也会因为他们的带动而不断提升。

当你的社交网络停止甚至衰减时,你的能力一定是呈下降趋势的,因为你没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更多的帮助。

曾经有人认为,保罗·艾伦是一位“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的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原因是艾伦年轻时就与比尔·盖茨在一起,他们志趣相投,一起开创事业。当初他们在波士顿注册了一家名为微软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为比尔·盖茨,副总经理为保罗·艾伦,这就奠定了保罗·艾伦的未来。

现在微软公司已成为巨无霸企业,比尔·盖茨也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世界首富。保罗·艾伦在比尔·盖茨的巨大光环下,虽然略显暗淡,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名列前5位,个人资产达210亿美元,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

的确,要成为成功人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和成功人士们打交道。他们的行为、知识、社会资源会积极地影响你。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你也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与龙共舞,你也会成为龙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Social Identity”,意思是“社会身份”。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一个群体的时候,他会迅速为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身份,然后他会尽可能地让自己符合这个社会身份。这种观点来源于社会认同理论。

其实,这个理论正应了中国的两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医生的朋友通常都是医生;出租车司机的朋友通常也是出租车司机;老板的朋友通常也都是老板;亿万富翁的朋友通常也都是亿万富翁……

想想看,你的很多决定或者想法,甚至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是不是都和你亲密的朋友有关?我们永远无法否定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力。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吧。想成为健康的人,那就和健康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会告诉你如何保养身体;想成为快乐的人,就和快乐积极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会告诉你如何拥有快乐积极的心态;如果你想减肥,千万不要和一个从来不知道控制食欲的人在一起,否则你的瘦身计划不可能实现!

由此可见,社会心理学已经证明了这个事实:你身边的朋友决定着你的人生。

这就是社会交往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力。因此,要成为人中龙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与龙共舞!

从群体性孤独中脱颖而出

雪莉·特克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她专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她的学术研究和出版物,为我们揭示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尤其对人际关系,产生了双重影响:互联网大幅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让人们虽然身处世界的不同角落,也能获得彼此更加密切的社会交往;但同时,互联网也强化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群朋友聚餐,很多人的眼睛都离不开自己的手机屏幕,不断地通过微信或其他社交工具和不在现场的人紧密联络,却顾不上加入现场的谈话,以致整个聚餐显得很安静。

互联网正在改变每一个人的社交状态,让很多人进入了群体性孤独的状态。

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取决于物理上的距离,而取决于可以使用的社交工具。不论身处何处,只要打开社交媒体,就可以立刻从现实中逃离,进入虚拟世界,完成一次“精神隐身”。

我们在朋友圈晒照片,在微博上发鸡汤文,在虚拟世界里精心地包装自己。我们之所以愿意在虚拟世界的社交上花那么多的时间,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虚拟形象有更大的掌控力。很多在现实世界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易实现。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理想以及虚拟身份,让很多人沉迷于此,甚至忘记现实世界的社交。网络社交为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碎片化的单薄社交。雪莉在她的研究中惊奇地发现,现代人在社交网站上可以拥有成百上千所谓的好友,但如果被问到遇到紧急情况会向谁求助时,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的家人。

除了影响正常社交之外,互联网还助长了自我中心主义的情结。特克尔发现,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寻找自我。她将社交网站的哲学总结为六个字:“我分享,故我在。”在互联网中,人们真实、复杂的一面被缩小了,完美、精致的一面则被放大了。在分享的过程中,人们满足了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被崇拜的需要,甚至渐渐产生一种自带光环的幻觉。简单地讲,互联网造就了一个人人自恋的时代。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当人们习惯了虚拟世界中的交往关系,回到现实世界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低落。人们开始逃避现实,渴望回到虚拟世界中,这样他们就又能成为那个更简单、舒适的自己了。不过,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一种恶性循环:网络中越喧嚣,现实中越孤独。

群体性孤独让人们越来越缺失在现实世界的社交能力,当其他人的社交意愿和机会下降时,无疑给你提供了更多、更容易成功的机会。只要你稍加重视,掌握社交的秘诀,你就能比大多数人更容易获得社交成功。

所以,你需要放下虚拟世界,脱离群体性孤独,掌握真实世界中的社交主动权。

付出者与获取者

戴维·斯隆·威尔逊的《利他之心》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书。他在书中用大量的研究阐述了付出者在群体中更容易胜出,不仅是人类,也包括其他物种。

社交活动其实是信息和价值传递的组织行为。狮子用彼此舔舐毛发表达社交意愿,这样它们就能在捕猎活动中更密切地配合,捕获更多的猎物,从而让群体中的更多成员得以生存。猴子帮助对方抓走身上的虱子来止痒,在遇到天敌时,它们就能通过彼此的叫声及时躲藏。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的高级代表,社交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础活动和必然需求。当然,人类在社交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角色是获取者和付出者。

获取者,他们相信自己的利益永远在他人利益之上。他们相信世界是竞技场,弱肉强食,你死我活。他们通常这么想:“如果我不先照顾自己,就没人会顾及我的利益。”

付出者刚好相反,他们以他人为中心,关注他人能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只要别人的收益超过自己所付出的成本,他们就很乐意帮忙,有时甚至不计成本、不计回报。当然,选择做付出者不需要超常的牺牲,只需要关注他人利益。根据耶鲁大学的研究,大多数人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像一个付出者,比如在婚姻和友谊中。

利他之心,就是付出者的心理依据。

虽然自私能让个人获益,但是利他可以让整个族群获益。族群中的利他者越多,这个族群的整体生存和繁衍能力也就越强,其中的利他者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于是利他品质得以传承。可见,比起自私的获取者得到的小小利益,利他的付出者为整个群体带来的利益更大

美国宾厄姆顿市为当地的“问题高中生”制定了一个教育项目。这个教育项目为了保证每个学生、每个群体的付出都能得到公平且合理的回报,不被内部掠夺或者受到外界干扰,而制定了一套规则。同时,还给“问题高中生”提供了一个高度利他性的社会环境。这都是这些孩子以前没有经历过的。结果发现,在有效限制了内部掠夺和外界干扰之后,这些学生的成绩都提高了不少。不仅如此,随着环境中的利他性变高,学生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感受到竞争,他们比以前更愿意帮助别人,为集体做贡献了。由此可见,人类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环境中的利他性更高的时候,人类也会变得更具利他性。

其实还有一种人——互利者。他们处于付出者和获得者之间。他们追求付出和收获的平衡。他们的处事原则是公平:帮助别人的同时寻求回报,以此保护自己。他们信奉等价交换,其人际关系充斥着公平交易。

IBM公司在20世纪末将商业模式转型为商业服务后,定义了“成就客户”的企业价值观。通过为客户着想,为客户的成就而努力,IBM公司获得了空前的成就。其实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这个道理也非常适用:如果你能常有一颗利他之心,乐意成就他人,那么他们也会非常乐于成就你,希望你成功。

如果每个人都希望你成功,那你距离成功还远吗?

成就他人,打造双赢的职场关系

吸引力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奖赏。

在社交中,只有为他人提供社交奖赏,才能让你的社交网络获得持续的发展。在社交活动中,不断地成就他人,自然就意味着不断地让对方获得社交奖赏。影响吸引力的奖赏分为直接奖赏和间接奖赏两种类型。直接奖赏,指交际过程中的直观愉悦,比如你的智慧幽默,甚至干净得体的穿着,都能带给对方美的享受,这就是你给他人提供了直接奖赏。间接奖赏,主要指人际关系中能给对方带来的潜在利益,比如金钱、地位和名声。你能提供给他人的奖赏越多,你的吸引力自然就会越强,社交网络自然也就越广。下面几个方法能帮助你成就他人,给他人提供奖赏。

第一,真诚地赞美他人。世界上没有不喜欢被赞美的人,马斯洛的人性需求理论认为:获得认可是人在获得安全感后的必然需求。赞美可以帮助他人建立自信,而自信在所有工作中都格外重要。另外,人们都更喜欢和自己意见一致的人保持更近的距离,你对他人真诚赞美,也在表达你和他的行为或意见一致,这样你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者。但必须严格区分赞美和吹捧,真诚的赞美可以带来丰富的社交奖励,但是虚伪的吹捧一定会适得其反。

第二,把自己打造成为知识经纪人。丰富的知识,通常能帮助你在社交活动中快速建立影响力。人们总是会对那些比自己有学问的人充满尊敬和羡慕。知识的积累,使你更容易帮助其他人。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你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发现有一个人对历史的了解远远超过其他人。虽然他不能用历史知识马上给你带来什么,但是他在讲述历史典故时,你们都获得了身心愉悦,感觉受益良多。你会不自觉地对他产生欣赏和尊敬之情。再比如,某个社交场合,有个对投资理财非常了解的人,给大家讲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对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投资理财建议。他自然会获得大家的认可和信赖,在这个社交圈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关注世界的新发展变化,都能帮你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知识经纪人”,并且做这些事情其实并不难。

第三,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经常主动地帮助别人。维护人际关系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而且只需从小事上入手就可以。先了解别人,想想别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最近遇到了什么难题?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想清楚这些,就可以经常给别人制造一些小惊喜了。

第四,成为别人的桥梁。主动帮别人介绍关系,设立交友基金,用这笔钱支付维护关系的开销。每个人最多能与大约150个人维持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扩展第二层关系、第三层关系的方式来扩大社交圈,最好的方式是让你的朋友帮你引荐。最好先花一些时间做做功课,比如先了解这个人的需要,想想自己够为他做些什么,至少先找到你们之间的共同诉求,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这样对方就不会觉得和你认识浪费时间,因为你也在为对方输出价值。

第五,保持联络。高效的社交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对方留出足够的隐私空间。但同时,也要保持联络。

成就你的经理

作为新人,刚入职时要学会和直接上级,即你的经理相处。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是一门学问,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能带给你愉快的工作氛围。经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成为你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伯乐”。

这样做能成功的原因是: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当你成就了你的经理,他一定会记得你的帮助,在晋升之路上必然会带着你。而且,经理作为前辈,在公司内部和行业内都有更丰富的资源。经理若觉得你是可塑之才,一定会与你分享资源,帮你进步。因为人人都想当千里马的伯乐。

再者,经理直接掌管着绩效考核的大权,你的绩效评估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他。他看到了你的帮助,对你业务能力的信任感自然就会提升。你的绩效与工作重要度都会提升。


1. 了解经理的工作优先级和喜好

在工作中,经理最关心的是什么?最能为经理和部门带来利益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做好这部分核心工作,那么经理会对你有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毕竟你作为他招来的员工,他的初心是希望你能为部门的发展做出贡献。如果你能不辜负他对你的期望,使自己的工作助力他的业绩与部门的发展,那么他自然愿意在之后的职业道路上拉你一把。


2. 了解公司如何评价经理的绩效

为了成就你的经理,你还要了解上级如何考核经理,也就是经理的关键绩效指标。了解了经理的工作目标,你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更有优先级地安排任务。不要担心了解经理的关键绩效指标很难,通常经理的关键绩效指标就是所有团队成员关键绩效指标的总和。只要你能急团队之所急,自然就是在成就你的经理。


3. 了解经理的想法和价值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雷区,了解经理的价值观,是一个与经理建立共同行为机制的基础。这并不是要求你与经理保持完全一致的喜好和价值观。与上级的相处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你一定要了解和尊重经理的想法,从而避免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4. 成为主动帮经理分担问题的人

这一点非常关键。能够为经理分担问题的人,一定会获得经理的信任和肯定。很多人,都喜欢在工作中挑肥拣瘦,只想做容易做的、不容易出错的、容易表现业绩的工作。困难的工作,或者琐碎的工作,或者不起眼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承担。其实这时,如果你能主动分担别人不愿意做但对于整个团队又很重要的事情,那么无疑你的经理会对你备加赞赏甚至感激。毕竟所有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完成,哪有那么多让所有人都心满意足的简单工作呢?你今天帮助经理分担了这些没人做的事情,明天经理就很可能委派给你非常重要的任务,并且亲自指导你。

成就你的同事

与在学校单独行动的方式不同,进入职场后,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依靠团队完成。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团队意识,不少公司的面试都专门安排了针对这个环节的考察。

每个团队都有一些人缘很好的合作者,也存在一些格格不入的排他者。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接下来的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


1. 学会适当地示弱

很多新人刚进入公司时,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也怕犯错,所以很多时候都神经紧绷,甚至非常逞强。其实,在团队合作中,适当地示弱非但不会让别人轻视你,反而会得到别人的理解,收获亲切感。卡耐基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赢得朋友,让你的朋友感到比你优越吧;如果你想赢得敌人,那就时时刻刻感到比他优越吧。”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人们总会对向自己求助的人产生好感。所以,在团队中,不要一味逞强,遇到不了解的问题时要大方承认,同时要学会虚心向别人请教。

但需要注意,示弱并不代表什么都不承担。我所说的示弱是恰如其分的,不影响你的基本能力。如果你有时候连基本的问题也请教他人,这时同事和上级不会再对你心生同情,反而会因为你欠缺基本能力而产生负面评价。所以,示弱是建立在真诚沟通的基础之上的,不必逞强,也绝不要无底线,破坏了别人对你的能力的客观评价。


2. 善于向前辈学习

公司的每一位前辈,都拥有比你丰富的资历和工作经验。因此,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和学习,能让你得到不少实用的建议,并且利于你提高效率,避免走弯路。

我认识很多新人,在工作中几乎不怎么跟前辈交流,导致其留给同事们一种封闭、自负的印象;而也有一些年轻人,虽然学历并不出众,在团队里却表现得谦虚低调,经常向周围的人请教问题并进行思考。后者入职不到一年,工作成绩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还把自己的进步归功于大家的帮助。这种善于利用资源的年轻人让自己的优秀变得非常“接地气”。从案例来看,在团队升职考核中,同事往往会给后者较高的评分,虽然能力出众却故步自封的前者则会得到较低的评分。


3. 热心帮助同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你遇到困难时向别人请教,那么当同事和团队遇到问题时,你也可以献出一份力量。虽然不少人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才是职场常态,但是这种推脱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其实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如果同事遇到问题,这个问题恰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请试着去帮助他们。这样做,一来为自己赢得好人缘,二来以后自己陷入困境时,也会有同事愿意帮助你。


4. 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在职场中,你的最终目标是工作,不要让工作以外的事情成为你的谈话主题。作为一名新人,切记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不传闲话。很多团队派系分离,年轻人不了解内幕就盲目站队,最后反而成了职场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一开始就要保持正确的立场,不要议论八卦和丑闻,更不要在背后随意谈论同事或者上级。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密切注视着,千万不能祸从口出,令自己的品牌形象受损。


5. 了解团队里的每个人

了解团队里的每个人,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不只经理需要了解下属,作为一位普通员工,如果你熟悉团队中每个人的性格、特长,这会给你们的合作带来很多便利。

始终切记,你的行为就像镜子: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回馈你。如果你对团队中每个人都充满耐心,愿意了解他们,他们也会愿意花时间认识你,和你互动。

定期1对1交流,莫临时抱“龙”脚

和你的个人导师进行1对1的定期联络,比如每月一次,向他汇报你的最新动态,请求他的指导。导师一般很忙,因此在选择联络时间时,你要主动。既然他的时间这么珍贵,那么在每一次碰面时,都要让导师感受到你真诚寻求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所以要认真准备,切勿随意对待。

1对1是其中的关键。在一个人的关系图中,1对1是最稳定的状态,并且是一个人的核心社交形态。和朋友、同事1对1地喝下午茶,就算话不多,也会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如此重要。如果一群人一起喝下午茶,你和每个人的接触和谈话时间都会非常有限,而且缺少了1对1的私密感,效果当然大打折扣。

另外一定要定期交流。和朋友在同一个城市,可以定期碰面;在不同城市,也要定期电话联络。平时发微信,在节日或在对方生日时发祝福和小红包,都能让你达到保持联络的功效。

千万不要平时恨不得“相忘于江湖”,有事才联络。这种做法会令他人的感受非常不好。我有一个加拿大的朋友,他很聪明也很上进。但是,我在与他的交往中感到非常不舒服,就是因为他每次出现,都是找我替他做事:要么让我帮他接他的狗狗;要么让我暂借人民币,他要网上购物。虽然都是小事,但这让我产生一种我是他的“办事员”的感受,因为我几乎没有接到过他任何一次一起喝下午茶或者进行其他活动的邀请。于是,我找到他,跟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告诉他我的“办事员”感受。他很聪明,立即就体会到了我的不舒服之处。之后,他与我的交往方式有了大幅改进,我们的友情也越来越深。

社交网络,需要精心维护

全面了解自己的社交网络。画一张人际关系结构图,看看你都有哪些类型的朋友?你最经常接触哪些人?有多少同盟关系?有多少不同的圈子?很可能这张图会帮你解决一些非常复杂的问题。

社交需要聚焦。现在,你可能还很年轻,在一个行业内处于全力上升期,那就把社交尽可能聚焦到行业排名高的大公司的核心人员。当你在行业内有了非常好的基础时,就需要更多的跨行业合作和交流,这时,你应把社交网络扩展开。

时常检查你的朋友类型是否太单一。人以群分,所以那些和你志趣相投的人,最容易成为你社交网络中的成员。但是过于单一的社交网络,不利于你掌握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你进行跨行业合作与整合。多样性的社交网络,其实能让你在获得不同建议的同时,更全面地考虑问题。

社交需要做减法。选择减少和哪类人的来往,是需要你的智慧的。参考前文我们说过的三类人,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基本判断。

本章小结

高效社交是你获得资源、支持你职业成功的唯一途径!心存利他之心,成就他人,是你社交成功的秘密,如图1-1所示。

图1-1 社交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