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北大青年的关注、声音和责任(上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1/31232331/b_31232331.jpg)
墙内墙外
——北大校园快递进化论[1]
作者手记
在调查各高校快递设置状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使用自动取货柜的中国人民大学、快递收发室的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外,“快递一条街”的情况非常普遍,北大南门外曾也是一样的景象,快递点的设置一直是个难题。
新学期设立的快递自提点虽然使北大南门环境更整洁,同学取快递更方便,但也带来了自提点内部设置不人性化、校园安全隐患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在设立的过程中,学校关注点在管理,城管则在市容市貌,学生的关注点则是方便,快递员则是安全,本文便是通过三年来快递点设置的变迁呈现了四方博弈的过程。
“把在校外的取货点放进校内,使得取件更方便、更有秩序,这是大家提意见、学校重视并顺应民意的结果,相信学校也乐于造福同学进一步改进,网购党深鞠躬表示感谢以及期盼。”
“之前看到自提点通知还觉得是好事,快递小哥有地方歇脚,学生提取也不用出校门影响交通了。结果中午挤了25分钟!铁板围出这么小的走道,挤在里面的时候瞬有饲养家禽的棚子的即视感,哭惹。”
以上两段文字分别来自未名BBS“快递自取点应该会改得更好吧”一帖和十大热门话题“从校园自提点现场发回报道”。
2014年9月15日是北大校园快递自提点正式运行的第一天,对于其运营情况和改造成效,既有热捧,也有吐槽。
便利与不便: 自提点现状
北大校园快递自提点由3间白色简易房组成,南北两侧均有出入口。南侧的出入口较大,与南门外的街道相通,可供各个快递公司使用,将每天的快递包裹从外面运抵自提点,而北侧的出入口则仅供学生办理快递业务。
简易房中,每个快递公司分配了一个大概宽2米、长5米的办公区域,用摆放着当日快递的铁皮柜子隔开。两个柜子中间则是一个1平方米大小的窗口,快递员和学生就在窗口内外交接快递。
目前,北大共与29家快递公司签订协议,已有27家快递派送点入驻至自提点中,亚马逊、当当、EMS、京东等快递仍保持在校内的原初位置。同时,简易房还为未来可能新加入的快递公司预留了几个位置。
对于使用与管理成效,各方意见不一。
快递员们基本持肯定态度。自提点的设立减少了看管快递的工作量,也避免了天气变化对快递工作的影响。同时,自提点还解决了一个困扰快递员已久的问题。
“在南门时,城管人员会要求把快递收拾一下,尽量减小面积,遇到大检查,快递甚至被禁止摆放在路边。如果屡劝不改,快递员的三轮车会被城管没收,之后要到海淀路分队交付一千元罚款把三轮车领回来。”中通的快递员介绍说。有些快递三轮车相对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占用交通道,中通快递的三轮车就这样被带走了好几次。自提点的设立解决了类似的问题。
北大同学对自提点的态度则呈现多样性。
持支持态度的同学觉得,快递点转移至校内,缩短了取快递的距离,也增强了快递业务的规范化、安全化。历史学系2013级本科生张心童认为,快递集中在学校里的固定地点,加强监督管理,使快递进校园常态化、正规化,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快递随意摆在地上,避免了快递丢失和个人信息被盗用的风险。
当然,反对的声音同样存在。很多受访同学觉得自提点的设立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实质上的改变,只是寄取快递的地点变了。有同学甚至认为,自提点的设立降低了取件效率,给自己带来了不便。
“快递自提点改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办公,但是快递包装依旧是比较脏,快递路途遥远,自提点移到室内只能防止雨淋,路途上的灰尘没法避免。”住在45楼的政府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罗舒丹说。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本科生贾然则担心改造后空间变得狭小,不如以前宽敞的“地摊式”取件工作效率高。“效率有没有降低从自提点外面排起的长队就看出来了,取个快递要十分钟,挺麻烦的。”
记者在自提点观察发现,中午时段是人流高峰期,需要排队,可能是因为同学们比较习惯午饭前后取快递。而其他时段则基本不需要排队。
墙内与墙外: 三年两次的搬迁史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长距离收发物件的需求增加,快递成为燕园师生生活的重要部分。寄取快递便利直接关系到北大师生的生活便利,而这与快递的安置合理与否息息相关。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校园快递派送点变了又变,如何安置,一直都是个难题。
据校园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剑岷介绍,在北大,学一食堂外的人行道是最初快递公司送包裹的聚集地,但因道路资源有限,常出现包裹和取货人员影响其他人和车辆通行的情况。
据《新京报》报道,为了保证师生安全和校内车辆通行和停放的顺畅,2011年底,北京大学保卫部出台了禁止快递员驾驶电动车进入校园的规定,除亚马逊、韵达、EMS等快递收发点分散在校内外,其余派送点均迁移至校外南门,归海淀路城管分队管辖。
每日上万快递包裹铺满地面,占用近200米左右道路,派送点占满人行道,行人经过只得走非机动车道,拆卸的包裹垃圾随处可见,成为了南门外“快递一条街”的常见景象。
2014年9月,北大校方在校内33楼东侧搭建的快递自提点取而代之,使得南门外“快递堵门”的景象成为历史。
快递派送点以新的形象再次来到墙内,进入校园。
变迁背后: 谁的声音与努力
从学一门前堆满快递的空地到南门外的“快递一条街”,再到今天的快递自提点,三年两次的搬迁,每次的整治都反映了利益相关主体不同方面的利益需求。
张剑岷表示:“从学一搬至南门主要考虑到的是校园安全问题,安全为主,便捷为辅。”
但是经过两年的实际运行发现,南门散乱的快递摊既不方便师生寄取快递,管理也极不规范,给周围环境和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同学们也多次在未名BBS上反映问题。
燕园街道城管科高大应则说,除了关乎便利与规范问题,南门快递点还涉嫌违反快递安全法规条例的要求。
《北京市快递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不得在露天场地分拣快件”。第三十一条规定:“在露天场地分拣快件的,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罚款。”
同时,散乱的快递摊不符合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城区建设的要求,高大应认为,对快递摊整治迫在眉睫,“快递再次进入北大,是学校、城管、师生、快递员四主体在便利、规范、合理、遵守法规条例等多方面的共同利益要求”。当然,这种良好秩序的维护不能仅靠行政管理,更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从自身做起,推动校园内快递营业行为的规范,避免重现“快递堵门”的乱象。
2014年9月,为了实现北大快递点的规范化管理,由学校房地产部、保卫部、校园服务中心、燕园街道等部门联手对快递点进行了改造。
张剑岷说:“建立快递自提点的想法早就萌生了,此前早已酝酿了四五个月的时间。”
前期调研了人大、清华及北京其他高校的快递点的安置情况后,北大校园服务中心、房地产部、保卫部等多个部门借鉴人大的自动提货柜、中国传媒的收发室等自提点模式,利用乒乓球台南侧的场地和原有的简易房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建成了快递自提点。
为了更规范地管理,保证校园环境整洁与安全,学校与每家进驻自提点的快递都签署了《快递进北大管理责任书》,以方便日后明确责任。
按照《责任书》,快递公司要服从学校履行“门前三包”的义务与责任,保证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和社会秩序,快递收发和车辆停放严禁侵街占路、堵门、占用公共设施,更不能打架斗殴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
同时,校园服务中心与保卫部等相关部门还对快递人员进行了安全上尤其是消防、车辆安全和具体人员行为举止的教育。
在快递公司的窗口外,每隔几个窗口便放置了两个红色的灭火器,在自提点的入口处,还特意贴上了禁止吸烟的消防提醒,学校的保安也在自提点配备的保安室内值守。
“学校会积极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与声音,采纳合理化建议,及时改进”,张剑岷表示。对于同学们反映的高峰期拥堵情况,自提点试运行一周后便专门开设了两个安全通道便于人员疏散,保证安全。
不过,他指出,目前快递自提点还存在部分大公司承接业务量大、快递自提点空间有限、快递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但“是否给某些大公司多一个房间、何时做正式的快递指引牌等学校还会进行调整,但学校一定会尽可能保证学校快递业务更顺畅合理地进行。”
[1] 于浩源,物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于文澜,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生;王晨阳,历史学系2013级本科生;刘婵,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本科生;王俊,政府管理学院20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