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玉覆面
缀玉面罩又叫缀玉幂目或玉石覆面,属葬玉之属,用于覆盖在死者面部起保护作用,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寓意。我认为它是古面具中级别最高,形式最复杂的,实在有不厌其烦记载之必要。
《仪礼·士丧礼》云:“幂目用缁,方尺二寸,赪里,著,组系。”郑玄注:“幂目,覆面者也;赪,赤也;著,充之以絮也;组系,可为结也。”由此可知,幂目为正方形,长宽各一尺二寸,分内外两层。外层为黑色绢帛,内层为红色绢帛,两者之间夹放丝绵,四角有带子,可与头部相系。缀玉幂目上缀以加工成眉目口鼻形状的玉饰件。在死者面部饰玉,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大约到西周中期时发展为缀玉幂目。
我怀疑最早的时候,拿几块石头(未必是玉石)在死者脸上随意摆放一下就行了,据说在幂目出现前,人们只是在死者脸上蒙上一块丝织品,再在上面剪出五官,以表示天人永隔。也有人认为,蒙上丝织品还有一层人生悲苦,愿死者活在天国不再转世的含义。我觉得这属于过度解读,因为很明显,这是佛教的想法。而佛教只是在汉代以后才传到中土。
幂目出现后,是将打磨好的玉片缀在丝织品或者兽皮上,上面的小孔就是证明。缀玉面具只有诸侯、贵族才能使用,从西周一直持续到战国晚期,到了汉代出现金缕玉衣之后,缀玉面具就被取代了。
根据考古资料,现已发掘的年代最早的玉覆面饰,见之于西周虢国墓地一号大墓,墓主人可能为虢国国君。墓中随葬各类文物三千两百余件,死者面部覆盖有制成五官形状为主体的一组玉覆面饰,其他玉片排列均保持一定的组合规律。玉片边缘钻有明暗孔,以线连接于丝织物衬地材料上。
1993年在山西曲沃、翼城境内的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也出土了两组玉石覆面。M8号墓是西周晚期一代晋侯之墓,出土的缀玉面罩由52块玉石分上下两层缀在绢帛上而成,每片玉皆磨光成型。上层27块,四边有8个玉坠,四角有角有颐,上部中间有菱形的额,下端中间为近似半圆的颔,两侧中部为耳;眉、眼、鼻、口、颊一应俱全。以上玉饰表面多不钻孔,而在侧面切割一道缝与背面钻孔相通,以免线绳外露。下层缀有人、虎、眼、鼻、口等饰。在覆面的上层缀玉上,放有玉柄形器一件,位置恰当玉鼻之上。
此外,这座大墓还出土了兽面纹玉琮、正面绿玉立人以及上部似正面立人而足下收束成蛇尾的黄玉人像、中段似侧面跪坐人像而两端各连龙首的青玉配饰。
编号为M31墓的墓主,系前墓墓主之妻,发现的玉覆面即出自墓主人头部。这件玉覆面由79片不同形状的玉片组成的面孔形状,五官俱全。覆面轮廓是用两种等腰三角形石片围绕,大三角形尖端向内,小三角形尖端向外,相间排列。耳、鼻、眼、口等五官部位则分别用长方形、半月形、方形、涡形、弓形等玉片排列表示。另外在额部、颊部、鼻翼位置也都排列不同形状的玉石片。这些玉石片每件上面均有钻孔,显然当初制作时是同某种织物连缀固定在一起,然后再覆盖在死者面孔上。因织物腐朽,仅存玉石片。
在该墓地编号为M62墓系西周末年晋侯邦父夫人墓,棺内人骨头部亦分布玉覆面一件,由48件玉片缝缀在布帛上组成人面形。面孔轮廓围以24片玉石,中间用24片玉片组成五官。眉、眼以碧玉制作,额头左右为两只蹲伏回首的玉鹿。除玉缀外,其他玉片均琢有精美的纹饰。
1994年5月至10月间,考古队在这里又进行了第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在M92号墓出土的一件缀玉覆面,它紧贴在墓主人面部,由23块形式不同的玉片缀在布帛类织物上组成,9块带扉牙的玉器围成一周,中间眉、眼、额、鼻、口、颐、髭共14件玉器构成一个完整的人面形。出土时有纹样的一面朝下,素面朝上。扉牙呈黄褐色,眉、髭呈青白色,余皆呈黄色。
这两次发掘报告,分别发表在《文物》1994年第1期和1995年第7期上,而主持这两次发掘的,正是李伯谦教授。我觉得发掘报告的珍贵,在于它准确描述了文物发掘的第一现场。器物摆放的位置和方式,跟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大不一样,地摊上就更不用说了。
类似的情况还见之于洛阳中州路发掘的一些春秋战国墓。死者面部往往有许多用像眉、眼、鼻、口等形状的玉石片排成的五官形状,可能当初也是将这些玉石片缀附于织物上,覆于死者面部。
我手头有一件缀玉幂目,是18件组合(其中有一片还断了),材质为滑石,年代也应该在春秋战国时期。那还是在去年(2016)11月,我待在北京无聊,便跑到济南找朋友喝酒。到了第二天早上,本来说好要去四门塔,可我酒后抑郁复发,加上不想再麻烦朋友,便退了房决定直接回北京。临走之前看还有一段时间,便跑去一个叫汽车厂的古玩市场闲逛,想不到没走几步就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了这件玉覆面。玉覆面,何等稀有之物,以前都是在博物馆才能看到,此时不收更待何时。
记得去济南之前,刚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看了一个汉代诸侯王出土玉器展,其中就有一件西汉早期的玉覆面罩,是1994年在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后楼山5号墓出土的。另外还有一件出土于徐州火山刘和墓的银缕玉衣。这两件东西四五年前在徐州博物馆也看到过,这次可谓是一回生,二回熟,见了面大家从心里打一声招呼。
回到北京,别看买回的玉覆面只有18片(其实也不算太少,还有11片的),复原起来颇费了一番功夫。当时我心里就想,多亏了只有18片,如果这件玉覆面是118件,不知道复原起来有多难呢。就像是摆积木(或者玩拼图),最后总会有一块摆放不回去而成为多余的。
玉缀面,起到的也就是点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