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用字具体,表现负责的态度
商业写作,别把解释的责任丢给读者
阻碍明了表现的因素,除了主语缺漏、模糊衔接之外,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使多过多的抽象表现,像是“重新评估”、“推动”、“调整”等用语。
抽象表现的问题在于,这么做就是将具体的解释丢给接收者处理。如果接收者的理解与传递者的理解一致就没问题,可是你不能保证每次都会一致。特别是当你希望对方能采取某种具体行动时,千万要注意,抽象表现完全无法和任何动作产生连结。明了表现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具体表现(不要抽象)。
“活性化”、“多样化”既圆滑又闪躲
商务文案中频繁出现和动作相关的抽象表现,包括:
“……的活性化”、“……的多样化”、“重新评估……”、“强化……”、“确立……”、“重新建构……”、“推动……”、“扩充……”、“调整……”、“合理化……”、“稳固……的基础”、“重新组合……”
这些都是有点不负责任的抽象表现。大概很多读者会这么想:“这些都不能用的话,那从明天起我什么都写不出来了!”我的意思并非绝对不能使用抽象表现,我想说的是,抽象表现无法给人一种进入具体行动层次的概念。如果你只是想表示一个方向性,那么用抽象表现没有太大的问题。
例如,经营者常常对公司内部做出这样的指示:“本公司应该强化人才培养体制。”就方向性来说,你很难反对它的内容,但是它具体吗?这种指示其实很空泛。一般来说,人才培养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可是,“人才培养体制”具体来说到底指的是什么?还有所谓的“强化”,到底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接收者只听到这些信息,有可能清楚知道自己该如何行动吗?我觉得很难,你们觉得如何?
“赶快调整库存”这句话传达了什么?
例如,当你被要求“赶快调整库存”,你真的知道该怎么调整库存吗?调整库存,不外乎就是增加库存或是减少库存吧。但是,要朝哪个方向调整,还有数量、时间等,光凭这句话完全无法传达具体的信息。
假设目前低于正常库存,那就应该增产,才能增补库存;抑或相反,希望库存减少。确实,在关于经济的书籍或报章杂志中,特别是在形容宏观经济时会用到“正在进行库存调整”,而这句话大多用在表示减少过剩库存的意思。可是,“库存调整”这个表现本身却是中立的,也就是不具体。
同样,“生产调整”也是如此,一般多用于减少生产的意思;但是,它本身词性中立可以解释成增产,也可以是减产。“供需落差”也是如此,这个词汇一般用来形容供给过剩,可是它本身是中立的。以上所举的每一个例子都是抽象表现,所以可以包含很多解释,一般用来表示某种方向性。
因此,有人会以“一般的”表现方式为默认的前提,说出“因为现在供需落差正在扩大,所以得赶紧调整生产,不然没办法进行库存调整!”其实,他真正想要传达的是:“现在的供给大幅高于需求,所以商品堆积如山,我要你快点减产,不然没办法减少库存!”
可是,由于他使用抽象信息,因此还留下另一种可能的解释:“现在需求大幅高于供给,也就是说现在商品短缺,我要你快点增产,不然库存会低于正常值!”
由此可知,当事者原本想传达明确的信息,但这时候却出现两种解释,相当麻烦。
“××性”、“××力”,滥用让人没性又没力
“这辆车具有优异的安全性”、“那项商品拥有超群的功能性”、“她的本性很好”,每一句都是常见的抽象表现。没错,以方向性来说,这些信息每一句都很明确。可是,这些信息包含的“安全性”、“功能性”、“本性”,都缺乏具体性。只要一出现“……性”,就是高度抽象性的表现,把它当成范围广泛的主题,大致都不会错。大多数的接收者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性,具体来说有哪些意义?”不要等到被问到了才回答,因为这正是重要的地方,最好一开始就具体说明。
例如,车子的“安全性”指的到底是什么?对谁来说安全,驾驶者还是其他乘客?是后座还是前座安全?是对乘坐的人安全,还是对被撞的人安全?此外,安全的定义可能也是一个问题:它是指以时速××公里正面撞击墙壁时的耐冲击程度;还是指在某个特定速度下,踩下刹车直到停下车子所需的时间;或者,因配备了安全气囊或后视摄影机这些装备,所以安全?最好在对方提问之前,先具体地说明重要之处。
另外,也要注意“××力”这样的表现。“强化营业力很重要”、“一定要有向心力、凝聚力”、“现场力很重要”这样的主张,每一个都相当正确。但是,即便你连续呼喊这些口号再多次,接收者也不太可能会因此连结到适当的行动上,因为你没有具体地向对方传达该如何行动。
具体表现可以惊心,可以动情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抽象表现不重要。当我们提及事物的本质时,使用抽象表现确实非常重要。以人作比喻的话,抽象表现就如同人的骨骼一般,光用抽象表现是没有血肉的表达方式。抽象表现可以立刻显露出事物的本质和方向性,是理性的表达方式,但是光用抽象表现,难以动摇对方的情绪和感情。
逻辑思考的根本就是抽象表现,在说服别人时不可或缺。可是,如果从“赋予动机”这个观点来看,具体表现则比较有效。其原因在于,具体表现可以激活对方的想象力,借此唤起他脑中庞大的信息。也就是说,具体表现反而可以强烈地唤起对方的情绪和感情。
例如,“一名学生在团队运动时受伤了”这个句子,集合了高度抽象的表现。所以,对方即使头脑理解了,也无法浮现真实感。“D君在学校上体育课,做叠罗汉时骨折了”这样表达,是不是具体得多了?但是,还没到触动情感的层次。
“炎炎盛夏,在第二中学地面又干硬、碎石子又多的操场上,二年一班的每个学生身上沾满尘埃,满头大汗地练习叠罗汉。正当他们把人叠到第五层时,在最下面一层支撑的D君,右肩忽然发出‘喀拉’一声闷响,骨折了。叠在D君上层的学生随着惨叫声,一一跌落下来。被救出的D君,肩膀被断裂的锁骨刺穿皮肤,骨头凄惨地露在外面。”如果叙述具体到这种程度,我们应该多少可以感受到D君的疼痛。
在写商务文案时,诉诸情感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尚有讨论的空间。不过,我希望各位了解到,具体表现确实能达到触动情感的效果。
委婉语法无法提醒“不长眼”的人
委婉语法可以说是抽象表现的亲戚,使用上也要多加小心。所谓的“委婉语法”,是指间接地传达信息给对方。一般来说,委婉语法的作用在于避免具体使用否定的表现。然而,由于委婉语法是间接的,因此可能会招致意想不到的误解,必须多加注意。
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因为工作的关系,前往客户公司的研习机构,要在新宿换乘电车。过去,在新宿车站转搭前往研习机构的电车时,必须从厕所前面通过。那里不断地播放循环式的录音:“现在正在清扫中,请多多协助!”我当下忍不住脱口而出:“那是要我现在来帮你扫厕所吗?!”
我在企业研习中说出这段故事时,招来一阵嘲笑:“只有你才会做出这么蠢的理解。”那么,请问各位读者,我到底应该怎么解读这句话,它是希望大家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吗?它是希望大家“现在请不要使用厕所?”“请忍耐?”“请用别间厕所?”“可以使用,但不要妨碍我打扫?”“可以使用,但注意脚滑?”,有各种解释的可能。所以,“我来帮你扫”应该也是其中之一,这不奇怪吧。
某位研习学员立刻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你说的那些动作都不对。它真正要你做的是‘帮我注意一下,不要让其他人进入厕所’,绝对是这样没错。”我真是败给他了!
委婉语法容易招来误会(和趣味)
与不同文化圈的人交谈时,用委婉语法很容易造成误会。原因在于,异文化之间拥有的默契特别少。假使你希望对手采取某种行动,你最好具体说明,具体到自己都觉得啰嗦也无所谓。当然,即使是同文化,仍然有不同的亚文化圈。
例如,京都一带算是特有的文化圈吧。假设各位到京都拜访友人,结果不小心待太久了,到了接近傍晚时,刚好肚子也饿了,这时候友人提出了一个邀约:“要不要来碗茶泡饭啊?”大家会怎么回答?应该有人会说:“哎呀,你问的正是时候,那就麻烦来个两碗……”
其实,这是当地特有的委婉用法,表示“时候不早了,请你回去吧”。不过,我的意思并非只要表现得具体,就一定会造成失礼。你可以用尊重对方的态度,然后郑重地表达。切记:无缘无故挑衅对方的感情,并非逻辑表现力鼓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