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归:归宿。道:常理。,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孰:何,怎么。是:此,指衣食。营:料理。,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岁功:一年的收成。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晨出二句:用古《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语意。肆,致力。微勤,一定量的农活。耒,泛指农具。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四体:四肢。诚:固然。,庶无异患干庶:幸。异患:意外的灾祸。干:触犯。

盥濯息檐下盥(ɡuàn)濯:洗手洗脚。,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楚国两个隐居躬耕的隐士,见《论语·微子》。,千载乃相关。

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

如题所示,这是诗人在庚戌岁(义熙六年,410)秋收时写的一首即兴之作。他在诗中并不描写田间收获早稻的具体场景,而是直接从春耕秋收的感受中,提炼出一种对人生真谛既朴素又深刻的思考。在他看来,谋取衣食并求得自安,是人生趋归的常理。因此尽管早出晚归,一年忙到头,饱受霜露风寒之苦,却能有所收获;四肢尽管疲乏劳累,却可避免遭遇其他祸患(比如当时的战乱及官场的险恶)。于是当他在劳作之余洗了手脚,在屋檐下喝上一杯时,心中感到的只是充实和满足。他觉得此时自己的心思,与千年前的古人长沮、桀溺是完全相通的,并又真诚地希望能长久这样下去,丝毫没有为躬耕田亩而后悔叹息。

陶渊明这种用耕稼自勉勉人的处世态度,在晋代文人中是很特别的;他的求安避患,既受老、庄影响,又有自己的创造。前人曾说“陶公高于老、庄,在不废人事人理,不离人情,只是志趣高远,能超然于境遇形骸之上耳”(方宗诚《陶诗真诠》)。正由于胸次、识见高卓,流露于诗也自然浑成,于逐句转意中不觉赘复,反觉亲切质朴,淳厚有味。清人方东树尤称其首四句,谓“直举胸情,非傍诗史,一气舒放,见笔气文势。后惟杜公每如此,具峥嵘飞动之势。鲍(照)、谢(灵运)则不敢如此,必凝之固之,不使一步滑易”(《昭昧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