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选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

翠为㔩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

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

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

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

鸾刀屡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

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

宾从杂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

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

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

慎莫近前丞相嗔


① 蹙(cù)金:用金线绣成花纹皱缩。蹙,嵌绣的手法。

②㔩(è)叶:发髻上的花饰。

③ 衱(jié):衣服后襟。

④ 椒房亲:后妃亲戚。

⑤ 大国虢(ɡuó)与秦:据《旧唐书·后妃传》载,玄宗封杨贵妃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⑥ 驼峰:唐代贵族用的精美食品。名菜有“驼峰炙”。

⑦ 水精:水晶。素鳞:白色的鱼。

⑧ 犀箸:犀牛角做的筷子。

⑨ 黄门:宦官。:马笼头。

⑩ “杨花”句:《广雅》:杨花入水化为萍,萍之大者为苹。

青鸟:西王母的使者。传说西王母和汉武帝交往,先有青鸟飞集汉武帝的殿前。西王母身边常有二青鸟。后来青鸟被喻为男女间的信使。

丞相:指杨国忠,天宝十一载(752)为右丞相。

《丽人行》在杜甫新题乐府中是个特例。这个题目在汉代刘向的《别录》里有记载,应是旧题,但是元稹视之为新题。天宝十一载杨国忠为右丞相,这首诗可能作于第二年春天。三月三日上巳节古来就是女子在水边祓除不祥的日子,曲江踏青是长安风俗,因此这一天水边的丽人特别多,普通百姓也就有可能见到出游的宫廷贵妇们。

诗先一般描绘水边众多美人的姿容服饰之美:她们资质美丽,意态娴雅,肌肤细腻,身材匀称。绣罗衣裳与暮春景色相互辉映,绣满了金色的孔雀和银色的麒麟。头上有什么呢?翡翠做的花饰垂在鬓边。背后见到什么呢?衣上的珠宝压在腰际,更显得贴身合体。这一段对美人的描写出自旁观者的赞叹,此法早见于汉乐府《陌上桑》、古诗《羽林郎》、《孔雀东南飞》、以及曹植的《美女篇》;而词采之华美,刻划之细致,则又是梁陈歌行咏美人的特色。写宫廷美人虽然需要色泽富丽,但大段铺叙金银珠饰,最易板滞,这里吸取《木兰诗》自问自答的句式,以两层问句将头上和背后所见分开,便显得活泼,化解了过于堆砌而造成的浓艳之病。写背后所见,尤有意趣。苏东坡《续丽人行》说他从这首诗得到的是画理的启发:“画工欲画无穷意,背立东风初破睡。……隔花临水时一见,只许腰肢背后看。”可见杜甫没有蹈袭前人从头到脚全面铺写衣饰的套式,而是别出手眼,刻画背后的装束,既符合观者隔花临水、不能近看的视觉印象,又给人留下比正面描写更多的想象余地。因而能在融会汉魏乐府和梁陈歌行的创作原理的基础上,自创新调,丰富了女性描写的传统手法。

在众多丽人中间,突出的重点是虢国、秦国和韩国夫人这三位外戚。下面进一步形容其肴馔品物之美:翡翠锅里煮着紫色的驼峰炙,水精盘里盛着白色的鲜鱼羹。这一节描绘食品和器皿的诗句,紫白、翠绿的色彩搭配十分雅致,更显出其食不厌精的讲究和奢侈。但因为吃腻了这些珍肴,她们还是久久不能下筷。厨师的鸾刀也白白地切了这些细丝。而御厨还在络绎不绝地送来各种珍贵的食品,诗人甚至注意到宦官飞马跑来却没有扬起尘土的细节,这又从进食的特写转移到送餐的大场面,既展示出皇家野筵的排场和气派,又可见出三夫人所受到的特殊宠遇。这一转折自然引出本诗最后出现的一位主人公:在动人的音乐和杂沓的仆从中,他的鞍马到得最晚,却大模大样地直入铺着锦绣地毯的小轩。

这位迟来的人物是谁?诗人不忙点破,先插入两句看似写景的闲笔:杨花如雪花般飘落,化为覆盖水面的白苹,这或者是春天应有之景。但西王母的青鸟衔着红巾飞去,就不是一般的信使了。古人认为杨花、萍、苹虽为三物,实为一体。这里暗指杨国忠和虢国夫人等本是兄妹。而杨花又有一典: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白花私通,白花惧祸,降梁,改名杨华。胡太后思念他,作《杨白华歌》:“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窝里。”下面再用西王母和汉武帝交往,以青鸟为使者的典故。青鸟既为男女之间的信使,二典并用,可知意不在写景。结尾说游人被呵禁近前,免遭势焰正盛的丞相嗔骂。直到这时才直接点明后来者正是杨国忠,却刚到高潮便戛然而止。联系乐史《杨太真外传》载杨国忠与虢国夫人淫乱、略无检点的史实,不难体会结尾深长的意味。

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此诗“无一讥刺语,描摹处,语语讥刺。无一慨叹处,点逗处,声声慨叹。”信然。诗意旨在讽刺外戚权贵们骄纵荒淫的丑态,却只是用工笔画一样浓重的色调渲染杨国忠兄妹曲江游宴的豪华奢侈,使深刻的讽意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陈贻焮《杜甫评传》),是这首诗最主要的特色。但乐府诗刺时一般只是借古喻今,这一首却明白点出“虢与秦”和“丞相”之名,直刺时事,这也许是元稹视之为新题乐府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