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有资产的登记和统计
第一节
国有资产登记的意义
国有资产登记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对占有国有资产的各类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产权状况进行登记,依法确认资产产权的归属。因此,国有资产登记即是对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情况作出登记。[1]它揭示两层含义:一是国有资产登记是一种法律行为,其结果是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法律效力并受法律保护;二是国有资产登记是对国家取得国有资产产权和授予企业、单位经营使用权的两方面同时确认。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其重要意义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对产权清晰的需求。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只有产权归属清晰,才能形成一个个财产所有者明晰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人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产权清晰后,各种资产便可以顺畅流转,既有利于企业开展资本运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不同性质的资本之间进行收购、兼并、重组,有利于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企业产权多元化,构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所以,资产经营管理的前提是必须进行资产登记,种类纷繁的国有资产更应如此。
其次,社会对公平与稳定的需求。
国有资产登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结果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国有资产归属的情况信息。作为一种法律行为,它在明确国有资产国家所有权的同时,落实了企业占用、使用国有资产的法人财产权。产权登记既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也是实现政企职责分开的保证。我国现有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的来源复杂,与集体、个人资产的清晰化和量化是一项巨大而系统的工程。这些资产在量化时必须全面考虑公平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只有向社会公众公开这些财产的归属,通过准确登记信息形成公信力,才能促进社会公平,也只有增进了社会公平,才能保障社会稳定。因此,向社会公开国有资产归属信息的国有资产登记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国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需求。
从国内竞争看,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外国资本和企业大量进入我国,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国内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上述两类企业对国有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有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垄断经营、政企不分等,也日益暴露。国有经济因而有针对性地从相应领域“有进有退”,即逐步从广大的竞争性领域主动退出,主动进入市场调节失灵的公共行业和自然垄断性的产业。[2]没有清晰的产权登记,国有资产便很难集中投入关系国家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也难逃与民争利之嫌。
从国际竞争看,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跨出国门,其中有大量的国有大型企业参与了国外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如中石油、中石化在非洲开采石油。如果没有清晰的产权,将对企业形象和责任承担[3]方面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1] 鉴于国有资产登记即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笔者在本章中不区分国有资产登记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用法。
[2] 参见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59—360页。
[3] 前些年曾经有外国政府认为我国企业不具备法人的独立性,将一个我国国有企业对该国企业的债务直接制裁在该国的我国其他国有企业的财产上。