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海地区的书局与晚清小说
晚清小说研究,曾经是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一块较为寂寞的园地,虽然近十数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变,出现了诸如米列娜编《从传统到现代: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1991)、袁进《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1992)、欧阳健《晚清小说史》(1997)、武润婷《中国近代小说演变史》(2000)、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2000)、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2002)等学术专著,刊载于各类报纸杂志的晚清小说论文,亦难以确数,无论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考辨,还是对小说观念演进的阐述,均较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作家作品和小说理论观念两块,而甚少从物质技术因素层面,对晚清小说的撰译、刊载、印刷、销售等环节进行考察。近几年来,讨论晚清小说与报纸杂志之间关系的论文,亦时有发表,但多数因未作深入调查而流于空泛,至于讨论晚清小说与书局之间关系的论著,则仍颇难获见。
事实上,在晚清小说史的演进过程中,物质技术因素,曾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从1906年至1911年的六年时间,乃是晚清小说最为活跃的阶段,期间数以百计的书局,全面参与了小说从征求、编辑、撰译,到刊载、印刷、传播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书局的积极推动和参与,而仅仅依靠文学观念的转变,晚清小说是无法获得现有之繁盛局面的。
当然,古代小说与物质技术之间的关系,并非始于晚清小说,早在明清章回小说身上,就已有所体现,但这种关系,在晚清小说的发展史中,尤显突出。而且,由于明清书坊的材料非常匮乏,章回小说的文本,又大多没有刊载有关出版情况的文字,因此,研究的难度极大。但晚清小说则不同,首先,晚清去今未远,关于印刷、出版史的原始档案与文献史料尚有存留;其次,也是最为重要者,大部分的晚清小说文本,均刊有版权页,保留着小说出版的具体细节;此外,在晚清时期出版的报纸杂志中,也刊载有大量的书局广告与书刊广告。总之,目前所能提供的史料,已足够支持书局与晚清小说演进关系史研究的展开。
这里即以晚清小说的重镇——上海地区为例,依据笔者所获第一手调查资料,分成三个方面,对书局[1]与晚清小说编撰、出版、传播诸环节之间的学术联系,试作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