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1]
水急愁无地[2],山深故有云。那通极目望[3],又作断肠分。郑驿来虽及[4],燕台哭不闻[5]。犹余遗意在[6],许刻镇南勋[7]。
[1]南山:指山南之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令狐楚卒于此地。分水岭:指汉水与嘉陵江之间的分水岭,即今陕西宁强县北嶓冢山。
[2]愁无地:形容分水岭处山高势陡,水若迅急不择地而分流。
[3]那:况、又、更加的意思。
[4]郑驿:《汉书·郑当时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来虽及:指令狐楚卒前急召商隐赴兴元,得及死前见上一面。用“郑驿”典既切楚之善待宾客,又切己之门客身份。
[5]燕台:即黄金台。相传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哭不闻:指死者不闻其哭。
[6]遗意:据《旧唐书·令狐楚传》,楚卒前,遗言为其秉笔撰墓志者“无取高位”,这一任务即落到其时尚未释褐的前进士李商隐的身上。
[7]镇南勋:《晋书·杜预传》:“拜镇南大将军……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此指铭志令狐楚功绩。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十一月十二日,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的令狐楚卒于兴元使府。这年十月,商隐中进士后正在长安候选,令狐楚病重,自知不久于世,急召商隐驰赴兴元。大约十月下旬,商隐抵达兴元,得及与令狐楚见上最后一面。在兴元这两月,商隐主要代令狐楚草拟表奏,楚卒后,相帮令狐兄弟料理后事。十二月,和令狐兄弟一起护送令狐楚灵柩,自兴元经大散关、陈仓一路返回长安。行经汉水与嘉陵江之间的分水岭——嶓冢山时,面对愁云惨雾、断肠流水,想起近十年来自己长期追随、深受恩顾的令狐楚骤然去世,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依托,不禁悲从中来,写下此诗。
商隐对令狐楚的深厚感情,不仅仅由于个人受其恩顾,在道德人品和政治见识上,令狐楚也一直是商隐推崇尊敬的恩师。《有感二首》中将令狐看作东汉末与宦官作斗争的卢植式的人物;楚临终前召商隐代拟遗表,有以之“尸谏”之意,表中流露出他对甘露之变前后朝臣大遭贬逐诛戮一事的痛心,其中还蕴涵了他对自己当时格于形势未能直谏的歉疚。这些可贵的政治品质和人格力量,不能不使商隐深受感动。《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有云:“敢伐不加点,犹当无愧辞。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便从令狐功业及其对诗人个人恩谊两方面表现出感佩追怀,感慨尤为深沉。所以,于公于私,令狐楚的去世都足以让商隐肝肠寸断。这种痛极而呼的诗吟,自然感情沉挚,令人动容。
诗不仅将情融景中,而且笔意双关,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如写水的不择地而出,实见诗人心中的惶然无适;况二水分流而喻以“断肠”,犹如北朝民歌所唱:“陇头流水,呜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实为薤露哀歌,是流水代诗人恸哭。后两联哭忆令狐楚逝世前后情事,是诔文常有的写法,见出本篇具有“诔诗”之性质。诗情沉痛近于哽咽,而笔致苍老直逼老杜,也正如作诔之呕心泣血。
这个地理上的分水岭也是商隐人生中的分水岭,也许诗人在题中点明这个词,本人也早就存有这种意识。唐王朝失去了一位“老成”之臣,商隐人生中失去了一座风雨屏障。不惟如此,由于诗人有一段人生依凭于这座屏障,此后还得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