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艰苦奋斗,活下去是创业的首要纲领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华为人长期尊奉的企业文化,任正非将艰苦奋斗打造成华为的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代理商,到如今享誉全球的科技企业,华为人在这条道路上挥洒了无数汗水。可以说,华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首先要归功于华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唯一的出路
我们还是要做艰苦奋斗的准备。我们不是什么富裕阶级。我们有的主管已经把自己当作富人,带动了整个地区部的消费水平急剧上升,结果搞行政服务的人就有13个人。人增加了,就要给这些人增加服务,增加了服务人员,还要给这些服务人员增加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比赛,没有好的生活条件就不出国了。因此选拔干部过程中还是要看思想品德中有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要的是敢于在上甘岭爬冰卧雪,我才能提拔你为将军。将军当然要能打仗,但只能在爬冰卧雪中去培养。不愿意爬冰卧雪的我们就不认同,就不给你这个机会。
选自任正非的《全流程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盈利能力》(2006年)
谈起科技型企业,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丰厚的薪水、优雅的生活、自由的工作环境。例如,谷歌的工作环境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谷歌为员工配备了各式各样的娱乐设施,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也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同样是科技型企业,华为给人们的印象则和谷歌完全不同。在华为,“艰苦奋斗”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被灌输了奋斗精神。华为从来不提让员工感到舒适,而是一再宣扬“狼性文化”。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华为如今已经在世界通信领域处于顶尖地位,按理说应该把技术和产品作为真正的生命力,为什么华为偏偏要谈艰苦奋斗呢?因为任正非很清楚,华为固然要在技术、产品、市场、营销、质量等各个领域同时发力,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企业的核心是人,只有发自内心的奋斗精神,才能展现出远超常人的智慧。
谷歌和华为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别,体现出两家公司在处世哲学上的不同,也从侧面反映出两家公司的发展历程。谷歌诞生于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从创立之初就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包括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员工。这些条件是华为所不具备的。任正非创建华为时,注册资金仅有2.1万元,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又数次遭遇重大挫折,甚至险些破产。任正非的创业生涯,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中度过的。因此,任正非把艰苦奋斗看作唯一的出路。事实也证明,华为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任正非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他的一生都伴随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曾是任正非无奈之下的选择,但当他走过坎坷,步入人生的新天地时,他依然没有忘记当初的经历,生活早已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烙印。即便在华为已经发展壮大以后,任正非也还是不忘在大会上提起奋斗。2009年,65岁的任正非在EMT办公会议上说:“任何员工,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无论新老,只要坚持奋斗,绩效贡献大于成本,我们都将视为宝贵财富,不断激励你成长。”
2014年4月,李小文院士因为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时身穿青色布衣,脚上穿着一双布鞋,而在网络上悄然走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布鞋院士”。这种“扫地僧”似的精神打动了任正非,他很快让人以这张照片制作了一幅广告,广告上写着:“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努力向李小文学习。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开放,开放,再开放。”
如今的任正非已经年过七旬,但是他仍然保持着每天工作的习惯。艰苦奋斗也已经成为华为精神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任何时候,华为都不会因为发展壮大而丢掉自己的根本——艰苦奋斗。
课后总结
古人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唯有艰苦奋斗,方能成就伟大。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狼性精神
HAY公司曾问我是如何发现企业的优秀员工的,我说我永远都不知道谁是优秀员工,就像我不知道在茫茫荒原上到底谁是领头狼一样。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要素。所以要构筑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家去努力奋斗,在新机会点出现时,自然会有一批领袖站出来去争夺市场先机。市场部有一个狼狈组织计划,就是强调了组织的进攻性(狼)与管理性(狈)。
选自任正非的《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98年)
很多著名企业将“狼性”引入其内部。华为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对狼性精神非常推崇,他将狼性精神确立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以此鼓励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任正非说:“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他认为,狼具有三大特性,即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以及群体奋斗的意识,而这些正是创业必不可少的特质。
1.敏锐的嗅觉
狼的嗅觉非常灵敏,听觉发达,因此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的踪迹,并且找到猎物。创业者也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能够从一些细微的信息中察觉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或机遇。当一个客户站在你面前时,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他们的需求,并且据此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这正是狼的特长,因此狼性精神第一个特质就是敏锐的嗅觉。
2.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狼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攻击力强悍,即便是狮子和老虎也不敢轻视。同时,狼也具有十分坚韧的耐心,为了捕获猎物,狼可以一直尾随在猎物身后,直到最终找到机会,杀死猎物。任正非将狼的特性引申到创业中,将其比喻为创业者的拼搏精神。任正非对员工们说:华为要么不进入,一旦进入一个领域,就要成为该领域的王者。正是由于坚持这种精神,华为才能从一家代理商变成世界500强企业。
3.群体奋斗的意识
狼是一种群居动物,遵循团队协作。在伏击猎物时,狼群往往协同作战,战斗力极为强悍。狼的群体奋斗意识是绝无仅有的,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群体奋斗和团队协作。秉持狼性精神的团队总是会在短时间内知道客户的真实需求,做出符合需要的产品,从而提升企业的战斗力。
任正非十分推崇狼性精神,要求员工做出牺牲和奉献。在他的带领下,华为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在华为的创业早期,任正非经常带领员工加班加点地工作,为了便于休息,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下、柜子里放了很多床垫,休息时直接拿出床垫,席地而眠。这就是华为的“床垫文化”。沙特阿拉伯商务大臣来到华为参观时,了解了华为的“床垫文化”后,深受感动,认为一个国家要富裕起来就要有这样的奋斗精神。
狼性虽然强悍,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有懈怠的时候,即便是战斗力强悍的队伍,也会有感到疲倦的时刻。在狼群内部,头狼要负责为狼群分配食物,而在企业内部,要想让员工具备狼性精神,创业者应当恩威并施,用制度鼓舞员工。古往今来,凡能打仗的部队,都是上下一心、赏罚分明的队伍,无一例外。在华为,能力突出者会得到丰厚的奖励,而能力不足者则要面临降职的可能。正是这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制度设计,让华为始终能够招到有狼性的员工。
课后总结
创业人团队就应当像一群饥饿的狼,对内保持团结,协同作战;对外积极进取,时刻保持警惕。唯有如此,才能有足够的敏锐性和动力向前发展。
“活下去”是创业者的首要纲领
对华为公司来讲,长期要研究的是如何活下去,寻找我们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价值。活下去的基础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结果是利润的获得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个闭合循环。
对于个人来讲,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思考的是这两三年要干什么,如何干,才能活下去。我非常重视近期的管理进步,而不是远期的战略目标。活下去,永远是硬道理。
选自任正非的《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2000年)
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先生说,创业是九死一生。创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能够坚持到终点的是少数人。创业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把企业打造成一只打不死的小强,经历过社会和市场的磨炼,然后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军人出身的任正非是一个敢闯敢拼的硬汉,他曾经在华为数次面临危机时,以雷厉风行的风格带领华为走出困境。也有人认为,任正非自从创建华为之后,就变得谨小慎微了,华为也成了一个“怕死”的公司。任正非曾经多次在谈话中提到,华为一定要“活下去”,尽管华为如今已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但是他仍然说:“企业要一直活下去,不要死掉。”
回想起当年进入通信行业的决定,任正非仍然觉得不可思议,他说自己是“由于无知而踏入信息技术产业”。自从华为创建以来,挑战就从未停止。
华为创建时,面对的是朗讯、西门子、爱立信、阿尔卡特等一批实力强大的国际企业,如果与他们正面对抗,华为将没有任何胜算,只能在夹缝中努力生存。为了在技术上打破对手的垄断,任正非只能选择艰苦奋斗,带领公司50多个研发人员挤在一间破旧的办公大楼里,吃住生活都在一起,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16个小时以上。正是靠着这种“活下去”的信念,华为在产品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创新专利数量也不断增加,逐渐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
在很多创业者的眼中,“活下去”似乎是一个很低的标准,他们这样想是有道理的。在创业之前,他们已经对市场做过详细的调研,经过充分的准备,才走上创业的道路。他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经营的生意几乎没有风险。然而,现实往往比我们预估的更复杂,即便是任正非和马云这样伟大的企业家,也未必能够预估所有风险。
如今,国家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其间会出现更多不可预期的风险,这会给创业者带来更大的考验。面临危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危险呢?任正非给出的答案是“坚持艰苦奋斗”。我们不能预估所有的风险,但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创业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大多数人创业都是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很少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在创业初期,他们非常努力,但是等企业慢慢做大之后,他们就会放松下来,没有了积极进取的心态,而这恰恰是导致企业走向灭亡的原因。
唯有长期艰苦奋斗的人,才能带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如今的华为已经迈入世界500强,在全球通信设备行业处于领导者的地位,但是任正非依然宣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甚至以身作则,在75岁高龄依然坚持工作。在美国政府向华为发出禁令之后,任正非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安抚员工,并且一改往日的低调作风,主动现身,接受世界各大媒体的访问,继续为华为的明天而奋斗。
课后总结
创业如逆水行舟,唯有长久坚持,最终才能抵达彼岸。
创业需要甘愿坐冷板凳的精神
《华为人报》的文章《板凳要坐十年冷》是多么好的阐述。在冷板凳上坐的都是一代英豪。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有思想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要有坚定不移的精益工作目标,要有跟随社会进步与市场需求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做实不是没有目标、没有跟踪、没有创新,但没有做实就什么也没有。君不见周劲、余浩泽、吴昆红、谷丰、张来发、张群……的点滴奋斗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踏踏实实地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地进取,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上升起。
选自任正非的《呼唤英雄》(1997年)
“创业”是一个看似很美好的词语,通过辛苦地拼搏,实现人生的理想,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创业注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创业者需要处理各种烦琐的事务,为了工作而耗尽心力。即便是创办华为的任正非,也曾遭遇这些事情。他说:“多年来,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牺牲与家人团聚、自己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牺牲了平常人都拥有的很多的亲情和友情,销蚀了自己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挫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毅力,才带领大家走到今天。”
创业不像童话中所说的那样美好,它需要靠理想来坚持,只有静心、专注才会有最好的火花和创造力。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潜心钻研,方能带来胜利的果实。
2019年5月21日,任正非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董倩的专访时,提及华为的一名俄罗斯员工。任正非说,这个俄罗斯小伙子不会谈恋爱,只会做数学,在华为十几年来,天天在玩电脑,“管研究的人去看他,打一个招呼就完了。我给他发院士牌时,他‘嗯、嗯、嗯’就完了。他不善于打交道,十几年干什么不知道,之后突然告诉我,把2G到3G突破了,马上上海进行实验,我们就证明了,无线电上领先爱立信,然后大规模占领欧洲,用了4G、5G,我们现在很厉害,与这个小伙子的突破有关。”
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坐冷板凳的精神。在华为,这种甘愿坐冷板凳的人并不是孤例。1997年,杨玉岗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次年进入华为,从事开关电源研发工作。杨玉岗对此很不理解,认为自己的满腹才华被埋没了,作为一名工学博士,他认为自己应当去做大项目,而不是整天跟电磁元件这样的小物件打交道。然而,责任心最终占了上风,杨玉岗坚持了下来,他潜心研究电磁元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华为的电磁研究室主任。
华为如何才能实现“活下去”的目标?只有通过技术和服务的领先,扩大市场份额。任正非对此十分清楚,因此他把研发当作重中之重。从华为走上自主研发之路开始,市场的选择就让任正非看清了“没有研发,就没有销售”的行业法则。而研发又最需要坐冷板凳的精神,心浮气躁的人是做不了研发的。任正非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华为,在华为潜心研究,努力提升技术。为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就必须提供高额分红,并且提高研发经费在营业额中的占比,这就是任正非的创业逻辑。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面对的工作环境必定会不断改善。然而,甘愿坐冷板凳依然是创业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品格。对学者来说,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经得起时间的磨砺和失败的考验,学术道路才会行稳致远。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理当从大局着眼,将自己视作一颗普通的螺丝钉,无论“钉”在哪里,干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能力,再冷的“板凳”也会被坐热。
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许多人的心态浮躁,谈到创业时,开口就是融资、上市,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走上人生巅峰。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永远都是少数人,创业需要的是长久的坚持。
课后总结
一个有志于创业的人,必须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打算,这个时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也可能是一辈子。
丢掉功劳簿,勇敢挑战明天
1997年仍然是一个十分艰难困苦的年月,我们还得奋力去拼搏;还期待更多的英雄投入到火热的市场生活中去;还要在新的起点,从零起步,努力去学习,勇敢地挑战明天;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改进管理、增加效益,为公司的大发展铺平道路。历史给了你们使命,不能躺到功劳簿上,而要不断革命。新老干部要团结合作,只有携手共进,才能优势互补。英雄是一种集体行为,是一种集体精神,要人人争做英雄。
选自任正非的《不要忘记英雄》(1997年)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很多人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公司的管理人员,于是躺在往日的功劳簿上,斗志逐渐消磨,没有了进取精神。如果所有员工都保持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司就离危险不远了。这时,创业者需要做的是让员工丢掉功劳簿,再次激起他们的奋斗精神。
1996年前后,华为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推出,让华为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光,在中国农村地区成功站稳脚跟,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华为内部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也弥漫着陈腐的气息,其中以市场部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华为,市场部是最风光的部门,他们为华为创造了无数的价值,在他们的努力下,华为的产品得以占领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市场部的每一位干部都是从摸爬滚打中走出来的,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华为的辉煌。
很多老员工以功臣自居,他们甚至不需要工资,只凭内部发放的虚拟股票分红,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没有了来自生活的压力,他们的奋斗意识逐渐消磨,也失去了往日的竞争力,成为阻碍公司前进的“沉淀阶层”。
相比之下,新加入的员工即便奋斗意识较强,水平也很高,却无法看到上升空间,这对他们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任正非决定打破这种不健康的局面,让奋斗意识在员工们的内心重新唤醒。为此,任正非必须开展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1996年1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发起了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由市场部负责人孙亚芳亲自带头,直到基层的所有干部,市场部的所有干部们,一手拿着述职报告,一手拿着辞职报告,以及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重新接受竞聘考核。公司按照员工的业绩和拟订的工作计划,对其个人表现、发展潜力和发展需要做出评价,并据此决定批准辞职报告或者述职报告。如果批准的是辞职报告,意味着未能通过考核,就要降职降薪,甚至离开公司;如果批准的是述职报告,则意味着通过考核,可以继续留任,或者提拔升职。
在这次“市场部大辞职”中,市场部有30%的干部被筛选下来。经过这次“大换血”,奋斗精神又重新回到了华为,华为人意识到,如果失去了奋斗意识,就有可能被淘汰。
对于这次事件,任正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认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公司或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只要有生命的活动就一定会有矛盾,一定会有斗争,也就一定会有痛苦。如果说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我们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
企业管理学中有个词语叫“鲶鱼效应”,说的是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是沙丁鱼喜欢安静,被捕捞之后,很快就会因缺氧而死去。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方法,即在装满了沙丁鱼的鱼槽中放入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会四处游动,迫使沙丁鱼四处躲避,这样就解决了沙丁鱼缺氧的问题,提升了沙丁鱼的存活率。
那些丧失了斗志的“沉淀阶层”,就像是不爱活动的沙丁鱼,如果放任他们堕落下去,他们很快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要用“鲶鱼”来刺激他们,迫使他们恢复活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战斗力。华为的“市场部大辞职”,也是对“鲶鱼效应”的一种有效利用。
课后总结
当企业内部成员产生惰性时,有必要重新激起他们的奋斗精神,帮助企业重新恢复健康。
冬天来临时要咬紧牙关
我是学建筑的,电子技术是自学的,而且电子技术学的是模拟技术,即模拟的自动控制。当时的模拟控制是比例、积分、微分的控制方式。当我离开军队走向社会时,已经是186、286、386的电脑时代,这个时代我们很不适应。所以,我们那时出来以后,需要寻找工作机会来养活家庭。因为幼稚,以为这个产业很大,以为我们能赚点钱,进来才知道通信这个产业太残酷了。但是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我们总共只有2万多人民币,创办公司时需要缴纳各种费用,拿到证时已经没钱了。如果我们再退回去做别的东西,一点资本都没有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咬牙做下来了。
选自2019年4月13日任正非接受CNBC记者采访纪要
翻开华为的发展之路,很多人看到的是一部辉煌的企业发展史:
1987年,创立于深圳;
1992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1995年,销售额达15亿元;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达到220亿美元;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218亿美元,增长19%,约合1491亿元人民币。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仅次于爱立信;
2018年,华为年度报告显示,华为的销售收入达到7212亿元,净利润为593亿元。
从一无所有,到超过7000亿年销售额,在外人看来,华为的发展十分顺利。然而,在华为的成长之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只有任正非自己知道其中的艰辛。
任正非总是说,华为的冬天一定会来,而且会来得更加猛烈,更加寒冷。这并不是任正非杞人忧天,而是现实给予的经验。华为自成立以来,先后遭遇了几次严重的危机,每一次危机都有彻底击倒华为的威力。而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度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2000年前后,任正非首次以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冬天的担忧写了出来,这就是《华为的冬天》。任正非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很快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许多公司的老总向下属积极推荐该文,其中就包括联想集团的总裁杨元庆。
任正非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2000年,美国爆发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让美国硅谷与华尔街遭受重创,纳斯达克指数一年下跌56%,对中国创投市场的影响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直接导致了创业板的搁浅。在此次危机中,思科、爱立信、摩托罗拉等电信巨头的业绩停止了增长,陷入亏损的泥潭中,朗讯、北电被迫大规模裁员。华为也未能独善其身,首次出现了业绩停止增长。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华为加快了进军海外业务的步伐。
然而冬天还是来临了,任正非回忆说:“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了。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干们在茫茫黑暗中点燃自己的心,来照亮前进的路程,现在公司早已没有了。”
当时,华为不仅要面对市场环境的恶化,还要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打压。2002年底,思科正式提出了华为侵犯思科知识产权的问题,并于2003年初在美国对华为提起诉讼。思科请求法庭下令,禁止华为出售这些侵权产品,禁止华为使用与思科操作软件类似的命令行程序,并要求华为给予经济赔偿。在重重危机下,任正非带领华为人展开了绝地反击。一方面,华为建立起强大的法务团队,邀请美国知识产权诉讼领域的顶级律师罗伯特·汉斯拉姆代理华为诉讼,积极应对来自思科的诉讼。另一方面,华为联合思科的竞争对手3Com,成立了合资公司华三(H3C),并且邀请3Com公司CEO出庭替华为作证,此举让华为的实力大增,给思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最终,思科选择与华为签订和解协议,并且承认华为的产品是健康的。
经过这次冬天的洗礼之后,华为的实力更上一层楼,与思科和解之后,华为迅速恢复了元气,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快速上升。
如今,面对来自美国政府的禁令和封锁,华为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冬天,这是华为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其出招之凶狠甚至超出了任正非的想象。任正非说:“没有想到美国政府打击华为的战略决心如此之大、如此之坚定;同时,也没有想到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战役打击面如此之宽广,不仅仅是美国的零部件不能供应华为,还不让华为参加很多国际组织,不能跟大学加强合作。”但是这阻挡不了华为前进的脚步,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的一封内部信,宣布华为20年的“备胎”全部转正,从此以后要走上科技自立的道路,迎接未来的发展。
课后总结
创业总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你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克服困难,要么被困难击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