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的困惑:莎士比亚与早期现代英国法律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这是一个悲伤的罗马”
——《裘力斯·凯撒》中的民主与法治

莎士比亚在《裘力斯·凯撒》(1599)中展示了一幅颇为昏暗的“民主”画面。该剧围绕君主制和共和制之争展开,描述了凯撒被杀前后罗马政治的巨大变化。除了企图称帝的凯撒,拥护者安东尼以及布鲁图斯等共和派贵族以外,剧中还有另外一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罗马平民。莎士比亚创作《裘力斯·凯撒》主要取材于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然而普氏相信只有英雄伟人才是历史的塑造者,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根本听不到罗马平民的声音,而《裘力斯·凯撒》则反其道而行之,全剧以罗马平民开场即足以说明莎士比亚对罗马民主政治的特殊关注。[1]勒内·吉拉德(RenéGirard)甚至认为该剧的真正主角既不是凯撒或安东尼,也不是布鲁图斯,而是罗马城中的暴民。[2]剧中的罗马平民始终是一种群体性的力量,而不是像布鲁图斯、凯撒、安东尼等鲜明和个性化的贵族或英雄形象。作为一个群体性形象,莎士比亚笔下的暴民冲动、易变、偏执、保守,毫无理性可言。布鲁图斯代表罗马政治中宽容、自由和理性的一面,但他理想中的公共领域——罗马广场,非但没有遵循理性原则,反而常常因受到修辞术的蛊惑而蜕变为暴民的专制,罗马民主政治中的最坏状态。在此意义上,《裘力斯·凯撒》既演绎了凯撒、布鲁图斯等人的个人悲剧,也未尝不是整个罗马的政治悲剧。当然这并不是说该剧只是一部纯粹的政治剧,而是说莎士比亚在该剧中更加关注政治维度下的贵族、平民等各个阶层人士的政治特征,更加关注在罗马社会出现政治危机之下,贵族与平民阶层所展现出的复杂的集体心理机制。[3]凯撒遇刺以后,安东尼以近乎预言家的口吻说道,“这是一个悲伤的罗马,一个危险的罗马”(3.1.291),恰好成为剧中罗马政治的真实写照。

[1] Jonathan Bate,Soul of the Age:The Life,Mind and World of William Shakespeare,p.419.

[2] René Girard,A TheatreofEnvy:WilliamShakespeare,South Bend,Indiana:St.Augustine Press,2004,pp.185—226.

[3] 哈瑞·雅法在分析《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的政治内涵时曾经非常精彩地指出:“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者,假如莎士比亚将人理解为政治动物,那么很可能他会把人的最高政治功能的实现等同于人作为人的最高实现。所以不难理解,莎士比亚对《李尔王》开篇的场景设置是为了表现人类存在的极限状态。”(哈瑞·雅法:“政治的局限:《李尔王》第一幕第一场”,《莎士比亚的政治》,第104 页)。在某种意义上,《裘力斯·凯撒》与《李尔王》一样表现了人类在某种极限状态下的生存境遇,不同的是前者讨论的是罗马共和制度,而后者考察的是绝对君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