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和物质并重
随着松下个人和公司的成长,他所抱持的理念,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增加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他一谈到经营理念,也会连带提到有关企业运作的目的、人性等种种广泛的哲学问题。“制造业的使命是克服贫穷,使整个社会免于贫困并臻于富裕。做生意和生产不只是为了使商店或是相关企业的工厂获利,也要顾及社会各个阶层。”他从未偏狭地认为,尽量扩大股东的利益是企业惟一的目标。他的确常常提到创造财富,但是其主旨在于大众的福祉,而非单为了企业家;此外,因为他特别强调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富有,所以对创造财富看得很轻。
“拥有物质享受绝不一定保证人的快乐,只有精神上的财富可以带来真正的快乐。如果真是如此,企业应该只关心物质生活,而把人类的精神层面,留给宗教或道德去处理吗?我想不是。企业应该也可以协助建立一个精神和物质同样丰富的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怕教训,使他对政府的疑虑大增。他最后提出的几个重要观念,其中一个是通过专门的教育培养新一代的日本政治家,这个概念既简单又极为理想化。设立一个小型独立的政治与管理研究院,强调远见、正直、宏观,以及理性的政策分析,鼓励校友参与政府竞选,希望经过一段长时间后,他们会成功崛起并且改变政治生态。
他在茅崎市一块5亩大的土地上,设立了“松下政经塾”(MIGM, Matsushita Institute of Government and Management,即松下行政与管理研究院),第一届学生在1980年4月入学,到1993年中为止,有130名学生毕业。在1993年7月的全国大选中,有23位松下政经塾的毕业生角逐上议院的席次,他们大多数是日本新成立的政党的成员,年龄几乎都不到40岁,而他们的对手,是自民党的在位议员。自民党从二次大战不久后即掌权至今,然而在1993年的大选中,23位松下政经塾毕业生当中,有多达15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