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燕园景观及人文底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南北二阁与俄文楼

南北二阁建于1924年,位于俄文楼草坪以西,与俄文楼组成一个品字形的独立单元。不同于大部分呈长方形的庭院式燕园建筑,南北阁是一对方形的“孪生”式建筑,均为重檐四角方形攒尖顶式,外部造型、体量、色彩完全一样,所以又称姐妹阁。两座阁楼相依而立,方正中不乏清秀,玲珑中兼带雍容,好像是亲情依依的孪生姐妹。

关于南北二阁的修建原因,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是司徒雷登思念远在大洋彼岸的两个女儿,特意在燕园里修建了这两座完全一样的阁楼,以寄相思之意。还有人说,司徒雷登的两个女儿曾分别居住在两个阁楼中,方圆十几米以内是不轻易让男士入内的。据说这也是姐妹阁命名的原因之一。这样美丽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传说在燕园中传了一代又一代,使这两座阁楼蒙上了一层温暖的亲情。遗憾的是,传说终归是传说,如果考察燕大各个建筑的历史变迁,就会发现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

北阁

实际上,南北二阁原名分别叫甘德阁和麦风阁,英文名统称为Miner Hall。北边的麦风阁为音乐教室和男女学生活动室,南边的甘德阁当时作为女部的办公楼使用。至于为什么叫做甘德阁和麦风阁,北大校友沈弘在《燕园姐妹楼以谁命名》一文中曾有比较详尽的考辨。原来它们是以麦美德博士的名字来命名的。麦美德博士是原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长,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以后,便自动成为燕大的女部,麦美德就成为燕大首任女部主任。麦博士在任只有三年,但是为燕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而在海淀新校园落成时,依据当时给建筑命名的惯例,就将这两座美丽典雅的阁楼以麦美德的名字来命名了。从甘德阁和麦风阁到南北阁的转变,估计也是缘于钱穆先生的提议。从那时开始,甘德阁和麦风阁的名称就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历史的角落了。

目前驻地南阁的办公机构是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北京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香港中文大学驻北京大学联络处和台大驻北大联络处;北阁则是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所在地。2014年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将迁至新太阳学生中心,这里也将迎来新的主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俄文楼建于1924年,原名Sage Hall,简称S楼,又称“圣人楼”,1931年改称适楼。由罗素·塞奇基金会(Russel Sage Foundation)为纪念塞奇夫人(Mrs.Sage)而捐资兴建,时为燕京大学女子学院的教学楼,内有教室、图书馆和小礼堂。俄文楼坐东朝西,为二层仿宫殿式建筑,屋顶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以斗拱,灰瓦白墙,红色门窗嵌套其中,充满古典之美。俄文楼曾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教学场所,主要教学对象是外国留学生。现在这里即将成为元培学院的教学和办公场所。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已迁至南门内的新大楼。

俄文楼

南北阁

从初建至今,南北二阁和俄文楼内的主人和周围的环境几经变迁,但时光人事的变迁并没有减少它们的风采,多少年来,它们一直是燕园里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1983年,七九级的学生在毕业前夕捐款在俄文楼与南北二阁之间辟建了一个小型的园林景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劳动,种植树木、草皮,还搬来假山点缀其间,把幽静和美丽永远留在了燕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师生们课后休憩、漫步、读书的地方。南北二阁就像是一对美丽而高雅的仕女,俄文楼则像一位气宇轩昂的君子,共同守护和装点着这方小天地,而它们优雅的姿态和背后的历史神韵也常常惹人驻足、沉思。

(文/杨虎 翟淑华 李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