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代序一)
2014年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视察,与北大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他指出:“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抚今追昔,回望北京大学百余年来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挺立时代潮头、发出时代强音的始终是这所学校的青年人。作为北大精神的传承者和接力者,北大青年肩负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双重使命,以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魄,站在时代和人民的前列,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振兴与富强贡献着青春与热血。以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并随后迁移至北京大学为标志,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北大青年为探索国家的命运在历史上书写了厚重的一笔,从此“德”“赛”两先生响彻中国;在五四运动的大潮中,北大青年勇敢地走上街头,为民族的独立与复兴奔走呐喊,从此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篇章;抗战的烽火中,北大青年跋山涉水几度南迁,保存知识的火种,书写了“刚毅艰卓”的新精神,书写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小平您好”一次次唱响了青春中国的最强音。在北京大学成立后的110多年中,无论是在救亡图存的年代,艰苦创业的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北大青年始终活跃在时代的前沿,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进行了坚苦卓绝的努力,“虽九死其犹未悔”。因此,北大青年往往与“天下兴亡”“激情昂扬”这些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他还特别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他们思想活跃但并不偏激,求真务实但并不缺乏梦想,他们把以天下为己任的北大传统融合到了自身发展的实际当中,既注重个人发展,又密切关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动向;他们把激情与理智融合在一起,努力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新时代,新青年。在《新青年》杂志创刊一百周年之际出版《恰同学少年》一书,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北大青年》微信平台上线以来的精选文集,在新媒体工具的表面下,它汲取着百年前《新青年》杂志的丰富营养,坚守着北大青年关心社会、聚焦燕园、记录伟大、尊重平凡的责任,依照北大青年的独特视角,对时代做出自己的解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笔下的北大青年,平凡生活中有着个性的张扬,诗意情怀里不失责任的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新的时代孕育新的青年,新的时代属于新的青年!
审时度势,今天的北京大学正以使命自觉、创建自信、差距自省、奋斗自强的态度,为实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三步走”战略设想而不懈奋斗,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共奋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步伐。希望新时代的北大青年能够继承先辈传统,勇担历史重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早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梦”做出青春的贡献!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朱善璐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