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①
元夕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③。宝马雕车香满路④。凤箫声动⑤,玉壶光转⑥,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⑨,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①青玉案:宋人始创调。见苏轼《东坡乐府》。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谢师恩》、《横塘路》。
②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俗称上元节。此文即称元夕、元夜或元宵。唐以后有观灯习俗,亦称灯节。
③东风二句:谓花灯及焰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正月十六日晚京城各坊巷“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近高低,若飞星然”。又周密《武林旧事》记临安元夕:“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大率宣和盛际,愈加精妙。”
④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匹与车辆。郭利贞《上元》诗:“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
⑤凤箫:箫之美称。
⑥玉壶:原喻月亮,此处主要指灯。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条称:“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但也可理解为月。
⑦鱼龙舞:谓彩灯流动。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诗:“鱼龙漫衍六街星,金锁通宵启玉京。”
⑧蛾儿雪柳:宋代妇女元宵所戴头饰。《宣和遗事》:“宣和六年正月十四夜,奉圣旨宣万姓。有那快行家,手中拿着金字牌,喝道‘宣万姓’。少顷,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黄金缕:指柳丝。李商隐《谑柳》:“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
⑨蓦然:忽然。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2),在临安,任司农寺主簿。时年三十二。
这是一首节序词,描写元宵佳节灯会盛况。但是,近代以来,理解各异。或以为这是说成就大事业、大学问之境界问题(王国维《人间词话》);或以为这是说不与世俗合流、独来独往之品格问题(蔡义江、蔡国黄《稼轩长短句编年》);或以为这是说艳情,实在是一首道道地地的艳词(常国武《辛稼轩词集导读》)等等。诸种说法都各有一定道理。这里就事论事,试单独以节序词加以剖析。
总的看,全篇写灯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就上下片看,所写则有明显分工。即上片主要写灯,而以人(宝马雕车)为陪衬,以表现灯之会;下片主要写人,写观灯之人,并将观灯之人分为两种加以对照,以表现观灯人之会。敷写、综述,既可见节日之气象,又可见作者之性灵,甚是出色当行。
所谓敷写、综述,就是铺叙。这是一种重要的描写手段。
先看灯会。上片首三句从大处着笔,写灯、写焰火,盖地铺天,展示出一个大场面;而宝马雕车,则为此大场面中之人物活动,表现万姓对于此灯、此焰火之追逐情景,仍然在于突出灯会。这是总叙。次三句转而从小处着笔,写凤箫、写玉壶、写鱼灯与龙灯,乃上述大场面中之一个一个特写镜头,为分叙。其中“凤箫声动”,乃灯会之音乐背景;“玉壶光转”,或灯、或月,既显示灯的动态,又暗示时间推移;“一夜鱼龙舞”,鱼灯、龙灯,各种各样的灯飞舞流动,从纵(时间)横(空间)两个方面显示灯会盛况。总叙、分叙,将整个灯之会描写得十分可观。
再看观灯之人。下片首二句,承接大场面而来,所写乃众人之集,即万姓之会。蛾儿、雪柳,乃借代,可能为乘坐宝马雕车而来之贵妇、小姐,也可能为万姓中之一般女郎。笑语盈盈,写此等贵妇、小姐或一般女郎之状况。谓其带着暗香,从眼前经过。这正是《宣和遗事》所写“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之情景。这是前往看灯时之情景。但是,也可能是灯火将尽、人群将散之情景。这是上述可观场面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句说,在众人中寻找伊人。这是一个转折,或过渡,即由众人之会即万姓之会,转入伊人之会。于是,最后三句着重说伊人之会。谓其与众不同,独自在灯火阑珊之处,并谓千度万度,寻伊不着,而偶一回头,即在眼前。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观灯人之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热闹、喧哗,一个冷静、孤寂,同样将整个观灯人写得甚是不同一般。
所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启超语,据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作者性灵,就是在上述种种描写、综述中表现出来的。作为一首节序词,写物(灯会)、写人(观灯人),能获得如此效果,已甚难得。至于其他方面之比喻或寄托,见仁见智,可以进一步感发联想,但未可牵强附会,才不至违背作者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